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计划及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444210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计划及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计划及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计划及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计划及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计划及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计划及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计划及教案(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筹划一、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构成。“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测到放大镜观测,再到显微镜观测的过程,让学生观测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她们既理解人类观测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摸索微观世界的部提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结识。“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测和结识物质变化是常用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随着的现象,结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宇宙”单元,学生

2、将在感知的基本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解决,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结识。但愿她们能结识到宇宙是一种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摸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解决措施;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理解污水解决的措施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理解,真切地结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保行动。十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边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

3、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种概括性的结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互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测、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记录、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例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对多种证据进行解决,特别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顿。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成果进行解

4、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测出的成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辨别现象与证据的关系,结识证据支持成果的重要性等。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边事物的爱好和好奇心。二、各单元概述、教学目的和实验清单:(一)“微小世界”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按人类观测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测,到放大镜观测,再到显微镜观测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测,激发她们深人摸索大自然奥秘的爱好。使学生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摸索自然界,始终在不断地改善观测工具。观测工具的

5、改善,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本来不懂得的许多秘密。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测的范畴,激发学生的观测爱好,鼓励她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习和领悟使用观测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理解。第23课:指引学生用放大镜观测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构造,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测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理解。第4课:协助学生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结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善,使人类观测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构造,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第-7课:指引学生用显微镜观测微生物及细胞,理解人类用显微镜摸索生命世界的成果,

6、同步结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性。第8课:对单元学习进行回忆和总结,对人类观测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摸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报告交流,理解更多的人类摸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单元教学目的:()科学概念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某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构成。微生物有在特

7、殊环境下生存的构造。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过程与措施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测生物及非生物标本。学习使用合适的器材及技术观测细胞和微生物。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测成果。通过观测实验及收集资料,理解人类在摸索微小世界方面获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报告。(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摸索微小世界的爱好。结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增进观测工具的不断进步,观测工具的不断进步对增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结识到我们周边的物质世界是可以结识的。对人类的摸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达敬佩。(二)“物质的变化”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重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随着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

8、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如何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根据。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结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结识的。从学生结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规定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潮流早,她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习。我们规定的是,学生可以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与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多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措施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措施上

9、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盼望达到的重要目的。第1课:重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变化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具体观测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辨别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要特性。第36课:具体简介某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随着的现象。学生通过观测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多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重要特性:产生了新的物质。第78课:通过

10、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简介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协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重要内容。2.单元教学目的:(1)科学概念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结识的。物质之间的互相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随着多种现象。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运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2)过程与措施通过观测、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成果。学习通过“假设检查”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经

11、历简朴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按规范规定完毕实验。对观测研究成果进行简朴整顿、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渐形成科学概念。(三)“宇宙”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本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本上,进行有关太阳系、某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结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构造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爱好。通过这八课的学习,但愿学生结识到,宇宙是一种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性;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摸索、发现和结识的。在实

12、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某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某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此外,教科书还设计了某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但愿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的爱好。本单元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重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客观存在的观测障碍,如天气、灯光等;二、夜间观测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措施加以解决。第1课: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状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摸索

13、的过程有一定的理解,完毕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第2课: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结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因素。最后,让学生观测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状况进行实践检查。第课:通过一种有趣味的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每4课: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因素。第课:让学生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本上,根据数据表解决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现

14、,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第课:学生将实际做一种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近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第课:学生将理解夏季重要星座的特点,并根据制作的星图去实际观测天空中的星座。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对天文的爱好。第课:学生将理解宇宙的构成、规模、运动变化等,同步理解人类对宇宙摸索的成果,人类摸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2单元教学目的()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性等方面有别于其她星球。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星座是远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

15、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宇宙是可以被人类结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善多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2)过程与措施多渠道收集、整顿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规定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朴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本筹划由小学-教学设计网-收-录初步学习运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结识。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测,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探究天文现象或事物的成因。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如画简图、示意图、构造图或做实物模型(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结识是必要的。结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摸索宇宙是可以被我们结识的。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究宇宙天文产生较浓厚的爱好。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距离的。(三)“环境和我们”单元:1.单元概述: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引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她们的环保意识,并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保行动。第14课:以学生结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结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