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445727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 第三章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学习目标经过本章学习,树立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本观念,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五大技术措施的特点,了解五大防治技术措施的一般实施办法。第一节 植物检疫植物检疫又称为法规防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规形式,禁止某些危险性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控制蔓延。植物检疫与其它防治技术具有明显不同。首先,植物检疫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任何集体和个人不得违规。其次,植物检疫具有宏观战略性,不计局部地区当时的利益得失,而主要考虑全局长远利益。第三,植物检疫

2、防治策略是对有害生物进行全面的种群控制,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进入或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或将其彻底消灭。因此,植物检疫是一项最根本性的预防措施,是园林植物保护的一项主要手段。园林植物检疫对保证园林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搞好园林植物害虫综合治理的前提。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引种或调苗日益频繁,人为传播园林植物害虫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加,给中国城市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因此,搞好植物检疫工作对防止危险性害虫的传播蔓延、保护园林绿化成果、保障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植物检疫依据进出境的性质,可分为

3、国家间货物流动的对外检疫(口岸检疫)和对国内地区间实施的对内检疫。对外检疫的任务是防止国外的危险性病虫传入,以及按交往国的要求控制国内发生的病虫向外传播,是国家在对外港口、国际机场及国际交通要道设立检疫机构,对物品进行检疫。对内检疫的任务在于将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其扩散蔓延,是由各省、市、自治区等检疫机构,会同交通运输、邮电、供销及其它有关部门根据检疫条例,对所调运的物品进行检验和处理。虽然两者的偏重有所不同,但实施内容基本一致,主要有检疫对象的确定、疫区和非疫区的划分、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疫情的处理。1确定检疫对象根据国际植物保护公约(1979)的定义,

4、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一个受威胁国家当前尚未分布,或虽然有分布但分布不广,对该国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根据这个定义,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一般原则如下:必须是中国尚未发生或局部发生的主要植物的病虫害;必须是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价值,而防治又是比较困难的病虫害;必须是容易随同植物材料、种子、苗木和所附泥土以及包装材料等传播的病虫害。中国农业部于1995年发布了全国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详见附件一),林业部于1996年发布了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单(详见附件二),其中许多病虫与园林植物有关。2划分疫区和非疫区(保护区) 疫区是指由官方划定、发现有检疫性病虫

5、害危害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而保护区则是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检疫性病虫害,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疫区和保护区主要根据调查和信息资料,依据危险性病虫的分布和适生区进行划分,并经官方认定,由政府宣布。对疫区应严加控制,禁止检疫对象传出,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消灭。对非疫区要严防检疫对象的传入,充分做好预防工作。3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植物检疫检验一般包括产地检验、关卡检验和隔离场圃检验等。产地检验是指在调运植物产品的生产基地实施的检验。对于关卡检验较难检测的检疫对象常采用此法。产地检验一般是在危险性病虫高发流行期前往生产基地,实地调查应检危险性病虫及其危害情况,考查其发生历史和防治状况,经过综

6、合分析做出决定。对于田间现场检测未发现检疫对象的即可签发产地检疫证书;对于发现检疫对象的则必须经过有效的处理后,方可签发产地检疫证书;对于难以进行处理的,则应停止调运并控制使用。关卡检验是指货物进出境或过境时对调运或携带物品实施的检验,包括货物进出国境和国内地区间货物调运时的检验。关卡检验的实施一般包括现场直接检测和取样后的实验室检测。隔离场圃检验是指对有可能潜伏有危险性病虫的种苗实施的检验。对可能有危险性病虫的种苗,按审批机关确认的地点和措施进行隔离试种,一年生植物必须隔离试种一个生长周期,多年生植物至少两年以上,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检疫,证明确实不带有危险性病虫的,方可分散种植

