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中华文化议论文三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42694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中华文化议论文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生中华文化议论文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生中华文化议论文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中华文化议论文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中华文化议论文三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中华文化议论文 800字【三篇】【篇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穿上汉服点上朱砂,来到了文化胜地一大足感受到了它优美的地方习俗与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让我也体会到了中国文化是多么了不起啊!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有观看石刻,有拜孔子,还有写生与参观博物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茶艺”了。馆内的桌子上摆着一道道功夫茶具。在激动之下,我们仔细倾听着老师为我们讲述如何泡茶:1、将茶叶倒进茶壶之中,加入热水,没到茶壶的一半,端起茶壶,轻轻地左右摇晃,倒入分道杯(又名茶海)中,再分别倒进两个小 茶杯之中,用茶夹夹起一端,慢慢的清洗,最后将茶水倒出。老师告诉我们,第一道茶不能喝,是用

2、来清洗杯子的。2、打开茶壶,老师告诉我们,重新倒满热水,再微微摇晃,老师提醒我们,因为是倒满水的,所以一定要小心,不 然会被热水烫到。这一次,要在分道杯上添加一个过滤壶,把那些细小的茶渣给挡住,倒出的茶自然很干净、漂亮。最后老师教我们喝茶的礼仪,左手托住茶杯的杯底,右手护住杯身。第一步,品其香。我看着面前这一杯泛着微 红的茶,飘散着淡淡的红茶幽香,用鼻子轻轻的吸了一口,沁人心脾,世界一下子变得安静了。第二步,尝其味。细 细品味其中的味道,却只有涩涩的苦。第三步,回味甘甜。再喝一口,两股不同的茶叶味道相撞击,居然产生了更奇 妙的效果,是甜的!我惊讶起来,忍不住再喝两口。这一杯茶水之中,不仅仅是红

3、茶,还装满了祖先的智慧与同学们的一颗心。以前我不喜欢喝茶,苦苦的、涩涩的, 一点也不好喝,在喜欢上茶之后,只知道它不过是一种水罢了。现在,我明白了,茶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品的。 古人云: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这句赞美了茶美、具美的诗。我觉得更是歌颂了那些为茶,为茶具付出了毕生精力的人。当来来往往的人到街头的小茶馆坐坐,喝一杯下午茶,和周围的朋友一起摆摆龙门阵”,多么惬意啊!喝这么一杯满怀情意的茶,茶里更是装着无数的匠人精神。_ Lz, J/ -中国,多么伟大的中国!正是由这个个灿烂美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组成,茶艺,成了其中一个最不可缺少的文 化。而它里面所深蕴的东西,是值得每一

4、个同学学习的! I ;【篇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从 5000年前追溯至今,中华文化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熏陶和心灵上的 享受。随着时代的潮流,人们努力抓住时尚的尾巴。感受与众不同的生活面貌,可谁曾想到,自己身后那一步步的足 迹,正是他们丢弃的最美好的思想。文化的理念又是否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深根?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与中华文化便紧密地连在一起。两个独立的个体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每天,我们 都在同文化打着交道,就像一位要好的朋友一形影不离。筷子,人们生活所必需用品,你是否想过没有了它,生活又会变成怎样。很多年前人们用手或原始的棍条来夹取食物,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智慧的积累,筷子逐

5、渐被人们所发明并运用于生活。我们无时无刻不用汉字语言进行交流,而你又是否知道在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发明语言文字又是怎样运用于生活?促使他们的又是什么呐?又是怎样延续至今?逢年过节,总会给人们带来喜气洋洋的感觉,这离不开鞭炮、对联、年画等充溢着浓浓文化气息事物对年味儿的 烘托。端午节,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在这一天会吃粽子,划龙舟以表达对屈原的纪念,这难道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体现吗?屈原那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唐诗、宋词、元曲。我们所耳儒目染的三个名词。它们带给我们的是精神的熏陶。同时也带领我们领略古时的文 化,让我们对事物有了更贴切的认识,各代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作者的内心想法,所思所感

6、全然跃于字里行间,引 起人的的无限深思和暇想。诗中所告诉人们的道理难道不是中华文化的体现吗?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天上鱼鳞般,晒谷不用翻 这些俗语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们的智慧。当然这不可否认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神农,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尝遍百草。虽险遭毒死,但他依旧有着一颗坚持不懈的心,正因如此如今才有茶的 存在,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忙碌闲暇之际,泡一杯清茶,舌尖感受着来自茶叶所特有的浓醇、甘甜,久久环 绕在口中,带给人们灵魂上的享受。这不也是中华文化的体现吗? I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正因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独特的见解,才有了所广为流传的经典名画,始得人们为之惊 叹。王曦之,入

