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实务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432838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实务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实务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实务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实务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实务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实务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实务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考试全真模拟卷24(附答案带详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实务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考试全真模拟卷(附答案带详解)1.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矿山常见的职业中毒的是()。A.一氧化碳中毒B.硫化氢中毒C.二氧化氮中毒D.二氧化碳中毒答案:D 本题解析:矿山常见的职业中毒包括:一氧化碳。轻度中毒者可出现剧烈头痛、眩晕、心悸、胸闷、耳鸣、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等。硫化氢。轻度中毒症状主要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头晕直至神志不清、窒息等症状,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即昏迷、死亡。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对眼睛、呼吸道及肺等组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遇水能生成硝酸,破

2、坏肺及全部呼吸系统,使血液中毒,经624h后,发生肺水肿,出现严重咳嗽,并吐黄色的痰,还会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甚至很快死亡。2. 单选题:某矿采用平硐一盲竖井开拓,共有8个中段。采用单翼抽出式通风,新鲜风流由地表平硐进入井下,并经一段盲竖井和二段盲竖井为各中段供风,由边界风井回风。二段盲竖井装备有双罐双层提升罐笼,罐笼各有两条罐道木,竖井内有管缆间,布置有10kV高压铠装电缆、380V电缆等高压线缆。因井壁围岩不好,井筒局部使用衬木保护。2013年1月14日10时至15时40分,3名工人分3个时段在二段盲竖井内483m至486m范围进行焊割安装钢支护作业,焊渣未收集清理。18时55分许,二段

3、盲竖井内486m至505m衬木起火燃烧。火灾发生初期,由于盲竖井内风流作用,火势由上而下蔓延,大量烟雾由520m井口进入。但随着火势的增大,盲竖井内风流发生逆转,烟雾转而向上蔓延,并快速涌入440m、280m中段,280m中段轨道大巷内充满了烟气。该中段工作区域的9名工作人员因急于撤离而由工作区域进入轨道大巷,最终因吸入烟气中毒窒息,9名工作人员全部死亡。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2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29万元。事故发生后,该矿主要负责人先后赶到,在没有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前提下,先后组织50多人入井施救,造成1名救援人员受伤。1月15日3时40分许,该矿主要负责人打电话向当地政府报告。根据以上

4、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C.重大事故D.特大事故E.特别重大事故答案:C 本题解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等级一般分为: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包括30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包括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包括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指造成10人以上(包括10人)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包括50人)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包括5000万元)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

5、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包括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包括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包括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案例中,此次事故造成10人死亡、2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29万元,构成重大事故。3. 单选题:矿山电力负荷分为3级。其中,因中断供电将造成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使重点企业大量减产,因而给国民经济造成较大损失的负荷属于()。A.一级负荷B.二级负荷C.三级负荷D.四级负荷答案:B 本题解析:矿山

6、电力负荷可分为:一级负荷:因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从而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二级负荷:因中断供电将造成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使重点企业大量减产,因而给国民经济造成较大损失。三级负荷:不属于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的生产设备和生活福利设施为三级负荷。4. 单选题:公路运输开拓对开采地形复杂的露天矿适应性强的原因不包括( )。A.可设多出入口进行分散运输和分散排土B.便于采用移动坑线开拓C.成本低D.有利于强化开采答案:C 本题解析:公路运输开拓方法除汽

7、车运输本身的特点外,可设多出入口进行分散运输和分散排土,便于采用移动坑线开拓,有利于强化开采,提高露天矿生产能力。因此,该方式对开采地形复杂的露天矿适应性强。5. 问答题:某公司开拓队在15108高抽巷上。零点班长岳某安排李某、刘某负责在茬岩进行打锚杆和进度眼作业。茬岩留有4米多的空顶,在没有设临时支柱的情况下,李某和刘某空顶下拉钻机和管路,做打锚杆前的准备工作,期间顶板突然出现离层,掉落一块岩石将二人埋压致死。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矿山事故发生的原因。2请总结该起事故的教训。3根据材料总结针对该起事故的防范措施。答案: 本题解析:1事故原因: (1)作业人员在没有支

