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验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448556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工程地质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工程地质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工程地质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工程地质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实验(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 工 试 验目 录一、密度试验1二、含水量试验3三、液限试验5四、塑限试验8五、压缩试验10六、抗剪强度试验15七、击实试验21八、综合性分析试验:静力触探试验25一、 密度试验土的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密度,以了解土的疏密和干湿状态,供换算土的其它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设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这里指的密度是湿密度,其它还有干密度、饱和密度等。(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一般粘性土,宜采用环刀法;易破碎,难以切削的土,可采用蜡封法;对于砂土与砂砾土,可用现场的灌砂法或灌水法。(三)环刀法密度试验1、仪器设备(1)环刀(内径6.18cm,面积30cm2,高20mm,壁厚

2、1.5mm);(2)天平(感量为0.1g,称量为5001000g);(3)其他:修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2、操作步骤(1)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人工制备所需要状态的扰动土样,其直径和高度大于环刀尺寸,修平两端放在玻璃板上。(2)称量环刀质量。(3)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油,并将其刃口向下放在试样上。(4)用修土刀削去部分环刀外缘土样,并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修,至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5)用修土刀仔细削平两端余土,注意刮平时不得使土样扰动或压密。(6)擦净环刀外壁,称量环刀加土的质量,准确至0.1g。3、计算按下式计算土的密度:式中:土的密度,(g/cm3);环刀质量,(g);环刀加土的质

3、量,(g);环刀容积,(cm3)。计算至0.01g/cm3,同一土样,需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平行差不得大于0.03g/cm3。4、试验记录密度试验(环刀法)工程编号: 试验者:钻孔编号: 计算者:土样说明: 校核者:试验日期土样编号环刀号码环刀+土质量环刀质量土质量环刀容积密度平均密度(g)(cm3)(g/cm3)(1)(2)(3)(4)(5)(1)-(2)(3)/(4)5、思考题(1)若两次测定的值有较大误差,试分析其原因。(2)测定土密度还有其它什么方法?适用于什么情况?二、含水量试验土的含水量(率)是土在105110下烘到恒重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与达到恒量的干土质量的比值,以

4、百分数表示。土在天然状态下的含水率称为土的天然含水率。(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含水量,以了解土的干湿程度,是计算土的孔隙比、液性指数、塑性指数、饱和度和其他物理性质指标不可缺少的基本指标。(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烘干法:室内试验的标准方法,一般粘性土都可以采用;酒精燃烧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的含水率。比重法:适用于砂类土。(三)烘干法含水量试验1、仪器设备(1)烘箱(能保持温度在105110的电热烘箱或其它能源烘箱);(2)天平(感量为0.01g);(3)其他:称量铝盒,干燥器等。2、操作步骤(1)将称量盒擦净,放在天平上称量,准确至0.01g,并记下盒号。(2)取代表性试样,粘性土为15

5、30g,砂性土、有机质土为50g,放入称量盒中,立即盖好盒盖。放于天平上称量,准确至0.01g。(3)打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在温度105110下烘至恒重,然后将试样和盒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4)从干燥器中取出试样,盖好盒盖,称重,精确至0.01g。3、计算按下式计算土的含水量:式中:土的含水量,(%);称量盒质量,(g);称量盒加湿土质量,(g);称量盒加干土质量,(g)。计算至0.1%。本试验需进行2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下表规定。含水率(%)小于101040大于40允许平行差值(%)0.51.02.04、试验记录含水量试验(烘干法)工程编号

6、: 试验者:钻孔编号: 计算者:土样说明: 校核者:试验日期土样编号盒号盒加湿土质量盒加干土质量盒质量水质量干土质量平均含水量备注(1)(2)(3)(4)(5)(6)(1)-(2)(2)-(3)5、思考题(1)测得土的密度与含水量后,若已知该土的相对密度ds=2.73,试问该土的其它几种密度及孔隙比为多少?三、液限试验土的液限是指土的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一)试验目的测定土在液限时的含水量,用于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及估算地基土承载力的依据。(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有电动落锥法,手提落锥法,联合测定法和手摇落碟式液限仪试验方法,主要适用于粒径小于0.5mm颗粒

7、组成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干土质量5%的土。(三)电动落锥法液限试验1、仪器设备(1)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主要组成部分如图3-1。图3-1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结构示意图圆锥仪:锥体总质量760.2g(实验室为1000.2g),锥尖为300.2,测微尺量程22mm,刻线距离0.1mm;电磁铁部分,要求磁铁吸引力不小于100g;光学投影放大部分;升降座、试样杯等。(2)天平(感量为0.01g);(3)其他:称量盒,调土刀,调土盒,凡士林等。2、操作步骤(1)土样制备:应尽可能采用天然含水量的土样来测定,若土样相当干燥,允许用风干土样进行制备。取代表性风干土样150g,放入研罐研碎后,通过0.5mm筛

