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2 《论语》十二章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44572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阅读2 《论语》十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比较阅读2 《论语》十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比较阅读2 《论语》十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比较阅读2 《论语》十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较阅读2 《论语》十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阅读2 《论语》十二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阅读 2 论语十二章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1解

2、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学而不思则罔(3)人不堪其忧( )(4)温故而知新【答案】(1)真诚,诚实;(2)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3)忍受;(4)新的理解和体会。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信”,真诚,诚实;(2)只是认真读书, 却不思考,就会迷惑。“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3)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堪”, 忍受;(4)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2翻译下面的句子。(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答案】(1)我十五

3、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时,心里不再 感到迷惑。(2)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要把握重点实词。(1)“十有五”,指15 岁。“有”通 “又”,古 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惑”, 迷惑,疑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 得进不同意见。“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2)者:代词,的人;好(hao):喜 欢,爱好。乐(1。):以 为乐趣。3. 对于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谈你理解和体会。【答案】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 法。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入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 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最终会疑惑而一无所得。所以学习时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解析】本文考查文言句式与内涵。第一步翻译文言句,第二步根据文言句意谈内涵,第三步说体会和感 悟收获。4. 论语中有很多语句都已经演化成为固定成语,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三个成语。 【答案】温故知新、不亦乐乎、匹夫不可夺志、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十而立、择善而从、从心所欲 【解析】本题考查论语

5、中的成语积累,属于识记的知识。不舍昼夜:日夜不停。不亦乐乎:不是很愉 快吗? 逝者如夫: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匹夫不可夺志:男子汉不可被夺去志气。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疏食饮水:吃吃粗粮,喝冷水。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 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从心所 欲:和随心所欲的意思差不多。随自己的心意和爱好,想怎样便怎样。温故知新: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 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甲】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

7、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乙】孔子世家赞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 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可谓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赞)【注释】低回:徘徊,流连。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 ()(3) 不能去云()(4)

8、没则已焉()【答案】( 1 )疑惑,有害;( 2)优点;( 3 )离开;( 4)停止,消失【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注重平时积累。(1)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殆 ”,疑惑;(2) 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善”,优点。(3)舍不得离开。“去”,离开;(4)死后就终止了。“已” 停止,消失。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B. 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C. “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D. 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

9、常识。“舍生取义”出自鱼我所欲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答案】(1)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意,抓住关键实词,不能改变原文的句意。(1)愠(yun):生气,发怒。君子: 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2)句为倒装句“礼其家”(状语后置),翻译时为“其家礼”,关键词有: “诸”是兼词,解释为“众多”,“时”是名词作状语,“按时”的意思。4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答案】有着良好的学习方法,谦虚的学习态度,为人大度宽厚。【解析】“学而时习

10、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以看出 孔子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待人大度宽厚仁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可以看出孔子时刻反省自己,严于律己,待人忠诚,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讲孔子其一生进德修 业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孔子有较高的思想境界。“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可以看 出孔子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参考译文】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依循前进。”我虽 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 的祠堂、他车子、衣服和礼器,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操演(练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 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终止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 读书的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 问最高尚的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