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上半学期比较阅读(附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44285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上半学期比较阅读(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上半学期比较阅读(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上半学期比较阅读(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上半学期比较阅读(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上半学期比较阅读(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上半学期比较阅读(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上半学期比较阅读(附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1.乐道: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乐趣2.耽学:专心研究学问。耽,沉迷。3.营:谋求4.常:曾经5.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6.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怡:愉快7.患:感到担忧8.或:有时9.卿:你10.

2、哂:讥笑、取笑11.儒:博学的读书人12.乐陵:古县名,在今山东省境内。13.朱买臣: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其贫穷落魄,离他改嫁。后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时曾归故乡,路上见前妻和后夫,接至官署住,给食一月。前妻不久惭而自缢。14.闻:听说。15.弥固:更坚固16.丐:乞求。17.哂:讥笑。18.怡:安适愉快的样子19.弥:更译文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即使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

3、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1.解词(1)有仙则名(出名、著名)(2)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3)不营产业(经营、谋求)(4)欢守志弥固(更)2翻译(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高雅,主人品德高尚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卞

4、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编辑本段注释选自韩非子和氏和氏: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璞:含玉的石头。厉王:春秋楚国国君,名冒,公元前757741年在位。 相: 鉴别

5、,鉴定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相:鉴别。诳:读kung。欺骗。刖:读yu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薨:读hng。周代诸侯死叫薨。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690年在位。文王:名熊赀,公元前689677年在位。泣:这里指眼泪。奚:为什么。题:品评,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贞士:坚贞之士,忠诚正直的人。理:治理,这里指对璞石进行雕琢。奉:读png,同“捧”。夫:读f,语气词。(17)故:原因。(18)所以:的原因。(19)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石头。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

6、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

7、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鉴别,鉴定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答:马说中

8、,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

9、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活,得不到就饿死,(但如果)吆喝着施舍给人,路上的饿汉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施舍给人,那就连乞丐也会不屑一顾的。一万钟的俸禄,(有人)却不问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

10、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让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些行径不也应该停止了么?这就叫丧失了他的本性。”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蹴尔而与之(用脚践踏) (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益处)(3)才美不外见(同“现”,表现、显露) (4)策之不以其道(驱使)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2分)A、(1)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不效则治臣之罪B、(1)乡为身死而不受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C、(1)马之千里者 (2)渔人甚异之D

11、、(1)策之不以其道 (2)以中有足乐者10、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2)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它却不能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1在(甲)文中,作者认为人应该有宁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的傲骨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联系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案多元,赞成或不赞成都要联系事例说明理由。赞成或不赞成1分,能联系事例1分,言之有理、语句顺畅1分。良马对(又名君臣良马对)高宗问岳飞曰:“卿得良马否?”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精洁不受。介胄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

12、,始奋 11 迅。自午 12 至酉 13 ,犹可百里。褫 14 甲而不息 15 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 16 取,力裕 17 而不求逞,致远 18 之材也。不幸相继以 19 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 20 不择粟,饮不择泉,揽 21 辔 22 未安 23 ,踊跃 24 疾驱,甫 25 百里,力竭 26 汗喘,殆 27 欲毙 28 然。此其寡取 29 易盈 30 ,好逞易穷 31 ,驽钝 32 之材也。”高宗称善 33 。 1 高宗:宋高宗。 2 卿:qng,您。 3 臣;我,岳飞自称。 4 啖:吃。 5 刍:ch,牲口吃的草。 6 斛:h,古代的一种量器,也是一种容量单位,古代十

13、斗为一斛。 7 精洁:精细清洁。 8 不受:不吃。 9 介:通“甲”这里作动词,披上战甲。 10 比:等到。 11 奋:振作精神。 12 午:午时,相当于今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 13 酉:酉时,相当于今下午五时至七时。 14 褫:ch,夺取衣服或带,这里是脱去,解下的意思。 15 息:气喘。 16 苟:gu,轻易。 17 裕:充足。 18 致远:能走远路。 19 以:而。 20 秣:m,作动词,吃饲料。 21 揽:抓住。 22 辔:pi,缰绳。 23 安:稳。 24 踊跃:蹦跳的样子。 25 甫:开始,刚刚。 26 竭:尽。 27 殆:几乎。 28 毙:倒下。 29 寡取:指吃喝得少。 30

14、 易盈:容易满足。 31 穷:力尽。 32 驽钝:驽:劣马,钝:笨拙,此指没才能。 33 善:好。(岳飞打败了曹成,平定了杨幺。宋高宗于绍兴七年召见岳飞。) 宋高宗从容地问:“你是否得到良马?” 岳飞答复说:“我本来有两匹良马。它们每天要吃洁净的小豆数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若不是干净良好的食料或饮料,它们宁可挨饿而不承受。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驰奋进。从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气,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是因为它们度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可是,不幸的是,它们在历次战役中已相

15、继死了。目前我所骑的马就差多了。它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食料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不作选择。马鞍尚未套好,就要举蹄奔跑。刚跑完百里路,力气就用完了,汗水也湿透了,好像就要死去那样。这是因为它度量小,所以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和,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马而已!” 宋高宗说好。(就因为这事宋高宗遂封岳飞为太尉!)高宗得到的启示:首先,一个人求学问、干工作、创事业,都应该打好基础,积蓄内力,增长德性,简言之,就是培基增德。不追求形式外表,要重视内修德性。这样才会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第二,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踏实,要沉着,“其初,若不甚疾。”不要有显示心、争斗心,不要一上路就想压倒别人。要实心实意的先做好准备,端正身心。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生的道路长而且宽,不愁没有用武之地,怕的是没有恒心,没有后劲,没有用武之力,没有用武之技!要一贯到底,要慎终如始! 第三、“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要严以律己,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