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2008交通工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447988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8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理工大学2008交通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华南理工大学2008交通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华南理工大学2008交通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华南理工大学2008交通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华南理工大学2008交通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南理工大学2008交通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理工大学2008交通工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通设计设计报告目录设计报告3横断面设计3天河北路3林和中、林和西路4行人过街设计5天河北林和中路交叉口5天河北林和西路交叉口5行人信号灯设计6自行车过街横道设计7转弯半径设计7天河北林和中路交叉口7天河北林和西路交叉口7进出交通设计8视距三角形的保证10停车线设计11人行横道预告标志11人行横道宽度设计11展宽渐变段11行人驻足区内部设计12掉头车道提示标牌设计13转弯待行区设计14导流线设计14设计报告横断面设计天河北路横断面采用新型两块板形式,实现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 由于天河北路具有较宽道路面积,并设有专用自行车道。为减少非机动车行驶时所受安 全威胁,可抬高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平行,实现慢

2、行交通一体化设计。原有机动车道大致 保持不变。断面设置如下图所示:图 1 天河北路横断面形式自行车道宽度采用2m,人非分隔带宽度采用1.7m,剩下宽度为人行道宽度,约为4m。参数设置如下图所示:树穴图 2 行人及非机动道参数设计人非分隔带人非分隔带设计的内容可参考图2 人非分隔带的主要作用:在慢行交通一体化,行人与非机动车道被布置于同一平面时, 分割行人与非机动车,减少其相互影响;设置行道树以优化行走空间;放置电话亭、垃 圾桶、座椅等街具;设置路边非机动车停放点等。人非分隔带宽度的确定需满足一下条 件:行道树栽种的要求:根据实践,为保证存活率,树穴宽度一般为1.52.0m;设置街具的要求:据调

3、查,目前我国国内使用的街具最大宽度一般不大于1.5m。本设计 中采用长为1.5m (宽小于1.5m)的座椅,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放置。路内停车的要求:在柔性隔离的树穴、座椅、垃圾桶等的间隔内可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 若垂直停放,取28型作为设计标准车,宽度应不小于1.93m。实际情况中,若道路条件 受阻,可采用斜列式停放。根据以上考虑条件和约束条件,可取人非分隔带的宽度为1.52.0m本设计中人非分隔带的宽度取1.7m,树穴为圆形树穴,半径为0.75m。林和中、林和西路横断面 采用三块板形式,对于林和中路,机动车道中央设置栏杆。对于林和西路,由于机动车 道为单一方向车道,无需设置分隔带。断面设施示意

4、图如下:图 3 林和中、林和西路横断面设计示意图分隔带相比于天河北路,对于林和中、林和西路并没具备宽裕的道路面积,为实现非机动车道 的连续性建设,可适当拓宽人形道,把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合用。人非混行,无需设置 分隔带,但需栽种行道树以绿化遮阴。栽种行道树时注意偏向外侧机动车道,而非种于 人行道中央。行人过街设计天河北林和中路交叉口天河北路机动车道接近30m,可进行二次过街设计。如图4:图 4 天河北路二次过街设计 在天河北与林和中路交叉口,可采用以上过街形式设计。天河北林和西路交叉口由于林和西路为单向交通,为减少行人对非机动车的影响,可设置单侧过街,如下图:图 5 天河北林和中路交叉口单侧过街

5、行人信号灯设计行人信号灯的设置没充分考虑行人的过街情况。实际的布设并非如下图所示,红色圈中的信号灯的位置并不固定在人形横道的哪一侧。图 6 本设计建议的行人信号灯的布设情况可把行人信号灯如图6 布设。对于图中所示方向的过街行人,其过街时,信号灯与行人行走的方向处于同一直线,减少了 行人过街时为了自身安全所需的观望需求。自行车过街横道设计可增设自行车过街横道,宽度采用1.5m,并在横道处画自行车标志,指引自行车往该区域 通行,自行车在必要时可占用人行横道的部分位置。自行车道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引导自行车, 实现过街横道处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分离。转弯半径设计天河北林和中路交叉口目前天河北路东进口右转车道

6、转弯半径约为40m,右转车辆车速过高。本设计中,建议对 此右转车辆采用黄闪控制,不设专用相位。为避免过高的转弯速度对行人造成的安全威胁 建议把转弯半径缩减为20m,如图图7天河北林和中路交叉口东进口转弯半径设计天河北林和西路交叉口该交叉口处行人为单侧过街,与右转车辆无冲突,可设置较大右转半径。使右转车辆在允许的情况下快速进入并通过交叉口。但能否快速通过交叉口,还取决于天河北路东进口汇入车 辆的交通情况。(L.;图 8 设置较大右转半径进出交通设计中信广场前进出交通中信广场前进出交通处为3 车道,中间车道为行车道,两边车道用作临时停车。设计中 通过延长进出、口道,增加停车位。对于路边停车场的设置

