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载体及报告基因总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434276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告载体及报告基因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报告载体及报告基因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报告载体及报告基因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报告载体及报告基因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告载体及报告基因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报告基因载体报告基因载体的特点:除了具有表达蛋白质所需要的结构外,理想的报告基因载体 本身无调节结合位点或序列,而具有有意插入的调节结合位点,尽管可以从报告基因载体除 去已知的结合位点,减少报告基因上游的转录,但从几千kb的DNA中去除所有潜在的调控 序列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使用报告基因载体时,应使用合适的对照载体。报告基因质粒载体 一般在大肠杆菌中繁殖,因此包括一个DNA复制起始点(ori)和基因筛选标记,通常为氨苄西 林抗性基因(Ampr)。另外还具有丝状噬菌体复制起始点(flori),可使载体形成单链DNA,便 于基因突变和测序。(2)报告基因和侧翼区:报告基因编码区和侧翼区常被改变。例如

2、,去除SEAP(分泌型 碱性磷酸酶)羧基末端24个氨基酸,使SEAP能直接分泌到细胞外,因此测定SEAP活性不 必裂解细胞。去除荧光素酶的过氧化物酶体靶向序列,使荧光素酶转运到细胞质而非过氧化 物酶体中。为了使报告基因表达最大化,核糖体最佳结合序列GCCGCCCCATG)被置于报告基 因的5端。此序列能增加翻译效率,产生NcoI酶切位点,可使外源基因N末端与报告基 因融合。多克隆位点:许多报告基因含有2个以上克隆位点(MCS),一个位于报告基因上游, 用于插入假定的克隆启动子或增强子/启动子区;另一个位于其他位置,用于插入克隆调控 元件,例如插入可远距离发挥作用的增强子。另外,还有用于插入基因

3、筛选标记的克隆位点, 用于筛选稳定表达报告基因的宿主细胞。MGS具有几个单酶切位点,用限制性内切酶催化 可产生黏性末端。DNA片段可插到此位点。MCS还包括一个或两个MCS末端,此末端序列 可由限制性内切酶催化断裂形成3悬垂末端,可用核酸外切酶III进行嵌套缺失分析。多聚腺苷酸信号:多聚腺昔酸(polyA)可增强哺乳细胞mRNA稳定性和mRNA的翻译。 polyA序列紧随报告基因之后,可指导RNA转录物3端添加200250个腺昔酸残基。在 转录单位5端插入polyA信号能降低源于载体的隐匿启动子序列基因表达水平,去除背景 表达,增加报告基因系统的灵敏性。在报告基因转录单位上游3个阅读框中均插入

4、终止密码 子,可进一步降低源于载体的假转录背景。常见的报告基因报告基因必须具备的特点:由原核基因编码的基因产物必须与同转染前真核细胞内 任何相似的产物相区别;细胞内其他基因产物不会于扰报告基因产物的检测;报告基因 编码产物的检测应该快速、简便、灵敏度高,而且重现性好。到目前为止,报告基因通常是在报告基因载体质粒中与被检测基因序列相连,先让质 粒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增殖,再提取质粒,转染人感兴趣的真核细胞中。与此同时,还要将 有真核启动子和增强子的另一种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同一细胞,作为转染率的内对照。(1)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该报告基因来源于大肠杆菌转位子9,是第1个用于检测细胞内转录活性的

5、报告基因。 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可催化乙酰CoA的乙酰基转移到氯霉素3羟基,而使氯霉素解毒。CAT 在哺乳细胞无内源性表达,性质稳定,半衰期较短,适于瞬时表达研究。可用同位素、荧光 素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antassay, ELISA)检测其活性,也可进行 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AT与其他报告基因相比,线性范围较窄, 灵敏性较低。(2) 8半乳糖苷酶:p半乳糖苷酶由大肠杆菌lacZ基因编码,可催化半乳糖苷水解。最 大优势是易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其原位表达,是最常用的监测转染率的报道基因之一。 以邻一硝基苯一p