8、设临时支护,没有进行敲帮问顶的情况下,违章进入空顶区顶板掉矸把人埋压致死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2)跟班队长没有落实隐患排查制度,没有及时处理存在的隐患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3)队组没有执行正规循环作业,没有及时支护顶板,茬岩空顶距超过规定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2事故教训:(1)作业人员不能进入空顶区作业,打锚杆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支好临时支护。(2)必须严格落实隐患排查制度,发现隐患必须及时处理。(3)严禁放起身炮,放完炮必须及时支护,茬岩空顶距不能超过规定。3防范措施:(1)规范个人操作行为,强化现场管理。本起事故暴露出个人违章行为仍然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各级干部职工要严格落实责

9、任制。加强职工应知应会知识培训,强化现场管理,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2)严格执行规定,及时消除隐患。加强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安全指挥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有关管理要求和规定,及时排查和消除隐患。对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的干部和特殊岗位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3)开掘队组必须加强临时支护管理,必须保证临时支护装置安全可靠。(4)每个班的跟班队长都要认真组织好生产,保证生产安全有序,严禁放起身炮,放完炮必须及时支护。6. 单选题:电爆网路()。 A.应用钢轨、钢管作爆破线路B.不应使用裸露导线作爆破线路C.可用钢丝作爆破线路D.直接与电源开关相连答案:B 本题解析:爆破安全规程(GB 6

10、722)第6.4.2.2条规定,电爆网路的连接线不应使用裸露导线,不得利用照明线、铁轨、钢管、钢丝作爆破线路,电爆网路与电源开关之间应设置中间开关。7. 多选题:某采石厂开采地点距国道大桥16.7m,1987年采矿由村办企业转为乡镇企业,王某某承包经营该厂,破碎车间由李某某承包并作为负责人兼安全员。1989年7月,由于该采石厂在出事故地点的开采处已经形成明显伞檐,王某某发现李某某在原开采点和出事地点两处之间进行开采,就通知李某某停采,李某某拒不执行,王某某认为李某已承包,没有强行制止。1989年8月中旬,在出事地点发生过1次坍塌事故(没有伤人),出现了明显的事故预兆,王某某再次指出出事地点不安

11、全,让李某某转移到别处开采,但李某某不听指挥继续开采。1989年8月29日下午上班后,李某某将18名生产人员安排在此处从下部掏采。16时15分进行爆破后,在未检查清理爆破现场的情况下,李某某就令工人开始生产作业,此时工地左上方伞檐岩中一块弧长22.5m,约50m3的岩石突然脱落,造成10人死亡,重伤4人,轻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万余元。生产过程中的“三违”现象是指( )。A.违章指挥B.违章作业C.违反劳动纪律D.违反相关法律E.违规建设答案:A、B、C 本题解析:安全生产领域“三违”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8. 单选题:2011年11月29日4时A铁矿390平巷盲竖井的罐笼

12、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距离井口25m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后,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3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7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当日7时29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盲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向井下送电的电源开关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报告。随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达390平巷时烟雾很大,能见度不足5m,甲和丙前行到达离起火盲竖井约300m处,无法继续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汇报。乙立即报警,调矿山救护队救援,并启动A矿山应急救援预案。截至11月29日

13、10时,核实井下被困人员共122人,其中救护队救出52人,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事故调查发现:A铁矿与周边的4座铁矿越巷开采,井下巷道及未开采区互相贯通。各矿均未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事故调查组确认,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切割下来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槽充填护套的表面上,造成荆笆着火,引燃充填护套的可燃物,引发火灾。该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和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中所列出的数据,该起

14、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万元。 A.9523B.12575C.14425D.15005E.15010答案:C 本题解析:该起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9523+3052+1850=14425万元。9. 单选题:人体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 )。A.职业中毒B.食物中毒C.急性中毒D.慢性中毒答案:A 本题解析:人体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A正确)职业中毒按其发病程度可分为以下两种: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期地大量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慢性中毒。毒物少量长期地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绝大多数是由于积蓄作用的毒物引起的。10. 多选题:2011年11月29日4时A铁矿390平巷盲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距离井口25m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后,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3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7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当日7时29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盲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