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努力打造英山教育品牌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436714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努力打造英山教育品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努力打造英山教育品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努力打造英山教育品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努力打造英山教育品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努力打造英山教育品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努力打造英山教育品牌- 论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打造英山教育长冲中学开展素质教育自贯彻落实 1999 年第三次全国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6 年来, 长冲中学在县委、 县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可谓六年迈了四大步,步步走向新辉煌, 。 一是优化了育人, 保证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二是提升了育人平, 满足了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三是开拓了育人的,铸造了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四是打造了育人品牌,步入了推进素质教育快车道。一、主要成绩一是育人环境和谐完善。六年来,学校是翻天覆地,楼化了教舍:新做了教职工宿舍,女生宿舍、男生宿舍、学生食堂四栋楼,总面积达一

2、万平方米;硬化了球尝人行道、空余场地;形象化了文化品位,校训醒目,校徽深邃、校歌嘹亮,校牌亮丽;系统化了设备、电脑办公、录像制作、多媒体教学、电视接转、 、图书阅览、室一应俱全。二是育人队伍配套齐全。现有120 名教职工,学历合格率达100%,占1/4 ,省市级骨干占 1/4 ,学科配套,开课齐全。高、中、初级职称比为 1: 8 : 1 ,老中青结构比为 1 : 7 : 2,72 人次获得过县级以上表彰。六年来,教师“四优”获市以上获奖212 人次,教师整体素质大为提高,无一例违法乱纪。三是育人方法百齐放。异步教学,精彩纷呈;创新教育,热火朝天;综合,方兴未艾。异步教学,曾在此召开全县现场会;

3、创新教育,全市在此推出现场;综合实践,进入省级课题研究。四是育人品牌闪亮登常长冲中学是英山第二家。 全市第 23 所进行示范行列的; 是黄冈市普通初中、 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单位; 是县政府先进集体; 和校刊 山茶花 获全省一等奖;承担省十五重点科研课题 “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 成为全市的先进典型, 两次大会, 一次现场示范,省级课题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已投入研究,最近又被推荐为全省先进考点和全市百佳教科研先进单位。 质量经久不衰; 荣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28 人次, 省级 102 人次。二、基本一是千方百计抓前提,优化育人环境。向外争取工程,积极危改资金,密切校友疏通情感,开拓搞活,发展产业

4、,增添后劲,厉行,不乱花一分。二是管导结合抓关键, 提升师资水平。 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不断完善教师机制,引导教职工在岗,脱岗进修,指导教师在岗教学练兵、自觉投身教研教改。三是突出重点抓核心, 培养创新精神。 为了培养的创新精神, 我们于 2006 年底就申报了省级十五重点课题“初中创新教育”并立项投入全员、全方位研究。首先是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观念上。在办学理念上创新, 提出了 “修德为先, 启智为要, 强体为本, 成才为上” 的办学理念。通过“天天看” 、 “时时唱” 、 “周周讲”等形式去强化。在教师观念的创新上,消除了三个误解:创新“神秘论” 、 “冒险论” 、 “冲突论

5、” 。在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上, 树立了四种信念。 一是的求学信念, 说“我会” ; 二是自的 “求学” 信念,学会说“我愿” ;三是自觉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能” ;四是自主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敢” 。其次是把创新教育的“着力点”放在过程中。1、在时空上不留空白。从起步到实验运行,再到全面实践、攻坚,科科有课题,班班有研究,人人都实践。2、在实践的主阵地上不放空炮。勿庸置疑,创新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让创新实践在主阵地上放空炮,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三条:( 1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培养创新能力。( 2 )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培养创新能力( 3 )以化发展为重心

6、开发学生创新能力3、在实践机制上不说空话( 1 )增设保障机制, () 。首先是组织保障。自 2006 年春季起,学校增设了科研处,配备了一名主任,落实一名副校长专门分管;其次是保障。常规教学本来就时间紧,要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 必须合理安排时间, 为此, 我们将周六定为课题研究时间, 平时每周一次,忙时间周一次,要么“充电” :集中学,举办讲座;要么“放电” : 、 、写、搞制作。三是资金保障。 除了围绕科研课题增设文本论文、 , 电子课件、 演示等奖励项目外, 还对周六参加的补 助。( 2 ) 完善管理机制。 学校过去对课题研究停留在表面说教状态, 没有从管理上真正落实,自申请立项创新教育

