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医院评审院感知识应知应会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43282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级医院评审院感知识应知应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等级医院评审院感知识应知应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等级医院评审院感知识应知应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等级医院评审院感知识应知应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等级医院评审院感知识应知应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级医院评审院感知识应知应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级医院评审院感知识应知应会(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级医院评审院感知识应知应会院感知识应知应会1、何为卫生手?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1) 卫生手(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夕卜科手 消毒的总称。(2 )洗手(handwashing):指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 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3 )卫生手(hand antisepsis):指用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4 )夕卜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指用手消毒剂清除 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是什么?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 和流动水

2、洗手。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 洗手。3、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洗 手指征)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 洁部位时。 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4、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手消 毒微生物监测标准?(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 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

3、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 之后。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GOcfu/ cm2。夕卜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S5cfu/cm2。5、试述洗手的方法?(、外、夹、弓、大、立、腕) 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 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

4、揉搓,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6、何为标准预防?主要措施有哪些?其基本特点有哪些?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 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 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 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 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 源性

5、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 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7、如何对不同传播途径的疾病进行病隔离与预防?(隔离的原则)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 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 与预防措施。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 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

6、于一室。 建筑布局符合相关规定。8、隔离的种类及标志有哪些?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9、普通病区的隔离要求有哪些?(1)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2)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 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 0.8m。(3)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 3床,双排不应超过 6床。10、医院感染分级防护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 合以下要求: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 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

7、戴外科口罩。(3)认真执行手卫生。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 戴乳胶手套。(4)严格执行手卫生。(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 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 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根据不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

8、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 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 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 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 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 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操作、 死后肺组织活检等。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见医院隔离技术规11、何谓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主要分哪几类?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

9、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等工作中,意 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用于病人的锐器如 针头、刀片及其他利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职业暴露主要分感染性、损伤性、化学性暴露。12、职业暴露的途径有哪些?经皮损伤(针刺、利器损伤)、经黏膜(眼、口、鼻)、经不完整皮肤 (裂开、溃疡、擦伤)、长时间接触(完整的皮肤与血液、体液接触N5分 钟)。其中针刺是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方式。13、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哪些?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HIV、HBV、HCV、HDV、梅毒等。14、医务人员接触病原体时,其防护措施有哪些?(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 须

10、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 部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防渗漏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 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 离衣或者围裙。(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 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15、医务人员被乙肝病人血液污染的利器刺伤后应采取何种预防 措施?应立即局部流水清洗后用 0.5%碘伏消毒伤口,并检测 HBSAg、 抗-HBS,若均为阴性,应立即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200 - 400IU, 并同时于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2

11、0ug,于1月和6月后分别接种 第2第3针各20ug,第3针疫苗接种后1个月复查。16、职业暴露后如何报告处理?(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由感染管 理科进行登记。登记容包括暴露时间、科室、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 源类型、处理方法等。(2)根据暴露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定期追踪观察并记录。17、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发生 3 例以上同种同 源感染病例的现象。18、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出现 3 例以上临床症候 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 3 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 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

12、象。19、医院感染的报告制度有哪些?(1) 散发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后在24小时报告院感科,出现暴发流行 趋势应即时报告院感科。(2) 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 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 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3) 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20、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1) 医院发

13、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应当及时采取 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 障医疗安全。(2) 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 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 作。(3) 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21、医务人员如何获得医院感染信息? 医务人员获得医院感染的信息并不是太难,病人入院48 小时后,根据病人症状体症、体温、血象、影像学检查、微生物室细菌培养结 果等由主管医生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院感专职人员要获得医院感染 信息,一是临床医生的报告,二是主动发现,每天去病区了解情况, 是否有发热病人、腹泻病人等,同时

14、重点查看这些病人病情,三是从 微生物室来发现是否有院感病人。还可从医院感染管理通讯获得。22、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要求达到100%(见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3、何为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对哪些 耐药菌加强目标性监测?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 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泛耐药是指细菌对现有的常用抗菌药 物全部耐药。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产超广谱B-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等实施目标性监测。24、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有哪些?加强医务人员手卫

15、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必须进行接触隔离, 医生要下床边隔离医嘱,护士在床牌上挂接触隔离标识。首选单间隔 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 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卫生洁具、医疗护理物品单独使用。加强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25、多重耐药菌感染报告与管理制度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临床科室。2、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时发现及接到检验科报告 后及时下发相关科室接触隔离通知单,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消毒隔离 及防护措施指导。3、临床科室按照通知单采取相应隔离措施,下“接触隔离”医嘱, 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 小时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分管医生 接到报告单后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由科主任、护士长通知全 科医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4、院感科指导临床科室实施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实在 无条件时实施床边隔离),同时在床头、病历夹上放置相应的隔离标 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