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说课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443961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相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将相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将相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将相和》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相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相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将相和,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实行说课。一、教材(一)教材分析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讲述了将相之间从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机智、顾全大局,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

2、较长,语言简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二)设计理念从教材特点、年段特点出发,在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以下设计理念:1、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的根应该深深地扎在语言文字里。为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文、解字、品词、析句、有的放矢、自主思考,在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2、坚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两个环节,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放还给学生人物让他们自己评,理由让他们自己说,结论让他们自己得。而教师则扮演一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引导者角色,于关键处助学生一臂之力。(三)

3、教学目标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和水平、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个理论,我把教学目标定为:认知目标:联系上下文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内容入内在联系。操作目标:一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每个小故事加标题,培养朗读、复述及概括水平;二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领悟三个小故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情感目标: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了解中国几千年来“和”为贵的人文理念。(四)教学重难点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特点,我把重难点确定为: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培养朗读、复述、概括水平

4、。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难点:引导学生研读文本,领悟三个小故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计划:3课时。今天授第二课时二、学情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而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水平进一步增强。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还存有着依赖性,不愿意主动探究知识,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喜欢鼓励和表扬。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三、教法与学法教法: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抓主要句段重点读议,举一反三,回顾、照应、牵动全篇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中,我先以第一个小故事为例,教给学生抓重点句

5、段读议的方法,然后由此及彼,让学生学习第二个小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再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言行品读第三个小故事,步步为营,层层铺垫。这样既体现了新课标“教方法、留余地”的精神,又体现了有扶有放的原则,培养了学生读书的水平。学法: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学习“渑池之会”这个小故事,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只作适当引导,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水平。最后一个小故事则放手让学生自悟、自评,在学生悟得不到位的地方又加以点拨。最后复述故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及复述水平。四、教学过程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6、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所以,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整堂课我分成三大环节,即“走近将相和”、“走入将相和”和“走出将相和”。(一)、走近将相和,设下“和”的悬念。为了在教学伊始就抓住学生的思绪,我利用将相和这个课题的“和”字,引出话题,设下悬念,“和”不单单指“和好”,它还包含两层意思,不但使学生有了探索的兴趣,而且为后文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二)、走入将相和,品读人物,感受“和”的经过。将相和的题眼在“和”字上,教学时,我首先把学生的思路直接引向矛盾的焦点廉颇对蔺相如的错误评价上。再抓住“蔺相如究竟靠什么爬到廉颇头上的”自然导入第一、二个故事的学习,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

7、习兴趣,而且使前两个故事的学习带上了问题,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三)走出将相和,升华“和”的内涵。走出将相和,回味故事,以一个简单的问题:写将相和,为什么要写前两个故事?理清三个故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曲折而完整的故事,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用将相和做题目的命题方法。顺理成章地突破了文章的难点。紧接着出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和”字的图片,介绍中国几千年来“和”为贵的人文理念,升华了“和”的内涵。(四)、板书设计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它既展示了文中两个主要人物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又向学生清晰地呈现出了将相和一文的行文思路,更为重要的是揭示了三个独立的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最后,以一副对联结束我今天的说课:将相和,和衷共济,文武双全,一片爱国魂!师生携,携手并进,教学相长,两颗进取心!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