7、后,我们充实了对教师综合的指标,增设了课题研究项目,分配了过程量化分数。( 3 )调整机制。一是对教师的评价:由刚性变成弹性,课题内容由缺失到充实,由只以成绩定论到既有定论又有评论,即每在学生中进行一次教师教育教学综合情况,反馈情况评价;二是对程序的评价:由轻过程重结果到过程与结果和谐统一,分值上统筹兼顾4、在实践的关键处不挂空档( 1 )外派学习时不放过每一次机遇。近两年,我们先后派出 86 人次赴、武汉、黄冈、武穴、罗田、孝感、黄梅、蕲春观摩学习,参加研讨会。( 2 ) 内部时不遗漏每一个环节。 从讲课、 说课、 评课到撰写论文、 举办讲座, 环环相扣。( 3 )巧借东风时不吝惜每一回投入

8、。创市级示范时,添置了多媒体;申报立项后,购置了摄像机;最近又全部上了网。另外还从北京邮购教学光盘,到省教所购置创新专业书,每年为阅览室订图书近万元。( 4 )说课评时不停留在恭维奉承状态。( 5 )教学时不固步自封在经验成绩里。5 在实践的进程中不行空。无论是学校层面、实验班级还是参与实践的每一位教师,自开展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来,一路上不断地从实践到再认识再实践,内化创新认识,外化创新方法,物化创新成果。沿途拾起一串串“创新”果实: 、报告、论文、案例、记录、反思、 、证书。再次是把创新教育的“落脚点”放在效果上科研创新教育研究给我校带来了勃勃生机,学校声誉不断提升,学校影响不断扩大,

9、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培养,会学习,会探究,会创造,会展现的学生在不断涌现。1、学校创新氛围越来越浓。近几年来学校理念创新, 育人环境创新, 教师教法创新, 学生学法创新, 可谓与时俱进。2、学校影响越来越大。2006 年初立项实验以来,学校步入快速良性发展轨道, 2006 年底学校步入黄冈市第 23 所、英山第一所示范初中行列。去年底,学校还被评为黄冈市普通初中先进单位,技术装备 同时还获得黄冈市人事局、教育局颁发的先进单位。图片、 推管理经验,展示范风采的办学事迹多次上了黄冈报 、 鄂东晚报 。3、学校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三次参加全市创新教育阶段总结会并作发言,三月又申报并立

10、项省级“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去年四月接受市教科院专家视导时推出一批阶段与成果,获良好评价。今年五月,全市又以现场形式,在我校召开创新阶段总结会。4、教师整体素质越来越高。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观念的创新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带来了水平的提高。校长获全省优秀教师和全县“十佳校长”称号, 20 多名教师获省市级骨干教师称号, 1 人获得全省综合实践先进, 3 人夺得黄冈说课一等奖, 教师的论文在刊物发表和评奖的 36 篇,优质课、课件获市以上级奖的 22 节、件。5、学生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在新的大环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教学氛围中主

11、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潜能得到释放,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学生向上,乐观的天性也得到自由发展。近两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1 人次,省级奖54 人次,去年全市优秀艺术人才,我校获奖占全县三分之一,学生彭湃等多篇发表在中学生优秀作文逊上,尤其是在最近的第十四届茶叶节茶乡放歌全市征文中,一( 8)学生王爽夺得初中组唯一一等奖(奖金500 元) ,学生屡屡在全县、艺术节、赛等多项活动中获奖。三、几个问题问题之一:深入持久地推进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作为后盾支撑,由于财力?科?-? ?a 土收??T? ?a?t o?DD ?2 w?-?2?o3?D?1?|

12、 ? ? ?3?3? ?2(jy?a ? 必? ?3?。3科? ?2?o?o?-3?a?a ?u ?D一 a? ? ?2? ?科?D?2?。 ??? ?y |科? ?- ?1y科 ?2 M? ? ?3?科? 3?2 呼科?? ?o?出?2斗科?科? ?ur2a ?D?W? W?2 a?0?W? 1? 0 ? ?2? J ?2 wDD?t2? D 3 ? 2 呼科?|? - ?3 ?-? u? 2? 0 ?,?2? ?1 步斗。?M2 叱3 1?科?o?D?立 ?2?3? 土科? 一 ? (? 3?0?屋 ? ?。0?科?3? 科?1 u-3?|? 一 ?2?a?2w?D ?D?a? a o?a ?3?2006.9.12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努力打造英山教育品牌 随文赠言: 【受惠的人, 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