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农村信息化与农资物流配送模式探讨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45073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农村信息化与农资物流配送模式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临沂农村信息化与农资物流配送模式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临沂农村信息化与农资物流配送模式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临沂农村信息化与农资物流配送模式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临沂农村信息化与农资物流配送模式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沂农村信息化与农资物流配送模式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农村信息化与农资物流配送模式探讨(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心整理临沂农村信息化与农资物流配送模式探讨一、临沂市农业概况1二、临沂市农村信息化建立的现状分析4三、临沂市农资物流配送和农资运用现状分析53.1农资物流配送现状53.1.1 农资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本钱过高53.1.2 农资配送率低,只“送”不“配”的现象特殊普遍63.1.3 流通的方式陈旧,调度管理难度大63.1.4 农资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低,降低了物流效益63.1.5 农资管理主体繁多,市场秩序混乱73.2农资主要问题现状分析7四、临沂市和山东省农村信息化建立状况比照9五、打造“临沂模式“的农资物流配送新体系的构思115.1构建临沂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115.2 以需求拉动为动力,促进

2、临沂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黏合125.3建立配送管理信息系统135.4优化配送业开展的环境条件14六、打造农村信息化和农资物流配送的“临沂模式”解决方案15七、”临沂模式“的农村信息化和农资现代物流配送预期效果分析16八、立晨物流农资配送优势17九、临沂商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优势18一、临沂市农业概况临沂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耕地面积1000万亩,山区、丘岭、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全市农业人口860万,占总人口的83%。全市农业总产值达455.5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78.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1%,全市农夫人均纯收入达5883元。临沂市是全省的粮食主产区,200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95万亩,粮食总

3、产量456万吨,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地瓜四大作物为主,总产占到粮食总产的98%,其中小麦占44%,玉米占34%,水稻占9%,地瓜占11%。全市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增产,被评为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临沂市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展经济作物,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在550多万亩,主要以花生、瓜菜、黄烟、棉花为主。其中花生播种面积达260多万亩,占经济作物面积的47%,总产达80万吨,产值达38亿多元;瓜菜种植面积达230万亩,占经济作物面积的42%,总产达660多万吨,产值近170亿元;烤烟种植面积达25万亩,总产达4.6万吨;棉花种植面积15万亩,总产达1.3万吨。近几年,临沂市充分发挥资

4、源优势,突出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化开展、规模化种植。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南粮菜、东油茶、西北果的种植业生产格局,培植了蔬菜和果品两大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区域经济片,有9个县跻身全国粮、油、果百强县,初步建立了600万亩商品粮基地,100万亩优质花生基地,100万亩高效蔬菜基地和100万亩的优质果品基地。临沂市在构造调整的根底上,大力开展特色农业,培植了以花生、蔬菜、果品、黄烟、桑蚕、杞柳、银杏、金银花、板栗、茶叶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之乡”和“名优之村”。全市水果园面积达110万亩,总产达179万吨;桑园面积达8万多亩,总产达8.5万吨; 杞柳面积30余万亩,总产16.8万吨;

5、银杏面积30多万亩,银杏果总产达0.3万吨; 金银花100多万亩,产值达7亿多元; 板栗面积70多万亩,总产8万多吨。全市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中国农产品特色之乡达26个,有14个农产品分获国家地理标记商标和国家地理标记产品认证。临沂市强力推动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立,通过抓传播、定规划、搞示范、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增投入,使我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了快速开展。目前,全市已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420处,面积达360万亩。“三品”认证到达478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8个、 绿色食品282个、有机食品88个,注册涉农商标达2400件。 临沂市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经济效劳组织为

6、载体,不断引领农业向高效特色方向开展。一是大力开展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已达1777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开展到721家。其中,国家、省、市三级命名的重点龙头企业达389家,带动生产基地720多万亩、农户187万户。二是培植农产品市场。全市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达260处,其中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23个。苍山县形成了30万农夫跑市场、 5万车辆搞运销,保证了农产品货畅其流,在市场流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三是建立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全市农夫专业合作组织总量到达11299个,其中工商登记注册的4512家,带动农户103万户,年经营效劳总收入达259亿元。临沂市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坚持

7、走农业可持续开展的路子,改善生态环境,开展生态农业,通过建立和提升改造花卉、果、菜标准化示范园区,建立了一大批观光园区、采摘园区和生态农业家园。目前,全市已建立省级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3个,生态家园示范村达200个,创省级以上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17个,开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300多个。临沂市大力开展循环农业,通过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四位一体”和“畜、沼、果”、“畜、沼、菜”等循环农业模式,实现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为爱惜生态和改善农村环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目前,全市农村户用沼气已开展到35.6万户,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145处,循环农业模式3万户,年秸秆综合利用量420万吨,利用率到达7

8、0%以上。农村户用沼气和大型沼气,年处理农村人畜粪便等废弃物580多万吨,生产沼气1.6亿立方米,年增收节支近4亿元,沼气户户均增收1170元。临沂市在农业开展过程中,始终把科教兴农放在首位,以县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骨干,以村级科技带头户和能人为纽带,不断增加农业的科技效劳功能。同时,实行科研、教学和推广的强强联合,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和推广应用。近几年,全市共进展粮、棉、油、果、菜、茶种植技术探究300多项,探究开发新品种10多个,完成农业丰收准备工程64项,全市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奉献率到达54。二、临沂市农村信息化建立的现状分析临沂市相关部门高度重

