杜甫诗三首活动设计完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451822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三首活动设计完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杜甫诗三首活动设计完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杜甫诗三首活动设计完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杜甫诗三首活动设计完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杜甫诗三首活动设计完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活动设计完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三首活动设计完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杜甫诗三首学生活动设计【预习提纲】1、回忆过去学过的杜甫的其他作品,了解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结合导与练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3、标注字音,至少读诗歌两遍,结合注释,能够用散文化的语言阐释每句诗的诗意,批注重点字词,圈出不理解的词句。3、复习诗歌鉴赏的方法步骤,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完成诗歌的思维导图(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 预习时间:2015年3月12日星期四早读 第一课时 秋兴八首一、【学生能力发展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2、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联想、想象,抓住诗歌的意象、意境,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展示,应用完成思维导图的形式,鉴赏这首写景抒情诗

2、,固化阅读此类诗歌的方法。二、导入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今天就让我们与诗圣同行,去感受他博大的思想情怀。三、 检测预习:1、 作者杜甫2、 写作背景3、 用散文化的语言阐述每句诗的意思四、明确学生能力发展目标学生默读能力发展目标,找出行为动词及行为对象,填出空白部分。五、活动过程预设【活动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活动预设1、抽学生说说读这首诗的感受以及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2、抽3个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纠正读错的字音及节奏并做好标注。3、全班齐读诗歌,再次感受诗歌内容【活动二】自读诗歌,思

3、考并完成思维导读秋兴八首内容情感表达技巧学生活动预设【活动1】学生整体感知诗歌: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各写了什么?活动步骤:学生独立思考后抽4号组员回答,其余同学订正、补充引导预设:首联、颔联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颈联由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尾联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砧声所打断【活动2】问题分解: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活动步骤:1、学生再次阅读诗歌,在诗歌中独立勾画出景物并分析其特点,抽12交流,其余补充2、学生通过翻阅笔记回顾表现意境方面的词语,并结合这首诗进行分析,抽12交流,其余订正、补充。3、学生自

4、主勾画表现情感的词,教师引导学生要结合意象、意境、背景等多方面分析作者的情感,采用同学交流,其余补充、订正并归纳的方式。引导预设:玉露、枫树林、波浪、风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秋的萧杀,人的忧伤与孤独。前一句写景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及下,使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中,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隐晦,不见天日,形象表现诗人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象征了国势的危急。用豪迈、宏阔写出哀愁,既抓住景物特点,又融入自己情感,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反思小结: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 找意象析特点品意境析情感答题模板:诗歌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通过

5、对(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的氛围,表达(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心情)。第二课时 登高 (类比训练)学生能力发展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2、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联想、想象,抓住诗歌的意象、意境,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展示,应用完成思维导图的方式,鉴赏这首写景抒情诗,固化阅读此类诗歌鉴赏的方法。二、导入: 回顾上节的内容三、检测预习: 1、写作背景 2、用散文化的语言阐释每句诗的意思三、学生默读能力发展目标,找出行为动词及行为对象,填出空白部分。四、活动过程预设【活动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 活动预设1、抽学生说说读这首诗的感受以及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2、抽3个

6、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纠正读错的字音及节奏并做好标注。3、全班齐读诗歌,再次感受诗歌内容 【活动二】自读诗歌,思考并完成思维导读 登高内容情感表达技巧活动预设【活动1】1学生整体感知诗歌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从景和情两方面看,全诗是怎样的内容层次?活动步骤:学生独立思考后抽4号组员回答,其余同学订正、补充引导预设:全诗分两层:前四句写景,描绘了一幅雄浑高远而又凄清悲凉的秋景。后四句抒情,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世的爱国情感和长年飘泊的孤苦愁绪。【活动2】问题分解: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活动步骤:1、学生再次阅读诗歌,在诗歌中独立勾画出

7、景物并分析其特点,抽12交流,其余补充2、学生通过翻阅笔记回顾表现意境方面的词语,并结合这首诗进行分析,抽12交流,其余订正、补充。3、学生自主勾画表现情感的词,教师引导学生要结合意象、意境、背景等多方面分析作者的情感,采用同学交流,其余补充、订正并归纳的方式。引导预设: 首联两句,描写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的景象,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一幅登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的基调。 颔联从大处落笔,仰头写山景: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写江景: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不仅使人联想到

8、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先横写“万里悲秋常作客”,再纵说“百年多病独登台”。一横一纵,承上启下,点出了全诗感时伤世、羁旅飘沦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的感情。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极为沉郁顿挫。 尾联两句是悲叹自己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出句写诗人备尝艰难之苦,白发丛生;对句写自己困顿潦倒,疾病缠身。国难家愁,只有借酒排遣,但又因多病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艰难”,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全诗就在这忧愤无奈的

9、感叹声中收笔,悲愤深沉,而又寄意深远。 反思小结:再次固化写景抒情的鉴赏方法第三课时 咏怀古迹一、【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2、 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联想、想象,抓住古迹、古人、古事,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展示,应用完成思维导图的方式,鉴赏这首咏史怀古诗,总结阅读此类诗歌的方法。3、通过回顾已学过的杜甫的诗和对这三首诗的理解,感受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二、导入: 回顾上节的内容三、检测预习:1、 写作背景 2、用散文化的语言阐释每句诗的意思三、学生默读能力发展目标,找出行为动词及行为对象,填出空白部分。四、活动过程预设 【活动一】学生积累并识记:1、咏史

10、怀古诗中的常见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E.其他:吴钩、后庭花、乌衣巷、朱雀桥、石头城、台城、淮水、六朝、华清宫2、咏史怀古诗的意境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3、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1、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感慨国运衰

11、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3、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4、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5、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活动二】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 活动预设1、抽学生说说读这首诗的感受以及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2、抽3个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纠正读错的字音及节奏并做好标注。3、全班齐读诗歌,再次感受诗歌内容【活动三】自读诗歌,思考并

12、完成思维导读咏怀古迹内容情感表达技巧 活动预设 【活动1】 学生整体感知诗歌: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各写了什么?活动步骤:学生独立思考后抽4号组员回答,其余同学订正、补充引导预设: 首联点出王昭君的出生地,从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 颔联叙述昭君的遭遇,感慨无穷。 后四句指斥君王昏聩,致使昭君遗恨千古。 【活动2】本诗写了古人王昭君的什么事?作者想借此表达怎样的情感? 活动步骤: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展示2、其余订正、补充,展示的同学解答其他同学的质疑。(4号讲析,1、2号补充,组长控制时间和节奏) 引导预设:这首诗实际上是咏古迹以感己怀。虽表面写昭君的“怨恨”,写昭君生于长江美域,殁

13、于塞外荒漠,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无处不相似。显然作者在怀古伤己,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活动四】总结杜甫诗的风格活动步骤:1、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杜甫的诗 2、学生再次朗读这三首诗,总结风格特点引导预设:杜甫由于受到儒家的中和节制的影响,他在表达感情时,总是把自己的感情压抑住,不让他一下子喷发出来,而是让他在低徊中缓缓地起伏,这就是所谓顿挫。沉郁是指其感情的深厚博大,顿挫是感情表达特点。反思小结: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2、作者诗怎样追怀古人的3.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即怀什么古怎样怀古为什么怀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