8、子,取下土约100g,放入调土皿并加水调成均匀浓稠状,静置一段时间。(2)取出拌匀的土样,分层装入试杯中,边装边压不要使土样中留有空隙,装满试杯,刮去杯口多余的土与杯口齐平。将试杯置于杯座上。(3)取圆锥仪,在锥尖上涂以薄层凡士林油,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稳圆锥仪。(4)调节屏幕准线,使初始读数位于零位刻度线上,调节升降座螺母,当锥尖刚好与土面接触时,计算指示灯亮,圆锥仪即可自由落下,延时5秒,读数指示管亮,即可读数。如要手动操作,可把开关扳向“手动”一侧。当锥尖与土接触旱,接触指示灯管亮,而圆锥仪不下落,需按手动按钮,圆锥仪自由落下。读数后,要按仪器复位按钮,以便下次再用。(5)当锥尖下沉正好

9、20mm时,这时土的含水量即为液限,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20mm时,表示该土样含水量高于或低于液限,这时应挖去带有凡士林油部分的土,将剩余的土样放回调土盆中,重新吹干或加水调制。直至锥体下沉深度为20mm为止(允许误差0.1mm)。(6)将测得合格的土样,挖出带有凡士林油部分,取锥体附近试样约1015g放入铝盒中,测取含水量,即为液限。此试验需做两次平行测定,取其平均值,其平行差不大于2%。3、计算按下式计算土的液限:式中:土的含水量,(%);盒加湿土质量,(g);盒加干土质量,(g);铝盒质量,(g)。4、试验记录液限试验工程编号: 试验者:钻孔编号: 计算者:土样说明: 校核者:试验日

10、期土样编号盒号盒+湿土质重(g)盒加干土重(g)盒重(g)水重(g)干土重(g)液限(%)平均值(%)(1)(2)(3)(4)(5)(6)(1)-(2)(2)-(3)5、思考题(1)影响液限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粘性土只根据其天然含水量,能否判别该土的软硬程度?为什么?四、塑限试验土的塑限是指土的可塑状态和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量。(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塑限,并与土的液限试验结合,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及估算地基土承载力的依据。(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有联合测定法,搓条法。这里介绍搓条法。(三)搓条法塑限试验1、仪器设备(1)毛玻璃(约2030cm2); (2)天平(感量

11、为0.1g);(3)其他:称量铝盒,烘箱,调土刀,调土盒等。2、操作步骤(1)按液限试验制备土样方法制备土样(约50g)。(2)将制备好土样取出一小块在手中揉捏,至不粘手为止。再用两手搓成椭圆状,然后将试样入在毛玻璃板上用手掌适当加压滚搓,搓条时要均匀施力,不得无力滚动,而且土条搓滚过程中不应产生空心现象。(3)若土条滚搓到了3mm直径时,表面产生许多龟裂同时开始断裂,这时土的含水量就是塑限。将合格的土条迅速装入铝盒,盖上盒盖,接着进行第二个和第三个土条搓滚,使合格土条重量达35g左右为止。立即称量,然后放入烘箱烘至恒重。(4)若搓滚的土条至3mm直径时,仍未产生龟裂或断裂,则表示试样含水量高

12、于塑限,应将其反应复揉捏或在空气中稍为晾干再重新搓滚。若土条搓滚未达3mm即出现横向裂途和断裂,则表示试样含水量已低于塑限,应适加水揉捏均匀,重新搓滚。3、计算(1)土的塑限:式中:土的塑限,(%);称量盒质量,(g);称量盒加湿土质量,(g);称量盒加干土质量,(g)。计算至0.1%。本试验需进行2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2)土的塑限指数:(3)土的塑限指数:式中:土的天然含水量。4、试验记录塑限试验工程编号: 试验者:钻孔编号: 计算者:土样说明: 校核者:试验日期土样编号盒号盒+湿土质重(g)盒加干土重(g)盒重(g)水重(g)干土重(g)塑限(%)(1)(2)(3)(4)(5)(6)(1)-(2)(2)-(3)天然含水量平均塑限塑性指数土的名称为 土液性指数此土处于 状态5、思考题(1)塑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工程上为什么按塑性指数对粘性土进行分类?(2)土的天然含水量越大,其塑性指数是否也越大?五、压缩试验土的压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