7、。4疫情处理疫情处理所采用的措施依情况而定。一般在产地隔离场圃发现有检疫性病虫,常由官方划定疫区,实施隔离和根除扑灭等控制措施。关卡检验发现检疫性病虫时,则一般采用退回或销毁货物、除害处理和异地转运等检疫措施。除害处理是植物检疫处理常见的方法,主要有机械处理、温热处理、微波或射线处理等物理方法和药物熏蒸、浸泡或喷洒处理等化学方法。所采用的处理措施必须能彻底消灭危险性病虫和完全阻止危险性病虫的传播和扩展,且安全可靠、不造成中毒事故、无残留、不污染环境等。 第二节 园林技术防治 园林技术防治是利用园林栽培技术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即创造有利于园林植物和花卉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危害的条件,促使园林植

8、物生长健壮,增强其抵抗病虫害危害的能力,是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础。园林技术防治的优点是:防治措施结合在园林栽培过程中完成,不需要另外增加劳动力,因此能够降低劳动力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其缺点是:见效慢,不能在短时间内控制暴发性发生的病虫害。园林技术防治措施主要有: 一、选用无病虫种苗及繁殖材料 在选用种苗时,尽量选用无虫害、生长健壮的种苗,以减少病虫害危害。如果选用的种苗中带有某些病虫,要用药剂预先进行处理,如桂花上的矢尖蚧,能够在种植前,先将有虫苗木浸入氧化乐果或甲胺磷500倍稀释液中510分钟,然后再种。当前世界上已经培育出多种抗病虫新品种,如菊花、香石竹、金鱼草等抗锈病品种,抗紫菀萎蔫病的翠

9、菊品种,抗菊花叶线虫病的菊花品种等。 二、苗圃地的选择及处理 一般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透气性好、腐殖质多的地段作为苗圃地。在栽植前进行深耕改土,耕翻后经过曝晒、土壤消毒后,可杀灭部分病虫害。消毒剂一般可用50倍的甲醛稀释液,均匀洒布在土壤内,再用塑料薄膜覆盖,约2周后取走覆盖物,将土壤翻动耙松后进行播种或移植。用硫酸亚铁消毒,可在播种或扦插前以23硫酸亚铁水溶液浇盆土或床土,可有效抑制幼苗猝倒病的发生。 三、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 根据苗木的生长特点,在圃地内考虑合理轮作、合理密植以及合理配置花木等原则。从而避免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增强苗木的抗病虫性能。有些花木种植过密,易引起某些病虫害的大发

10、生,在花木的配置方面,除考虑观赏水平及经济效益外,还应避免种植病虫的中间寄主植物(桥梁寄主)。露根栽植落叶树时,栽前必须适度修剪,根部不能暴露时间过长;栽植常绿树时,须带土球,土球不能散,不能晾晒时间过长,栽植深浅适度,是防治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措施。 四、合理配施肥料 (一)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有机肥如猪粪、鸡粪、人粪尿等,可改进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疏松,透气性良好。无机肥如各种化肥,其优点是见效快,但长期使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会产生不良影响,故两者以兼施为宜。 (二)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施:氮、磷、钾是化肥中的三种主要元素,植物对其需要最多,称为大量元素;其它元素如钙、镁、铁、锰、锌等,则称为

11、微量元素。在施肥时,强调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在大量元素中,强调氮、磷、钾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造成花木的徒长,降低其抗病虫性。微量元素施用时也应均衡,如在花木生长期缺少某些微量元素,则可造成花、叶等器官的畸形、变色,降低观赏价值。 (三)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施用有机肥时,强调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原因是未腐熟的有机肥中往往带有大量的虫卵,容易引起地下害虫的暴发危害。 五、合理浇水 花木在灌溉中,浇水的方法、浇水量及时间等,都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喷灌和“滋”水等方式往往加重叶部病害的发生,最好采用沟灌、滴灌或沿盆钵边缘浇水。浇水要适量,水分过大往往引起植物根部缺氧窒息,轻者植物生长

