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京广特大桥勘察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43711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京广特大桥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跨京广特大桥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跨京广特大桥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跨京广特大桥勘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跨京广特大桥勘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京广特大桥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京广特大桥勘察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 建 铁 路 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大花岭货场初步设计跨京广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K1+869.36DK3+836.23) 地质与路基设计研究处 目 录一、工程概况11(一)概况11(二)勘察的目的及要求11(三)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11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11(一)钻探工作11(二)原位测试22(三)样品测试22(四)资料整理22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22四、工程地质特征22(一)地形地貌22(二)地层岩性及分布22(三)地质构造44五、水文地质特征44六、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评价55七、岩土参数统计分析55八、工程地质条件评价66(一)、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分析评价66(二)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2、及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77(三)基础类型方案建议77(四)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77 一、 附表1、跨京广特大桥勘察点信息统计表2、跨京广特大桥土工试验统计表3、跨京广特大桥标贯试验统计表4、跨京广特大桥动探试验统计表二、 附图1、跨京广特大桥工程地质图2、跨京广特大桥工程地质柱状图三、 附件1、跨京广特大桥水质分析报告2、跨京广特大桥土工试验报告一、工程概况(一)概况拟建跨京广特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大桥镇境内。桥梁起止里程:DK1+869.36DK3+836.23,全长1966.87米。孔跨布置:19-32.6m简支梁+1-(32.65+48+32.65)m连续梁+37-32.6m简支梁,两

3、端与路基相接。桥址范围多辟为旱地及其他农作物种植地,局部辟为果园及鱼塘等。京广铁路在桥址中部通过,另有乡村水泥公路通过桥址区,交通便利。(二)勘察的目的及要求1、本次勘察在前期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为下一步施工图设计提供准确详实的工程地质资料;2、进一步查明桥场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性;3、探明桥梁墩台地基的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的厚度,墩台基础岩体的风化、破碎程度、软弱夹层情况和地下水特征等;4、测试场区内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地基承载力及桩壁摩阻力参数;5、对边坡及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条件、特殊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及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程度作出评价,提供治理的

4、依据;6、查明场地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持力层和基础类型的选择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三)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勘察内外业依据的技术标准是中国铁路系列的标准、规范、规程及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的标准、规范、规程。主要参照技术标准有: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2.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01);3.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TB10038-2001);4.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 (TB10077-2001);5.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10102-2004);6.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TB10014-98);7.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TB1

5、0041-2003);8.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 (TB10013-2004);9.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TB10049-2004);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12.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6);13.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TB10002.5-2005);14.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本次采用机械钻探、标准贯入原位测试、重型动力触探原位测试等手段获取岩(土)样品及物理力学参数,并结合室内土工实验对场地岩土进行综合勘察及评价

6、。查明了桥址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基岩面的埋藏深度及起伏状况、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现象等,取得了较为齐全、准确的物理力学指标。(一)钻探工作钻探使用机械为XY-100型液压工程钻机。基岩的钻探使用硬质合金钻头或金刚石钻头。原状样的采取:硬塑土层使用国产标准厚壁活阀式取土器,采用液压法或重锤少击法;软土及松软土层使用国产薄壁取样器用液压法采取;碎石类土取扰动样。终孔24小时后测定稳定水位,并对钻孔岩芯进行拍照存档,详见跨京广特大桥工程地质钻探岩芯照片。(二)原位测试现场标准贯入试验,使用国产标准贯入器,采用63.5kg标贯锤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落距为76cm,锤击速率30击/

7、min。N63.5圆锥重型动力触探采用国产圆锥头,使用63.5kg锤与自动落锤装置进行。(三)样品测试岩、土、水试样均按定测设计要求进行取样、送样及试验分析,样品的室内测试任务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测试中心完成。(四)资料整理以钻探、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测试的成果为依据,进行岩土层的划分并结合地区经验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岩土层的基本承载力建议值是根据室内试验数据并剔除异常值后统计得出。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拟建跨京广特大桥于2010年3月8日开始野外钻探工作,于2010年4月16日完成该桥64个钻孔的外业工作,所完成的勘探工作量详见表1。 工作量统计表 表1工 作

8、项 目单 位数 量备注工程地质钻探陆上m/孔1512.375 /64水上m/孔原位测试标贯试验次117 动力触探次4室内试验土样试验原状样组123扰动样组2岩样试验饱和单轴抗压组135风干单轴抗压组88薄片鉴定组6水样试验侵蚀性分析组8地表水、地下水各4组本次勘察的勘探点位经现场确认后,钻探施工严格按下达的钻孔任务及有关规范规程执行,钻孔终孔按要求进行,并由监理、及项目部技术人员现场确认,各项试验工作以任务书为准,室内试验项目按要求进行。经野外验收,本次勘察质量可满足相应设计阶段的要求。已完成勘探任务的钻孔详见跨京广特大桥勘察点信息统计表(附表1)。四、工程地质特征(一)地形地貌跨京广特大桥跨