7、木三分的代言人,话说他将一池子水染为黑色,这都来源于他练字所用的毛笔。然而正因如此,才造 就出这么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一个所为人们流传的人。他的书法,成了永恒的经典,定格在了中华文化中,成了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翻山钱子,石桥所特有的文化,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响亮的的敲击声,轻快的步伐,灵活的动作无不让人 们所惊叹。追溯到过去,人们以此来表达内心的喜悦。这不也是中华文化的体现吗?中华文化和我们之间似乎有着一股强烈的磁场,看似毫无交集,实则在无形中影响着彼此。在中华文化这个大环 境中,接受着来自文化的洗礼,生活变得更加精彩,更加充实。文化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于文化。如今愈来愈多的人热衷于过西方的

8、节日,崇洋的过程中往往会丢掉我们传统的文化。欲来欲强的崇洋风的兴起, 引起了我们的深思!、r J?【篇三】复古精致妆容配上典型的东方面孔,一丝不苟的梨花配上肤若凝脂的肌肤,小巧可爱的高跟鞋配上做工精致图纹 典雅的开叉旗袍。举止优雅,穿行于繁华的都市,蓦然回首,便是一幅展现着民国之色的画卷。旗袍,一个优雅的名字。一针一线,勾勒着传世的美丽,一裁一缝,展现着如水的腰肢。它沉淀着岁月晕染的东 方神韵,书写着民国历史的传奇。关于旗袍的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旗袍直接从满清旗女的服饰改编而来,也有人认为满清旗女的旗袍应追溯 到三国时期的蜀汉服饰。不论来源,只论历史,旗袍文化源远流长。回望历史长河,旗袍以

9、其独特的民族气息,以其各样的形式,跨越数年来到当代。现如今的旗袍多为民国时期改良的旗袍。辞海中对于旗袍有着这样的叙述: 辛亥革命以后,满清旗女之袍为汉族妇女接受,并改良为直领,右斜襟开口,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边开叉,袖口收小。”这样脑海中便有了旗袍的样子。辛亥革命后旗袍的变迁并不只是服饰变化的意义,还蕴含着中国妇女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追美的深刻内 涵。北伐前夕,女子纷纷改穿旗袍,还将头发剪短,要投身于时代变革,与男子平起平坐。有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的气概。因此,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而最早穿旗袍的,是女学生,她们洋溢着青春与活力,投身于争取自由与解放的运动之中。要求与男子平等

10、,颇有一番英雄气概。民国时期,有位知名的女作家是旗袍的狂热爱好者,不论是她的性格还是她的旗袍都是独树一帜,别有一番特色。 她-张爱玲,执着于自己设计旗袍。经常自己画出旗袍样式,交给时装店裁制。她辗转于旗袍的明丽与冷清之中。在她的小说中,旗袍的出镜率也很高。倾城之恋、沉香属.第一炉香中都有出现旗袍。靛蓝水滴纹缎的齐膝旗袍,小圆角衣领只半寸高,像洋服一样。”只几十字,就描绘了女主角的形象。后张爱玲定居美国。1995年张爱玲在家中去世,身上也穿着朱红色的旗袍。所以说张爱玲是旗袍重视的追求 着。旗袍在*期间,被当成 四旧”封、资、修”的象征,进行批斗,备受冷落,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在大陆学术界中 展开了

11、到现在备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甚至在国际性会议中,被定为与会各国领导人的服装。有内涵的文化,注 定不会被时间磨灭。一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两袖月光,诉说绝世风雅,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旗袍所蕴含的风骨里,或得体优雅,或端庄大气,或婉约客人,都是不同女性用自己独特的气质所展现出来的。夏宏萍曾说 旗袍很美,但我们不只是把它看成一件单纯的衣服,要把一件旗袍穿出神韵,必须有相应的文化内 涵。”旗袍所对应的文化正是我们自身所学习的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继承中华传统服饰,将服饰的内涵展现出 来,将中华文化的深度发扬出来,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释放出来,正是每一位热爱旗袍的国人的毕生追求。旗袍,值得被发扬,也值得被珍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