7、,查阅我国机动车停车场设 计参数表,表部分内容如下表 1 停车场设计参数停车方式垂直诵道方向的停车宽度平行诵道方向的停车带长诵道宽微型汽车小型汽车中型汽车微型汽车小型汽车中型汽车微型汽车小型汽车中型汽车平行式2 62 83 55 2712 7344 5对于小型汽车,车宽为2.0m,垂直于通道方向的停车带宽取2.8m。参数设计如下图图 9 进出交通车道参数设计 对于该处机动车占用自行车道的情况需进行改善,把机动车道移至进出交通车道后面 参见调查报告。林和西路进出交通设计 林和西路进出交通设计类似于此,如下图图 10 林和西路进出口交通设计视距三角形的保证在日常的规划设计管理中,应注意一下方面:1

8、).交叉口建筑退让应满足行车视线要求;2).在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设置高于1.2m的障碍物,如灌木、乔木等。 视距的保证需确定平曲线内横净距Z,分曲线长度L是否大于视距S两种情况讨论。1).曲线长度L视距S时,Z=S2 /8/R2).曲线长度LVSZ=L/8/R(2*S-L)R:沿内侧车道行驶的曲线半径,即未加宽路面内缘半径加1.5m (1.5m是司机位置至路 面边缘的距离)S:停车视距 S=V/3+K*V2/254/Q 土 i)+l其中,V为计算行车速度(km/h);0为路面附着系数即为纵向摩阻系数,一般按潮湿状态考虑,可查表。对于本设计,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潮湿状态下取值,为0.5;i

9、 为纵坡度,上坡为正,下坡为负,本设计中 i 值均取 0;K 为制动使用系数,一般可在 1.21.4 间选用。计算可得 S 的整数值,列于表一:表设计速度(km/h)60504035302520停车视距(m)75554035302520设计速度取值说明:广州市中心限速60,见新闻“广州50套测速型电子警察六月启用 限速 60 公里” http:/ 2011 05/28/6684739 O.shtml。确定视距S后,可根据设计图中的具体转弯半径,计算横净距。图 11 视距保证示意图停车线设计人行横道预告标志在人行横道前方,增加白色菱形预告标志,提醒机动车注意行人安全。人行横道宽度设计人行横道宽度

10、最小取1.5m, 一般情况下最小取2.5m,具体数值取值应依行人数量,并按m 增加。本设计中由于人流量较大,但没采集人流量数据,故采用较大宽度。展宽渐变段渐变段 Ld=vXw/3=20X3.5/3=23.3m=23m展宽段Ls=10N,设计时左转及掉头车辆采用同一信号时间,故设左转掉头合用待行车道。 取早高峰期观测的16 个信号周期车辆数的平均值:掉头车平均排队辆数为8,左转车辆排队数为34, N取2者平均值21,计算得 Ls=10*21=210 m,如此设置,渐变段应位于下图中左侧红色竖条位置图 13 展宽渐变段设计 若设于左侧竖条位置,相对于林和西路出口道车辆(图中标“1”位置),其进口道

11、并没拓宽。 5 条右转车道加3 条直行车道仅能汇入3 条车道。所以需把渐变段往东移,移至图中所画位 置。 若移到中信广场前进出交通分流岛(图中绿色位置,右侧竖条所示),可保证在进出交通出 口处(图中标“2”位置)就拓宽车道,增加该向直流车流的稳定性。但如此设置后,西向 车辆的掉头车道(图中标“3”位置)则无足够长度。 综合考虑林和西路右转车辆、中信广场出口道车辆、天河北路西向掉头车辆、理论设计等因 素,把展宽渐变段设于图中位置。行人驻足区内部设计 行人驻足区内部设计,使行人在内部行走方向与对向车流方向相反,减少过街时所需的观望, 使行人集中精力过街。立柱的安装要注意避让自行车道,二次过街的行人

12、驻足区处设置立柱保障行人安全外,还应 铁栅栏,规范行人行走轨迹,亦起到保护其安全作用。如下图所示图 14 路中央行人驻足区内立柱及铁栅栏的设置掉头车道提示标牌设计调查时发现,部分掉头车辆会以左转车辆的轨迹先进入交叉口,然后停止行驶。司机观望后 再转车掉头,出现于以下相位时间。图 15 掉头信号相位 在已经给开辟掉头车道的基础上,加强掉头信号的指示,在路面标志的基础上,于交叉口掉 头处的前 100m 处在中分带竖立掉头指示牌。如下图所示:图 16 于交叉口前方中分带处设立掉头指示牌 另外,可在人行横道的上方开辟掉头车道,一方面可提醒车辆提前掉头,另一方面,掉头处 本身就对车辆起提醒作用,相当于一个掉头车道指示牌。 增加此设置可有效避免车辆掉头时出现无效驾驶及其引起的相关问题。转弯待行区设计当某向设置了转弯待行区,其相位的前一相位绿灯启亮时,该向车辆可进入与方 形车流无冲突的待行区,等待下一相位来临时的转弯,以便快速通过交叉口。待 行区停车线应退离其前一相位车辆行驶轨迹1一2m,保证行车安全。 其他时候禁止进入转弯待行区。设置转弯待行区的地点应有电子屏幕指示。图 17 停车线退让上一相位行车轨迹线 1m导流线设计如图 17 中箭头流向所示,林和中路左转车辆需先在交叉口内直行行驶较长距离,然后再进 行左转,故在设计中,设计导完全导流线,将车流从出口引导至进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