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五六年级经典诵读电子模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431541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教材五六年级经典诵读电子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校本教材五六年级经典诵读电子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校本教材五六年级经典诵读电子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校本教材五六年级经典诵读电子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校本教材五六年级经典诵读电子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教材五六年级经典诵读电子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材五六年级经典诵读电子模板(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题:竹石课 题竹石授课时间课 型古诗欣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破、磨、击、尔、南”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扑背诵古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地背诵古诗。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地背诵古诗。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教具学具准 备小黑板。教学方法激趣引导法。学法指导 畅谈交流。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1.出示竹石图。导语: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吧,说的就是清代著名大画家郑燮的故事。他可喜欢竹子了,大家看到的这幅图就是他62岁时的作

2、品。2.感知图画。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感知古诗:郑燮还会作诗呢,这画中的诗就是他自己写的,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二、教学新课:初读古诗: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4.救师用小黑板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咬定 破岩 千磨万击 坚劲。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读诗悟情:1.欣赏图画,练习读古诗,整体感悟诗中怎样写画中2.逐句练读。赏画。竹子长在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读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教师描述诗句的意境: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缝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学生自由读前两句诗,指导学生评读。赏画

3、想象:风吹来了,雨打来了,竹子害怕吗?3.学生自由读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引导学生想象: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指名读全诗,学生评读。4.再次整体感悟古诗。指名学生诵读全诗。对照图画,再读古诗,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引导:你喜欢诗中的竹子吗?为什么?有感情地齐读古诗。三、课堂练习:练习背诵古诗。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交流好的背诗方法。四、课堂小结: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诗人们时常写诗来赞美它们。五、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六、板书设计: 竹石 竹石精神:咬定 破岩 千磨万击 坚劲七、教学后记:复 备 课题:石灰吟课 题石灰

4、吟授课时间课 型古诗欣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教具学具准 备相关资料。教学方法引导法。学法指导 畅谈交流。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 直接揭题: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2.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简介于谦。(1)

5、学生自己说一说。(2)老师做适当小结、概括。3.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教学新课:读准古诗:1.学生自由读一读,老师行间指导。2.指名试读,老师、学生相机更正、强调。3.齐读。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1.小组交流。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

6、间。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2.学生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4.读好整首诗。(1)自由练读。(2)指名读。(3)小组读齐读。深化古诗,升华情感:1.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那你觉得他是在写谁呢?2.透过这首诗我们一起来推测或者是说去猜想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或者他对人生的价值看法。3.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谁呢?4.这还让我们想起了一些关于生命意义的名言。三、课堂练习: 读读“千锤万击”“粉骨碎身”等词语,在到其它的诗句中找一找类似的出自诗文的成语四、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感受。五、布置作业:

7、搜集以下一些古诗,读一读背一背(1)在狱咏蝉骆宾王(2)梅花 王安石 (3)青松 陈毅 (4)竹石 郑板桥(5)墨梅 王冕六、板书设计: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七、教学后记:复 备 课题:浣溪沙课 题浣溪沙授课时间课 型古诗欣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反复吟诵,讨论交流,品味赏析,领悟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教具学具准 备作者资料;创

8、作背景资料。教学方法引导法。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

9、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创作背景: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作的一首游记词。“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在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活也比较艰苦。但他能抱着“但令人饱我愁无”的态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首浣溪沙就表现出了他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二、教学新课:读懂词文,理解词意: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确,注意节奏。检查朗读情况,评价指导。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弄懂大体意思。集体交流对词文的理解情况: 交流对字词的理解

10、: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浸:泡在水中。潇潇:形容雨声。子规:布谷鸟。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尚:还。白发:老年。唱黄鸡:感到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交流对词意的理解:游历蕲水清泉寺,清泉寺临近兰溪,溪水向西流去。山脚下兰草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清净无泥,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声。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回到年少?门前流水还能向西奔流呢!不必烦恼叹年老感慨时光的流逝。 品读赏析,体会情感:指导诵读。理解小序:词前小序,交代溪水的流向,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作铺垫。品读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

11、净无泥。”这两句既点出游清泉寺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萧萧暮雨子规啼”既照应了前面对溪水、沙路的描写,又烘托了一种凄冷的环境。提问:概括上阕的主要意思?(上阕描写清泉寺的幽雅风光和环境。)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 品读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以反问起,以借喻回答,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复返,青春对人只有一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词人面对着眼前“溪水西流”,却产生了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这是说应

12、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休将白发唱黄鸡”则唱出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用不着为白发苍颜而叹气。表现了词人在贬谪期间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概括下阕主要意思?(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三、课堂练习: 描述以下句子表现的画面,说出其中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美好晚景的恋惜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美好事物的留连,对时光易逝的怅惋,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四、课堂小结: 浣溪沙这首词通过描写清泉寺的幽雅风光和环境,词人即景抒怀

13、,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执著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全词。 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五条。 六、板书设计: 浣溪沙 溪边兰草 上阕:写景 三幅画面 松间沙路 清新幽雅 雨中杜鹃 下阕:抒怀 溪水西流青春可永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七、教学后记:复 备 课题:江畔独步寻花课 题江畔独步寻花授课时间课 型古诗欣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陶冶情操。教学难点诵读古诗,陶冶情操。教具学具准 备录音机、小黑板。教学方法引导法。学法指导 掌握方法小组交流。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 唤起记忆,营造氛围:谈话: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歌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