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发展史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428870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发展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发展史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它的产生始终到目前,共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新剑桥学派)五个阶段。一.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ercan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 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不小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又分为初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思想:该理论觉得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

2、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严禁金银输出,增长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觉得,要得到这种财富,最佳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运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重商主义抛弃了西欧封建社会经院哲学的教义和伦理规范,开始用世俗的眼光,根据商业资本家的经验去观测和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流通领域研究了货币商品 货币的运动(资本产生的过程)。局限性:、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状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 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

3、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错误的结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应等同于经济繁华,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的。二.古典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家把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直至世纪中叶的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以及这个时期内的其她经济学,统称为古典经济学 在凯恩斯理论浮现此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是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的。重要追随者涉及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佳的资源配备措施。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 古典经济学一般

4、也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她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种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同步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觉得只有农业才发明财富的片面观点,觉得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发明财富。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增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因素。局限性: 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结识其历史的局限性。代表人物: 1.威廉佩蒂(Willim Pety,2368

5、7)-赋税论,政治算术、货币略论 她的成就重要在于开创了不同于前人的研究经济学措施。她觉得,一种国家的国民经济好比人体,工农业好比国家的血液,商业犹如血管,经济运动与人体生理活动同样有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把数字、重量、尺度等自然科学的措施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之中,从而发现了经济运营的某些本质规律,她把这门学术叫“政治算术”。她的重要奉献是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分派理论。 2亚当斯密 (Ad Smih,1723-1790年)-国富论 “每个人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她所追求的仅仅是她个人的利益,并且,在这样做时正象在许多其她场合同样,她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到去增进一种目的,而这种目的绝不是她所追求的东西

6、。由于追逐她自己的利益,她常常增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她真正想增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得多。”这就是出名的“看不见的手(nisible had)”。这只是她找到了启动经济学大门的钥匙,她的经济思想重要集中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因素的研究中,它重要研究的是财富的来源和如何增长财富,找出增进和阻碍财富增长的因素,她既否认了重商主义的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的观点,也抛弃了重农主义的只有农业才发明财富的偏见,指出任部门的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 国富论共五篇,其重要内容是: 第一篇“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因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派给各阶级的顺序”,具体论述了分工、货币、价值、工资、利润、地租等

7、范畴。 第二篇“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论述了资本积累如何增进国民财富。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考察了从罗马帝国到18世纪后期的经济发展史。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考察了多种经济学说和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考察了国家财政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相称于财政学。3.大卫李嘉图(David Riardo,1-18)-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理论,并重要在劳动价值论和分派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上获得了成功。奇妙之处在于,她的理论同步得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经济学者的共同赞赏。特别是马克思曾予以她高度评价说:李嘉图的研究措施具有科学

8、的合理性和巨大的历史价值。三新古典主义 80年代后来,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分化为两支,即马克思(KarlMax, 181-1883)、恩格斯(Fiedrich Enges,120-895)为重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re arsh,184924)1890 年出版经济学原理,为重要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Ne-cassical chol),马克思主义者一般称之为“庸俗经济学”(ugromcs)。重要是这种学说是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和“均衡价格论”的基本上,通过对需求和效用的结识,抛弃了老式的劳动价值理论,因此到目前诸多教科书仍把这部分理论叫做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新古

9、典经济学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步,以边际效用价值论替代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替代了古典经济学以供应为核心的分析。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替代了古典经济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重要思想:1.觉得市场完美有效,可以自动实现资源最佳配备,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涉及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分派理论等。觉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种主线基本,运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用的购买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映、多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备等多种经济问题。局限性:该学派没有明确研究宏观经济现象,一般觉得其宏观经济学观

10、点是:市场经济可以自动实现充足就业,不需要政府干预。代表人物:奥地利学派(门格尔)、洛桑学派(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数理学派)、剑桥学派(马歇尔)。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派标志性人物马歇尔(14192年),英国人。马歇尔可以称得上新古典学派的标志性代表人物,她19年刊登的经济学原理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第二本教科书。她在这本书中,将古典经济学、马尔萨斯和萨伊的学说、约翰.穆勒的学说以及庞巴维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杰文斯为代表的数理学派、瓦尔拉为代表的洛桑学派等的理论兼收并蓄,集中了其中的所有精髓,在融合了供求理论、生产费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等的基本上,建立了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经济

11、学体系,从而建立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至今仍占据重要地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体系和理论都源于此。四凯恩斯主义 199 年 10 月 24 日,以纽约股市暴跌为起点,爆发了持续7 年之久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为了挣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Fkin Rovelt,1882-195)在1933年3 月 4 日就职后,立即大规模干预经济,史称“罗斯福新政”(Rooevelt N eal)。在此背景下,136 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e eneral horyo Employm,nert ndMney)一书,严肃批判新古典经济学,提出“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原理,主

12、张由政府干预来拯救资本主义,人称“凯恩斯革命”(Kensia revlion),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凯恩斯完毕理论涉及:凯恩斯通论的中心内容,分析市场经济中失业的因素及治理失业问题的对策。 1否认了古典经济学有关充足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本“萨伊定律”,觉得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节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足就业的水平。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状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问题的核心在于“需求局限性”与否存在。根据古典主义经济理论通论此前

13、实践中常用的说法需求局限性只是衰退和经济混乱的症状而不是因素,因而在一种正常运营的市场中是不会浮现的。古典经济学理论觉得在一种经济体系中达到充足就业的核心是两点:一是供应和需求的互相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价格的不断变动反过来导致供应和需求的平衡;二是这个系统发明的新的财富也许会被保存起来用于将来消费或者用于投资将来的生产,同样有一种供求机制决定着这个选择。存款的利息率遵循同价格同样的机制,即它是货币的价格。虽然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年份,这一理论仍然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少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因此合适的措施是将劳动的价格减少到维持生存的水平,导致价格下降,从而购买力(就业)就会回升。没有作为工资

14、付出的资金将会转化为投资,也许是在其他的产业。关闭工厂和解雇工人也是必须采用的措施。其他核心的政策措施就是平衡国家预算,或者通过增长税率,或者通过削减财政支出。.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足就业开始的:以往假设的充足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本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由于总供应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成果显示,一般状况下的均衡是不不小于充足就业的均衡;之因此存在非自愿失业和不不小于充足就业的均衡,其本源在于有效需求局限性;由于总供应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有效需求局限性的因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将来收益之预期”;政府

15、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局限性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长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局限性。凯恩斯之因此从宏观的视角对大量的宏观概念进行归纳与整合之后,使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跳出价格分析的限制,从而翻开了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崭新一页,是由于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理论对腐朽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缺陷予以解释和弥补。局限性: 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70年代西方经济浮现生产呆滞、失业严重,同步物价持续上涨的“滞胀”局面。 五后凯恩斯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凯恩斯的追随者纷纷根据经济现状发展凯恩斯主义,试图解决凯恩斯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发展凯恩斯主义的热潮中,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内部大体上形成了两大重要支派:以美国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英国琼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 (一)新古典综合学派 新古典综合,实质上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