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已修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428463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已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已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已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已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已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已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已修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贾峪镇楚村小学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授课时间:课 文 72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组 别:三年级数学组适用年级:三年级上学期一、课程简介: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

2、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背景分析:本册的部分知识只是以前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如万以内的加减法,方法与二年级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相同,因此对于这样的内容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培养他们的迁移类推能力。对于一些学生初次接触的知识,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等,对于这些操作性较强的知识,他们的好奇心会非常强,求知欲望很浓厚,因此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课程目标:数与代数: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

3、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运算。2、在自主探索,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会进行相应的验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秒,了解时分秒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统计与概率: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综合与实践:1、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到呢个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

5、的情感体验。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三、学期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单元序号单元专题主要内容单元训练重点课时安排第一单元时、分、秒1、秒的认识;2、时间的计算:(1)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认识秒、感知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丰富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79课时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1、加法2、减法3、加减法的验算4、整理和复习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生能自主探索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学会合作学习;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912课时第三单元测量1、毫米、分米的认识2、千米的认识3、吨的认识认识、感知新的长度单

6、位和质量单位;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空间观念;培养估测能力。68课时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倍的认识倍的认识35课时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书乘一位数、估算;2、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每位成绩不满十);会正确笔算乘法;根据具体情境进行估算。1317课时数字编码数字编码数字编码12课时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四边形、平行四边形2、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3、估计认识图形,体会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空间观念;理解周长的含义并会计算;培养估计意识和能力。68课时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初步认

7、识:(1)几分之一;(2)几分之几。2、分数的简单计算:(1)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2)1减去几分之几。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58课时第九单元数学广角1、服装搭配;2、简单的排列;3、简单的组合。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感受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顺序无关。34课时第十单元总复习总复习总复习34课时实施一教学方式: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

8、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习方式学生以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为主,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途径,学习和使用数学二,完成学习任务。四、有效性评价:评价指标由平时学习和测试成绩两项构成。评价方式多样化(一)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 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表现优秀的在班级评比栏内

9、加分;(二)测试成绩评价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A、B、C、D具体评价措施:(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1)及时记录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充分发挥表扬栏的激励作用。(2)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及家长对孩子作业的关注度,给予适当的定量评价;(3)注重学生错题成因的分析;(4)引导学生以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的形式巩固知识,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1、坚持课前五分钟口算练习,课后五分钟小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把好单元测试关。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平均错误率4%以内,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每分钟8道题;动手操作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关注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3、间月进行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