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446199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发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支撑体系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发展作者:陈果莹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 06期摘 要:本文认真分析了河南省桐柏县生态农业的发展的成绩和不足,提出了发展生态农 业,应着力构建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安全体系、科技体系、环保体系、投入体系六大支撑体 系的发展思路。关键词:生态农业 体系建设 思考桐柏县地处淮河源头,总面积1941平方公里,合 291万亩,自然环境特点“七山一水二分 田”。共辖 11镇 5乡,209个行政村,总人口 43.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61万人。跨江、淮 两大水系,地貌大部分是浅山丘陵区,气候条件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兼有南北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良好,农业资

2、源丰富,适种农作物有水稻、小麦、花生、茶叶以 及各类蔬菜,花生、茶叶、板栗、木瓜、桃、梨、草莓、桐柏大枣、食用菌、中药材、花卉、 蔬菜、山野菜等不少地域性特色农产品都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一、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成绩近年来,为积极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县域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 入,桐柏县充分利用淮河源头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的环境优势,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支 点,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止目前,全县已有88.9万亩的生产基地、近 12 万吨的农产品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茶叶、蜂蜜两个产品通过有机产品认证,桐桔 梗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公用证明商标,无公害桐柏玉叶茶等

3、5个标准被发布为省级以上 地方或行业标准,2个产品获得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3个农产品品牌获得河南省著名商 标。桐柏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木瓜之乡”,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花生标准化示范县、国 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全县全面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大力开展 以沼气建设为中心的生态家园建设活动。至2010年底全县户用沼气池达到 2万多口,大中型 沼气工程建设达到 800平方米,推广一池三改,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菜、鱼) 生态示范模式 2000余户,优化了农村能源结构,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良性 循环。二、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1. 农业产业化体系薄弱,没

4、有建立起“ 名牌产品 主导产业生产基地骨干企业 市场体系”的完整的生态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一是主导产业不突出,特色农产品比 重小,农产品的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应。表现在粮食、花生等大宗产品缺乏精品, 而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品仅局限于地方特色,远未能形成县域支柱。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 动。目前全县只有县茶种场、淮源酒业有限公司两个省级和江记油脂、豫油牧业、太阳池生态 农业、桐柏山野茶开发、牧颢乳业五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而且这七家市以上龙头企业 均未有建立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也没有建立紧密的连结机制。表现为产供销脱节, 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不能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农产品走不

5、出少了不够卖、多了卖不出的怪 圈。三是市场体系不健全。适应未来经济大范围运作的专业市场、集散市场、跨区域市场网络 尚未建立,技术市场稚弱;信息传输渠道不畅,缺乏以计算机等现代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服务网 络。桐柏为豫西南花生集散地、茶叶集散地、中药材集中产区、全省食用菌、花卉重点县,但 缺乏较规范的产地专业批发市场。现有的交易市场,大部分为马路市场,市场要素不健全,缺 乏储藏保鲜、加工运输配送、农药残留检测和现代信息管理等设备设施,市场的吞吐量小,辐 射能力弱,没有真正发挥市场“稳压器”、 “蓄水池”的作用。四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协会和合 作社等农业合作组织少,带动能力弱,农业经营的主体过于分散,不

6、便于应用标准化生态农业 技术实施生产。2.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生态农业技术推广难。农业服务的主体力量是县乡农业技术推 广部门,但目前,全县基层农技部门体制不顺、县乡分设、保障不足等问题突出,特别是乡镇 体系存在线断、网破、人散的状况,服务功能大大弱化。3. 农业的资源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水平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生产结构 的合理化、生产技术的生态化、生产过程的清洁化、生产产品的无公害化。目前从全县农业的 发展方式看,还存在着品种、品质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生产过程可控性差、生产产品质量 安全水平不高等不安全因素;从农业效益看,还存在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基础设施落 后、肥料施

7、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居高不下,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隐患多,农业投入产出比 下降等制约因素。三、发展思路建议发展生态农业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结合桐柏实际,为弘扬优势,破解制约,必须 认真制定全县生态农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抓紧编制详细的落实性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明确 职责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着力构建“六大支撑体系”,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必须立足全县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因地 制宜,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业三个 层次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遵循生态规律,根据农业生态条件,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积极发 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和品种布局。重点做好粮食、花生、茶叶、桃、中药材、花卉、蔬菜、 食用菌等优势农作物的产业布局、区域布局和品种品质布局,按照稳粮扩经、提质增效、培育 品牌的原则,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基础。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生态农业经营体系。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组织+ 基地农 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强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共建 共赢。加快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专业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现代流 通方式,帮助农民解决信息咨询、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营销、资金信贷、风险担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