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专题 地形、地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44269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专题 地形、地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专题 地形、地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专题 地形、地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三专题 地形、地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三专题 地形、地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专题 地形、地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专题 地形、地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专题 地形、地质 一、地形的判读:地貌(构造地貌流水风力冰川) 依据地形特征:海拔、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等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地面起伏平原200米以下,等高线较稀疏丘陵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地表起伏较小,坡度和缓山地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高原500米以上,中部较平坦,边缘陡峻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四周大,中间小依据水系形态:如向心状、放射状水系水系呈放射状,为山地; 水系呈向心状,为盆地依据经纬度度定位地形区注:海底地形的判断:大陆架坡度平缓,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坡坡度较大,水深从几百米陡增至几千米海沟坡度陡峻,水深多在6000米以上二、地势高低的判断:-依据

2、等高线数值、河流流向、气温高低等 依据等高线数值、及相应地形的地形特征等; 如山谷中间低,两侧高; 山脊中间高,两侧低500400300山脊分水线300400500山谷集水线 依据河流流向-河流由地势高处往低处流 依据气温高低-同纬度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低三、陡崖的判读:图中崖顶B的海拔为300H1400,崖底A的海拔为100H2200,则陡崖的相对高度为100H300。陡崖的相对高度判读顺序:第一步,找出经过陡崖所有等高线中数值最大的一条,假设数值为a,则崖顶B的海拔为aH1a+等高距;第二步,找出经过陡崖所有等高线中数值最小的一条,假设数值为b,则崖底A的海拔为b-等高距H2b;第三步,

3、利用数学计算相对高度:a-bH(a+等高距)(b-等高距)如果陡崖处有n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d,则相对高度为:(n-1)dH(n+1)d四、坡度:结论1:同一地形(等压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风越大)结论2:不同地形图(等压线)中,若等高(压)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风越大)结论3:不同地形图(等压线)中,若比例尺相同,等高(压)距越大,则坡度越陡。(风越大)五、地形剖面图1)画法:从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各点海拔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2)注意点: 剖面线连续多次经过同一条等高线时,多取几个点;剖面线经过河流时,应画出河床垂直

4、比例尺大于水平比例尺3)通视性问题:火灾等六具体应用38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图4,完成下列要求。(15分)图41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 。2经该公路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学校所在的省区简称是(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A鲁 B浙 C青 D吉 【 】二)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分析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度(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蒸了弱)等因素。如我国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其原因是处于长江河谷的背风坡,气温垂直递减

5、率、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及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2、与河流水文结合: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和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流出山口后常形成冲积扇。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1)、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依等高线高程来确定坝高,依水平距离来定坝长,在坝址选择时应尽量少淹良田、村镇、避开断层、还有喀斯特地貌。坝址的选择主要考虑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短,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等。(2)

6、、确定港口及码头的位置:应选择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同时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的淤积。(3)、确定公路和铁路线:要求坡度平缓,即沿等高线修建,并少占良田,以少建桥梁、避免断崖、滑坡为原则。(4)、确定引水路线:引水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5)工厂区位的选择:须考虑此处的资源、交通、水源、地质等状况(6)农业区位的选择: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等。39小明和小尼相约到我国江南的“媚尼风景区”去游览,景区图如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乘船游览尼湖风光,从A到B快还是从B到A快(均为直线航行),理由是什么?(2)他俩想在享受“漂流探险

7、”的乐趣,你能向他俩介绍一下支流a和媚河上游b“漂流”可能有的特点吗?(3)他俩在游览古寺时,发现寺庙里的和尚用水很难,若要向古寺引水,你认为下列哪甲、乙、丙、丁四条引水方案中哪一较为科学合理?为什么?(4)本区最重要的大生态问题是什么?最主要的人为原因和有效防治措施分别是什么?40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水果重要产区之一,地适宜种植的水果是(单项选择)A苹果B菠萝C椰子D柑橘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或)线,理由是。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理由是。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

8、处修建水电站。选坝的理由是;但随之可能带来。37. (15分)(1)水资源;本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为内流河湖(2分,各1分)。 (2)地跨五海、三洲、两洋,交通、战略位置极为重要。(2分) (3)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人为原因:沿途农业用水量日趋增多,使注入该湖的水量锐减。(4分,各2分) (4)(1分);线路可直接将石油运抵地中海沿岸,海上运输路线较短,线路只能将石油运往波斯湾沿岸,海上运输线路较长,线路所经过的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比较复杂(2分,只要答对其中任意两个理由即可给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5)B所在半岛(阿拉伯半岛)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控制为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9、。我国南方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4分,各2分)3836(共15分)(1)G(4分)(2)正确作图(见图)(7分)从剖面图上可以看出G地到H点之间没有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2分)(3)B(2分)40.D坡度小、工程量小丁地势平坦开阔、水陆交通便利工程量小(水库蓄水量大)淹没村庄和农田(需要移民)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1416题。20.下列各种关于地形、地势的表述中,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B.危崖耸立、地势险要C.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D.地面起伏、沟壑纵横21.图中所标出的三道堤坝,其主要作用是A.蓄水发电 B.水产养殖C.拦泥蓄水 D.修桥筑路

10、22.在甲、乙、丙、丁四个观测点中,能直接看到三道堤坝的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二、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略)三、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结构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二)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圈层范 围 特 点地壳莫霍面以上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地幔莫霍与古登堡面间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

11、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地核古登堡面以下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四、地壳物质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积聚 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从

12、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2、 地壳物质的循环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岩浆五、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板块构造学说与宏观形态(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1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3)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4) 板块碰撞挤压,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注意:太平洋的东西两侧表现为不同的地形类型:东侧为海岸山而西侧为海沟和岛弧链2 地质构造与微观形态:地质构造: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岩层形态 一般状况地形倒置现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成为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气构造建隧道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成为谷地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地垒: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工程建设遇断层须加固或避开3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高考不要求)4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