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 6 人与文化 颂其诗读其书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44802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 6 人与文化 颂其诗读其书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 6 人与文化 颂其诗读其书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 6 人与文化 颂其诗读其书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 6 人与文化 颂其诗读其书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 6 人与文化 颂其诗读其书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 6 人与文化 颂其诗读其书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孟子》选读 6 人与文化 颂其诗读其书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颂其诗,读其书程门立雪有一次,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与学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请教学问。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不久,便朔风凛凛,瑞雪霏霏。来到程颐家时,先生正坐在炉旁打坐养神。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门外,脚也被冻僵。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从这个成语故事中,我们得到这样一些启示:学习要坚持不懈;要尊师重教;求学师门,务必诚心专志。第1步 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又尚论古之人(“尚”同“上”)(2)颂其诗,读其书(“颂”同“诵”)第2步 一词多义送你一双慧眼(1)辞(2)逆(3)靡(4)遗第3步

2、 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名词作动词,与交朋友)(2)不以文害辞(使动用法,使受害)(3)而何其血之流杵也(使动用法,使漂流)第4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判断句)译文:遍天下没有一块不是天子的土地。(2)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判断句)译文:环绕土地的四周,没有一人不是天子的臣民。(3)非是之谓也(宾语前置)译文:不是你说的那意思。(4)仁人无敌于天下(状语后置)译文:仁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渊源战国时期的孟子,有一次,他阅读了尚书武成一篇,颇有感慨。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

3、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认为,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成河呢?孟子不相信尚书中的这个记载,才说了这段话。意思是提醒人们,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书本知识只是从实践中得出来的教条,本身不一定经过论证,不等于真理。可见书中所说未必就代表真理、正确,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更要学会独立思考。 本板块谈的是孟子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指出了“颂其诗,读其书”的方法。第7、8章,孟子提出了关于阅读诗歌理解其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以意逆志。第9 章,孟子谈自己阅读尚书的心得体会,提醒人们,读书要认真思索,不要盲从。1第7章,孟子在与咸丘

4、蒙的谈话中,提出了阅读诗歌理解其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什么?应该怎样具体理解?_答案孟子在与咸丘蒙谈话讨论有关舜的事情时说到了读诗的方法问题,提出了关于阅读诗歌理解其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以意逆志。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里的“文”指文字,“辞”指语句,“意”指解诗者的意,“志”指作诗者的志。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也就是强调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损害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损害原意,而要用自己的理解去推测诗人的本意。就是说读者评论作品不能从个别字句出发,曲解作品的意旨,也不能只抓住词句的表面意义去理解作品而曲解作品的

5、基本思想。需要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探求诗的真正的内涵,才能把握住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读诗与解诗者的这种领会和感悟,是从自身的理解出发的,即朱熹在孟子集注中所说的:“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2第8章,孟子在与万章的谈话中,提出怎样才能做到“以意逆志”呢?_答案这就要求“知人论世”。第8章孟子与万章的对话中,谈到学习古代的典籍,他说,仅仅吟诵他们的诗歌,研读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作者的为人,是不够的。由此提出“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知人”,就是体察认识作者的生平、思想、为人;“论世”,就是要深入了解作者所处的特定环境、时代背景。一个作家的作品,总是和他个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相联系的。要真正

6、理解诗书,必须知其人,论其世,从作者的具体情况和时代特点出发,才能够得出较为切实的结论。3探究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_答案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孟子谈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时,所举的例子是尚书中武成篇的内容,而我们知道,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孔、孟的时代是有着极其权威性的地位。因此,孟子这种对于权威著作,对经典保持独立思考,勇于怀疑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体现出圣贤人物的治学风范。即便是对于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来说,也是值得学习的。更何况,今天我们出版业大大发展。日出一书的出版社已不在少数,书籍汗牛充栋,其负面效应是“无错不成书”,这已成为一个

7、日益引起人们呼吁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精神就显得尤其必要。阅读课文9,完成下面的问题。句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使动用法的一组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孰是君也,百可无死乎浴乎沂,风乎舞雩非有能硕茂之也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夫夜呼,乱者四应ABC D解析为动用法,“为死”。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答案A词类活用之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原属于甲类事物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时可以临时用作乙类词,临时具有一种新的语法功能,叫作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数词、代词有时也可以活用,所以,词类活用又叫“实

8、词活用”。1句法分析法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分,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分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可能是活用。2牢记活用类型法对每种重点活用类型选一个典型、短小、易记的例句,熟读牢记,以此为例,触类旁通。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思,“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

9、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昂其值,居为奇货。(促织)“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3)名词的使动用法例如:以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用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7咸丘蒙说:“诗经又说过,遍天下没有一块不是天子的土地;环绕土地的四周,没有一人不是天子的臣民。舜既然做了天子,请问盲人却不是臣民,又是什么道理呢?”孟子说:“山这首诗,不是你所说的那意思;而是说作者本人操劳国事以致不能够奉养父母。他说,这些事没有一件不是天子的事呀,为什么独我一人劳苦呢?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要因为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因为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

10、就对了。假如拘于词句。那云汉的诗说过,周朝剩余的百姓,没有一个存留。相信了这一句话,那就是周朝没有存留一个人了。”孟子万章上8孟子对万章说道:“一个乡村的优秀人物便和那一乡村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全国的优秀人物便和全国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便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认为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追论古代的人物。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所处的时代。这就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孟子万章下9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武成一篇,所取的不过两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极为仁道的人来讨伐商纣这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甚至)把捣米用的长木槌都漂流起来了呢?”孟子尽心下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