9、视农业信息化建立工作,踊跃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在农村信息化建立方面,临沂市2009年组织实施了临沂市农村科技信息“双通”工程即科技效劳村村通、科技信息户户通的全面试点工作,该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以农业信息化建立为主线,以实现“科技效劳村村通、科技信息户户通”为目标,通过抓网络信息效劳和科技综合效劳体系建立,为“三农“工作构建全方位的信息效劳平台,着力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为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奉献,此项工作是一项具有临沂特色的创新工作,工程开展起来,具有推广价值。健全完善了农业信息化效劳体系,同时建立了临沂农业信息网站,参与了市政府OA自动化办公系统,搭建了农业专家、媒体效劳三农科技支

10、持体系,农业农村信息化建立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开展。但由于农村根底薄弱,受资金、技术等诸因素的制约,农业农村信息化平台建立与新农村建立、现代农业的开展、农夫增收的须要,还有很大的差距,亟待进一步加强。三、临沂市农资物流配送和农资运用现状分析3.1农资物流配送现状农资物流有农资供应物流、农资生产物流、农资销售物流和废弃物流之分。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是指种子、肥料、农药、地膜、农机具以及农资生产须要消费的其他原料、材料、燃料、电力和水利资源等。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3.1.1 农资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本钱过高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大多是通过行政部门逐级调发的形式,根本上没有面对最终客户,特殊是省

11、、市一级的供销社所属的农资供应物流业,其销售的产品往往经过假设干级经销商最终才到农户手里,这就造成了流通环节多,本钱居高不下。我国物流本钱一般占总本钱的30-40,世界兴盛国家物流本钱一般限制在10左右。 3.1.2 农资配送率低,只“送”不“配”的现象特殊普遍 农资配送的核心作用是效劳。现阶段的农资供应物流业,根本上是由各专业公司单独进展,经营范围较窄,可供应物流配送效劳的内容较少,多只是“送”而不“配”。即使配送只作送货上门,配送率也很低。3.1.3 流通的方式陈旧,调度管理难度大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的运作模式根本上是仓储根底上的调拨,由于目前农资仓储容量缺乏,库点分布不科学、不合理,规模

12、小,且仓型与机械装备水平低,导致资源配备有限,有些农资从选购到终端须要屡次储存。加以交通运力缺乏,交通运输线路缺少,农用专用线配备欠缺。据估计,农村机动力运输量约只占总运输量的20 ,不能适应农资运输的须要,这些状况造成统一调度管理难度大。 3.1.4 农资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低,降低了物流效益 目前,农资信息网络不健全,配送操作大多仍停留在半人工化状态。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许多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体系建立明显滞后,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须要。农资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难以统一操作,给农资的储存、运输和

13、加工造成必需困难,降低了物流效益。 3.1.5 农资管理主体繁多,市场秩序混乱 农资管理主体分散,多头操作,难以应对,满意不了市场需求。随着国家农资流通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家原在农村建立的农用生产资料效劳体系正逐步退出或转变,个体经营户快速崛起,而管理工作又没有刚好跟上,目前其流通状况令人担忧。农村市场时时成为假冒伪劣农资的倾销地和批发地,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的事务时有发生。因此,理顺农资管理体系,整顿市场,燃眉之急。3.2农资主要问题现状分析农资的质量、农资市场、农资价格形成机制是当前农资及其价格存在问题的三个主要方面。从农资的质量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质次价高、假冒

14、伪劣的农资产品充溢市场,坑农害农事务时有发生。假如说价格高只是造成生产投资增加,那么,假农资那么会导致整个生产低效,甚至颗粒无收,进而涉及到农夫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假冒伪劣产品比价格高危害性更大,危害面更广;另一方面,农资产品的品种构造不尽合理。随着农产品品种、品质构造的调整加快,农户对不同质量、不同品种的农资产品需求多样化程度增加,目前农资产品在多样化、细分化上明显还不能完全满意生产的须要,换句话说,市场导向作用在农资生产上还未发挥充分作用。从农资市场状况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准入标准低、审批把关不严造成一些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的生产企业在市场存在,既破坏了正常的农资生产秩序,也是假

15、冒伪劣农资产品滋生的根源之一;二是对农资市场缺乏有力高效的监管。主要表此时此刻政府管理主体分工不明,职责不清,政出多门,基层执法人员素养及执法水平较低,打真不打假,对违法违规企业及产品以罚代法,徇私枉法等现象在必需程度存在;三是农资经营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不标准的问题比拟突出。主要表现是农资经营主体界定不标准,不具备经营资格和经营条件的经销商或挂靠现象大量存在,经营行为不标准,有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有的经销假冒伪劣产品等,另外,农资违法广告行为存在,紧要误导消费者、坑害消费者。从农资的定价机制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其一,供求关系确定价格的核心地位薄弱,价格虚高成为农资的突出问题。目前,国家对

16、主要农资产品如化肥接受出厂限价政策,规定了批零差率,然而农资产品到销售终端往往要经过两倒、三倒、甚至四倒、五倒,每倒一次加一次价,逢倒必加,层层加码,到农户手里的农资产品价格自然居高不下。流通环节过多,经营体制困难,使得农资价格中的非市场因素比重较大,导致价格失真现象紧要,造成生产方、购置方的双不满意;其二,农产品价格与农资价格之间缺乏联动机制,二者之间价格传导受阻导致主要农产品价格与农资价格产生“剪刀差”,而这种剪刀差绝大局部要靠农户来背负。农资产品的价格市场调整明显,价格变动频繁,而主要农产品价格却由国家定价,这样,农资价格的上涨就很难在农产品价格中显现出来,农户高价购进农资而相对低价出售农产品,导致增产不增收。这种价格传导机制的缺失,使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