12、不良,重则引起根部腐烂,特别是肉质根等器官。浇水时间最好选择晴天的上午,以便及时降低叶片表面的湿度。 六、球茎等器官的收获及收后管理 许多花卉是以球茎、鳞茎等器官越冬,为了保障这些器官的健康贮存,要在晴天收获;在挖掘过程中尽量减少伤口;挖出后剔除有病的器官,并在阳光下暴晒几天方可入窖。贮窖必须预先清扫消毒,通风晾晒;入窖后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窖温一般控制在5左右,湿度控制在70以下。球茎等器官最好单个装入尼龙网袋内悬挂在窖顶贮藏。 七、加强园林管理加强对园林植物的抚育管理,及时修剪。例如,防治危害悬铃木的日本龟蜡蚧,可及时的剪除虫枝,以有效地抑制该虫的危害;及时清除被害植株及树枝等,以减少病虫

13、的来源。公园、苗圃的枯枝落叶、杂草,都是害虫的潜伏场所,清除病枝虫枝,清扫落叶,及时除草,能够消灭大量的越冬病虫。特别是温室栽培植物,要经常通风透气,降低湿度,以减少花卉灰霉病等的发生发展。第三节 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简单的工具以及物理因素(如光、温度、热能、放射能等)来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的措施简单实用,容易操作,见效快,能够作危害虫大发生时的一种应急措施。特别对于一些化学农药难以解决的害虫或发生范围小时,往往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一、人工捕杀利用人力或简单器械,捕杀有群集性、假死性的害虫。例如,用竹竿打树枝振落金龟子,组织人工摘除袋蛾的越冬虫囊,摘除卵块,发动群众于

14、清晨到苗圃捕捉地老虎以及利用简单器具钩杀天牛幼虫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诱杀法 是指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诱虫器械或诱物诱杀害虫,利用此法还能够预测害虫的发生动态。常见的诱杀方法有: (一)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人为设置灯光来诱杀防治害虫。当前生产上所用的光源主要是黑光灯,另外,还有高压电网灭虫灯。黑光灯是一种能辐射出360nm紫外线的低气压汞气灯,而大多数害虫的视觉神经对波长330400nm的紫外线特别敏感,具有较强的趋性,因而诱虫效果很好。利用黑光灯诱虫,除能消灭大量虫源外,还能够用于开展预测预报和科学实验,进行害虫种类、分布和虫口密度的调查,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安置黑光灯时

15、应以安全、经济、简便为原则。黑光灯诱虫时间一般在59月份,灯要设置在空旷处,选择闷热、无风、无雨、无月光的夜晚开灯,诱集效果最好,一般以晚上910时诱虫最好。由于设灯时,易造成灯下或灯的附近虫口密度增加,因此,应注意及时消灭灯光周围的害虫。除黑光灯诱虫外,还能够利用蚜虫对黄色的趋性,用黄色光板诱杀蚜虫及美洲斑潜蝇成虫等。 (二)毒饵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在其所嗜好的食物中(糖醋、麦麸等)掺人适当的毒剂,制成各种毒饵诱杀害虫。例如,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用麦麸、谷糠等作饵料,掺人适量敌百虫或其它药剂制成毒饵来诱杀。所用配方一般是饵料100份、毒剂12份、水适量。另外诱杀地老虎、梨小食心虫成虫时,一般以糖、酒、醋作饵料,以敌百虫作毒剂来诱杀。所用配方是糖6份、酒1份、醋23份、水10份,再加适量敌百虫。 (三)饵木诱杀 许多蛀干害虫如天牛、小蠹虫、象虫、吉丁虫等喜欢在新伐倒不久的倒木上产卵繁殖。因此,在成虫发生期间,在适当地点设置一些木段,供害虫大量产卵,待新一代幼虫完全孵化后,及时进行剥皮处理,以消灭其中害虫。例如,在山东泰安岱庙内,每年用此方法诱杀双条杉天牛,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四)植物诱杀 或称作物诱杀,即利用害虫对某种植物有特殊嗜好的习性,经种植后诱集捕杀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苗圃周围种植蓖麻,使金龟子误食后麻醉,能够集中捕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