6、D一半乳毗喃糖苷(ONPG)为底物可用标准的比色法检测酶活性,其检测 动力学范围为6个数量级。氯酚红一p 一D一半乳毗喃糖苷(CPRG)是另一个可用比色法检测 酶活性的底物,其灵敏度比ONPG高近10倍。以MUG和荧光素二半乳糖苷(FDG)为底物则 可用荧光法检测其活性。此法可检测单个细胞的酶活性,并可用于流式细胞学(FACS)分析。 如以二氧杂环丁烷为底物,可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酶活性,其检测动力学范围最大,灵敏度最 高,与用生物发光法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的灵敏度相似。(3) 荧光素酶:荧光素酶是能够催化不同底物氧化发光的一类酶,哺乳细胞无内源性荧 光素酶。最常用的荧光素酶有细菌荧光素酶、萤火虫荧光

7、素酶和Renilla荧光素酶。细菌荧 光素酶对热敏感,因此在哺乳细胞的应用中受到限制。萤火虫荧光素酶灵敏度高,检测线性 范围宽达78个数量级,是最常用于哺乳细胞的报道基因,用荧光比色计即可检测酶活性, 因而适用于高通量筛选。随着具有膜通透性和光裂解作用的萤火虫荧光素酶的应用,无需裂 解细胞即可检测酶活性。Renilla荧光素酶催化肠腔素(coelenterazine)氧化,产物可透过生物 膜,可能是最适用于活细胞的报告分子。将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到细胞中,可用荧光 素酶检测系统灵敏方便地测定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自1986年起,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被 用作测定基因表达的报告基因,获得了广泛的应

8、用Promega公司的pGL3及pGL2系列载体, 含SV40启动子及增强子的不同组合,有助于分析DNA片段的转录活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有许多优点:非放射性;比CAT及其他报告基因速度快;比 CAT灵敏100倍;荧光素酶在哺乳细胞中的半衰期为3小时,在植物中的半衰期为3. 5 小时。由于半衰期短,故启动子的改变会即时导致荧光素酶活性的改变,而荧光素酶不会积 累。相反,CAT在哺乳细胞中的半衰期为50小时。荧光素酶浓度在1016mol / L(10pS / L) 到10-8mol / L(1mg / L)范围内,荧光信号强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在理想条件下,可检测到 l0-20mol / L的荧光素

9、酶。Promega公司的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比一般的方法灵敏及简单,产 生的光稳定。(4) 分泌型碱性磷酸酶(SEAP): SEAP是人胎盘碱性磷酸酶的突变体,无内源性表达。SEAP 缺乏胎盘碱性磷酸酶羧基末端的24个氨基酸。其优点是无需裂解细胞,只用培养介质即可 检测酶活性,便于进行时效反应试验。以间硝基苯磷酸盐(PNPP)为底物时可用标准的比色法 测定酶活性,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价格廉价,但灵敏度低。以黄素腺嘌吟二核苷酸磷酸 为底物进行比色测定,其灵敏度增高。SEAP可催化D一荧光素一O一磷酸盐水解生成D一荧 光素,后者又可作为荧光素酶的底物,此即两步生物发光法检测酶活性的原理。此方法灵敏

10、度高,接近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还可用一步化学发光法检测酶活性。(5)荧光蛋白家族:荧光蛋白家族是从水螅纲和珊瑚类动物中发现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20 00030 000的同源蛋白。绿色荧光蛋白(GFP)是应用最多的发光蛋白。GFP存在于发 光水母(AequoreaVictoria)中。用395 Bin的紫外线和475 nm的蓝光激发,GFP可在508nm处 自行发射绿色荧光,无需辅助因子和底物。GFP最大的优势是无需损伤细胞即可研究细胞内 事件。1991年克隆了 GFP基因,目前已获得几个突变体,如“红色迁移”突变体(red shiftmutant),其荧光更强。其他突变体还有蓝色荧光蛋白(BFP)、增强型GFP(EGFP)和去稳定 EGFP(destabilizedEGFP)等。红色荧光蛋白(RFP)是从珊瑚(Discosoma sp.)中分离的发光蛋白(drFP583或DsRed),可发射明亮的红色荧光。这些常用的报告基因也可被联合应用,同时检 测2个甚至3个基因的表达。报告基因的选择依赖于其灵敏性、可靠性及监测的动力学范围。 稳定性好的报告基因适于基因转录动力学研究和高通量筛选,尤其适用于基因转移的定性研 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