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笔记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436399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汉语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汉语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汉语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汉语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笔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汉语笔记黄伯荣、廖序东版本教案共分六章: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语音(重点,难点);第三章 文字;第四章 词汇(重点); 第五章 语法(重点,难点);第六章 修辞。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 级性。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共同语和方言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

2、作 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三、现代汉语方言(一)方言的成因(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四、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 占优势。(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 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第二节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

3、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 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 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 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 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 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 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三、大力推广普通话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

4、文字法(此属教材以外的补充内容) 2000年 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从200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第二章 语 音第一节 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具有如下属性:(一)物理属性。语音具有四种要素:1、音高 2、音强 3、音长 4、音色。造成音色不同的 条件有三种: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二)生理属性。人的发音器官由三个大的部分组成:1、肺和气管;2、喉头和声带;3、口 腔和鼻腔。(三)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1、以什么语音表示什么意义,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 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

5、。2、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二、语音的基本概念(一)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分元音和辅音两类。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有四个方面。(二)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段。肌肉紧张度说。(三) 声母、韵母、声调。(四)音位(放到本章第七节去讲)三、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一)汉语拼音方案,注意拼写规则中Y、W的使用原则、省写的规则。(二)国际音标第二节 声母一、声母的发音 普通话有二十一个辅音声母。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决定的。(一)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叫做发音部位。按发音部位普通话的声母可以 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

6、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七类。(二)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法和状况,包括三 个方面;1、阻碍方式。据此可以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2、声带是否颤动。 据此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3、气流的强弱。据此可以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对二十一个声母的发音进行逐个描写。二、声母辨正 该部分主要是为方言区人纠正方音学好普通话声母而设置,讲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 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第三节 韵 母、韵母的发音 普通话有三十九个韵母。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按照传统的分析 方法,韵母又可以分为开口呼、合口呼、齐

7、齿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一)单韵母。由单元音构成,普通话共有十个单元音韵母,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及卷 舌音。1、舌面元音,共有七个:a A、oo、eY、e&、ii、uu、Uy。2、舌尖元音,有两个:-i 、-i 。3、卷舌元音,只有一个er 。(二) 复韵母。共有十三个,其中包括九个二合元音、四个三合元音。(三)鼻韵母。共有十六个。二、押韵和十三辙、十八韵三、韵母辨正该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做适当的调整。第四节 声 调一、调值和调类 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即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通常采用五度制标写法来描 写普通话的调值。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即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

8、的类。二、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调值依次是55、35、214、51。 三、古今调类比较 普通话调类系统是从古代汉语继承下来的,古四声为平、上、去、入,又按照声母的清浊各 分为阴、阳两类。古今调类关系反映在教材 81 页古今调类比较表中。各方言的调类尽 管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但其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规律。四、声调辨正 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的调整。第五节 音节一、音节的结构 普通话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声调。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具有如下特点:1、一个音节最多可由四个音素组成;2、元音在音节中占 优势。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音素最多可以有三个,分别充

9、当韵头、韵腹、韵尾。在一 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声母,可以没有韵头、韵尾,但是不能没有韵腹。3、音节可以没有 辅音,在一个音节中辅音只在音节开头或末尾的位置上出现,在韵尾位置上出现的辅音只限 于n和ng,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情况。4、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二、拼音(一)拼音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二)拼音的方法(三)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简表(略)三、音节的拼写规则(一)Y、W的使用(二)隔音符号的用法(三)省写(四)标调法(五)音节连写第六节 音变普通话常见的音变现象有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一、变调(一)上声的变调(二)去声的变调(三)“一”“不”的变调

10、(四)“七”“八”的变调(五)形容词重叠的变调二、轻声(一)什么叫轻声(二)轻声词(三)轻声的作用三、儿化(一)什么是儿化(二)儿化的发音(三)儿化的作用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 音 位一、音位简说(一)音位及其归纳方法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 类。音位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时位和重位。(二)音位变体1、什么是音位变体。2、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3、音位变体可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三)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1、辨义功能2、互补分布3、音感差异二、普通话音位(一)普通话元音音位 普通话共有十个元音音位。十个元音

11、音位的主要音位变体和每个音位变体所出现的条件。(二)普通话辅音音位 普通话共有二十二个辅音音位,其中包括声母所使用的二十一个辅音和只在韵尾位置上出现 的/ /音位。每个辅音音位的音位变体及其所出现的条件(略)。(三)普通话声调音位 普通话有四个调位,其中上声和去声两个调类又有其变体形式。第八节 朗读和语调一、朗读二、语调第九节 语音规范化一、确立正音标准二、推广标准音第三章 文 字第一节 文字概说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文字突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 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文字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使语言更加精密和丰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分为表意和

12、表音两大体系。汉字长期停留在表 意文字阶段,同汉语的特点和我国的社会条件有关。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现代汉字是由古汉字演变来的,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 行书等形体。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其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方笔居多,外形 参差不齐,结构大小不一,正写反写都可以,笔画可繁可简,偏旁不固定,异体字很多。 金文。金文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指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笔形比甲骨 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比较多。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狭义的大篆仅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 的文字。大篆一

13、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比起金文来,大篆笔画匀称,字形整齐。小 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泰山刻石是小篆的典型代表。小篆比大篆字形更匀 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小篆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隶书。分秦隶和汉隶。秦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它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为方折平直的笔 画。秦隶是从象形的古汉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汉隶是在秦隶基础上演变来的,通行于汉代而得名。汉隶与秦隶的主要区别是:秦隶 笔画平直方折,有篆书的痕迹;秦隶的撇、捺和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痕迹。楷书。楷书是从隶书发展演变而来的,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

14、一直沿用至今,是通行时间 最长的标准字体。楷书字形方正,书写简便。草书、行书。这两种字体一直是辅助性字体。草书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行书是介于楷书 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近楷而不拘,近草而不纵,各自独立,简便实用。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现行汉字经常运用的是楷书和行书。从形成手段看又分印刷体和手写体两种。(一)楷书和行书(二)印刷体和手写体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一、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独体字合 体字都是由笔画构成的。偏旁又叫部件,是高一级的构字单位,合体字由偏旁组成。(一) 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的点和线。笔画包括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单一笔画

15、有五种即横、竖、 撇、点、折;常见的复合笔画有撇类、点类、提类、折类、钩类、弯类六类二十五种。(二)偏旁。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按能否成字,偏旁可以分为成字偏旁和不成字 偏旁;按能否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二、笔顺 笔顺是指笔画的书写先后顺序。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三、造字法 汉字的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一)象形。象形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古象形字有的象事物的整体轮廓,有的象事 物的特征部分,有的除具体的事物外还有必要的附带部分。象形字表示语言中的词,用字形 来记录词的声音和意义。象形字在汉字中占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构成汉字的基础。好多会意 字和形声字是由象形字组成的。掌握了象形字,就基本上掌握了汉字的基本构件。但象形这 种造字法局限性很大。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事物、概念无形可象,所以单靠这种造字 法不能满足语言的需要。(二)指事。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指事字 可分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指事字,一种是象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