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使科学课堂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442803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怎样使科学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怎样使科学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怎样使科学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怎样使科学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怎样使科学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怎样使科学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怎样使科学课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怎样使科学课堂“活”起来 教师:周政文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爱充满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去品味自然科学,我们必须掌握科学教学的方法,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下面我就个人的实验教学谈谈怎样使科学课堂教学“活”起来。一、多样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画龙要点睛,一节好的科学课,它的课前导入时的情境创设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能积极主动,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本节

2、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例如在教学放大镜下的晶体的时候,我选取的实验用品是食盐和白糖,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见到的。在教学中,我问学生:“大家知道海盐是怎么样提炼出来的呢?”有部分学生说是阳光把海水蒸发之后析出的,我继续问:“现在我为你们准备了一杯盐水,我们能否自己制作出食盐昵?”简单的几句话,就把生活与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好奇心,使学生对科学产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科学课

3、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说明科学课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没有了课掌的科学探究,就不算是一节完整的科学课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探究活动来形成,仅用传统的讲授式学习是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探究性的活动才是科学最本质的内涵。因此,只有引领孩子们亲历科学,让学生在“真枪实弹”式的探索研究过程中经历、感悟、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我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节课中,安排了一定量的实践活动,例如:

4、活动一、使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思考并回答提出的问题。活动二、使小鼓发出声音。活动三、使圆形光管能发出比较长的声音。活动四、使身体发出声音。结合课堂教学逐步发散学生思维,安排了这样几个活动环节,使学生由“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拓展观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些活动环节比较多的科学课,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在思考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这样才能够使科学课具有科学的美味。三、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郭沫若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这也正好反映出科学教学的重要理念。建立

5、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多设计为学生创造独立的思考情景,让他们体会创造、发现的自豪和愉悦;在课堂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应先思考行动计划;教师并注意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观察、试验、测量、记录、统计,让他们去进行思维分析,得出结论,去发现新知。 记得一个教育专家说过:“在课堂上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你在这节课里面知道了些什么?另一个是:还有什么是别人不知道而你知道的?”我很同意他的说话,为什么自己上课地时候很多时候是在不停地说,学生只是不停地在听,就是因为自

6、己还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好习惯。如果想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应该让学生敢于探究。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本着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容许学生出错。在教学框架结构的时候,有学生提出在正方体框架的上面和下面各加一条斜杠,这个框架会更加稳固些,我一开始没有否定学生的假设,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都能通过实践活动,得出上面和下面的斜杠是否起到稳固框架的作用,从而学生产生了感知,只要做两次承重的对比实验就能得出结论了。但有的老师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学生没有亲自实践过的话,学生会口服心不服,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节有趣的科学

7、课不应该是风平浪静的,应有起有伏,学生才会乐在其中。四、及时鼓励评价、适时进行引导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鼓动上进的动作,同伴给自己加一颗“星”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每个学生回答问题时,都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反馈,尤其是对他答案的肯定。如果答错了受到冷落,或者问题答对了教师不予及时肯定,都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都会直接影响其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要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矫正,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更应如此,有一点点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应给予鼓励。我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学生答

8、对问题时,就及时评价说“回答得很好”、“真不错”、“对”或者把他正确的答案再重复一遍;对有创造性的回答,就说“真聪明”、“真了不起”、“值得大家学习”等。对一时答不上来的或答错的同学,就鼓励说“再座下再仔细想一想,等一下老师再请你汇报,好吗”、“谁乐意帮他一下”、“相信你一定能答对”等。由于学生的回答得到及时表扬、肯定,他们就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总之,要想让科学课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好地实施,作为新时代的科学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善于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和语言,把更多的时间和自主性归还到学生的手中,使我们的学生在更加融洽的环境中,进行有成效的学习和探索,使科学课充满活力,成为探究科学、掌握科学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