9、越剥蚀低缓丘陵高岗与长江冲湖积平原区,两侧桥台分别位于长江冲湖积平原区之上,中间跨越一低缓的丘陵高岗。高岗地势起伏小,多种植旱地农作物。高岗与平原区高差4m左右,平原区地表水系较发育,多分布有人工开挖的鱼塘,水深约为1.2-2.2m;桥梁中部有条宽约1-2.5m的沟渠,勘察阶段(4月)水深0.50.9m,流速缓,沟渠中长有水生植物。平原区多辟为种植旱地、经济林田,相间人工鱼塘及村庄农舍。(二)地层岩性及分布据本次勘察揭示,桥址区地层岩性比较单一:表层为耕植土或素填土、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Q2al+pl)粘土、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Q2-3al+pl)粉质粘土,个别孔段揭露的有第四系全新统冲洪

10、积(Q4al+pl)碎石土、全新统冲洪积(Q4al+pl)粉土夹层;下伏基岩为三叠系(T1g)泥质粉砂岩和灰岩。地层岩性及分布特征详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2)5 粉土:褐黄色、灰黑色,软塑硬塑,主要成份为粉粒,含有少量铁锰质结核及高岭土团块,表层含少量植物根须。该层厚约0.50.9m,共有6个钻孔(跨京21、跨京30、跨京42、跨京44、跨京46、跨京50)有揭露。(3)8 碎石土:褐黄色,中密,潮湿,粉质黏土充填,碎石成分为硅质岩、石英砂岩,粒径2-7cm,含量约为70%。本层共有2个钻孔(跨京46、下京广47)有揭露,层厚412m。2、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层(

11、Q2-3al+pl)(4)1 粉质粘土:褐黄色,软塑硬塑,切口较光滑,局部稍具砂感,含铁锰质结核及高岭土团块,表层含植物根系,厚度1.5-11.6m,平均厚度6.15m,有41个钻孔揭露该地层。(4)2 粘土:暗红褐色,硬塑,成份以粘粒为主,粘性强,刀切面光滑,局部含高岭土团块及铁锰质氧化物结核。表层土质松散,含少量植物根系。有14个钻孔揭露该层。3、三叠系(T1g)泥质粉砂岩、灰岩按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W4)、强风化(W3)、弱风化(W2)。现分述如下: (7)1-1 全风化泥质粉砂岩:褐红色为主,局部褐黄色,岩石风化较彻底,原岩结构与构造已完全破坏,不易辨认,岩芯已基本黏土化,强度很低,

12、质软;共有32个钻孔揭露该岩层,厚度变化不大,0.56.6m;埋深深度不一,从2.0018.00m不等;分布较广泛,该层主要位于粉质粘土(Q2-3al+pl)和粘土层(Q2al+pl)之下,呈不连续状产出。(7)1-2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褐红色为主,岩石风化强烈,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较破碎,多呈块状,少量呈短柱状,局部可见铁质渲染,岩质软,遇水易分解,手捏或锤击易碎。厚度变化较大,从0.622.6m不等。共有62个钻孔(除跨京44、下京广29外)揭露该岩层,该层主要位于粉质粘土(Q2-3al+pl)和粘土层(Q2al+pl)与全风化泥质粉砂岩之下,分布广泛,呈连续状产出。(7)1-3 弱风

13、化泥质粉砂岩:褐红色为主,粉粒结构、泥质机构,层状构造,局部可见铁质渲染,岩质较软,日晒或遇水易崩解破碎呈碎块或碎片,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及少量长柱状,节长5100cm不等。共有56个钻孔(除跨京XB01、跨京28、跨京30、下京广 2、下京广28、下京广29、下京广30、下京广31、下京广32外)揭露该岩层,该层位于泥质粉砂岩(W3)之下,分布广泛,呈连续状产出。(7)3-1 全风化灰岩:青灰色、灰白色,原岩结构与构造已被破坏,不易辨认,岩芯风化较彻底,已基本黏土化,强度很低,仅一个钻孔(下京广29)有揭露。(7)3-2 强风化灰岩:青灰色夹少量红褐色,岩芯破碎,多呈块状,少数呈短柱状,微晶

14、、细晶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强度较高,锤击不易碎。该层多分布在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之下,岩层局部分布,厚度2.14.7m,共有6个钻孔(跨京28、跨京30、下京广29、下京广30、下京广31、下京广32)揭露。(7)3-3 弱风化灰岩:青灰色夹少量红褐色,微晶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岩芯多呈柱状,节长5-70cm,强度高,锤击不易碎。该层多分布在强风化灰岩之下,厚度变化较大,2.0-9.3m不等。共有9个钻孔揭露。有关地层厚度参数统计见表2。地 层 参 数 统 计 表 表2 地层编号岩土名称层面标高(m)层面埋深(m)厚度(m)产出孔数(个)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1)2耕植土,稍湿17.9629.5122.890.000.000.000.22.00.94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