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岩土工程勘察重点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2KB
约14页
文档ID:507426020
岩土工程勘察重点_第1页
1/14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和目的1、 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的适宜性和稳定性做出评价,选 择最优的建筑场地2、 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 工、整治所需要的地质资料和岩土工程参数3、 分析、研究工程中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并做出评价结论4、 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 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做出论证和意见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和整治建议二•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精度等)一. 范围:1. 由拟建建筑物的类型和规模决定:建筑物类型不同,规模大小不同,则它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范围、 规模和强度也不同,选择测绘范围时,首先要考虑到这一点2. 设计阶段:工程地质测绘范围是随着建筑物设计阶段(即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提高而 缩小的3. 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程度: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差,工程地质测绘范围就大二. 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主要取决于设计要求, 在同一设计阶段内,比例尺的 选择则取决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以及建筑物类型、规模及其重要性1) 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1:50000~1:5000属小、中比例尺测绘;(2) 初步勘察阶段1:10000~1:2000,属中、大比例尺测绘;(3) 详细勘察阶段1:2000~1:200或更大,属大比例尺测绘。

三. 精度: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系指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对地质现象观察描述的详细程 度,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各因素在工程地质图上反映的详细程度 ,为了保证工程地质图的质量,工程地质测绘的精度必须与工程地质图的比例尺相适应1. 观察描述的详细程度是以各单位测绘面积上观察点的数量和观察线的长度来控制的通常不论比例尺多大一般都以图上的距离为 2~5cm有一个观察点来控制,观测点可不必均匀布设当天然露头不足时,必须采用人工露头来补充,所以在大比例尺测绘时,常 需配合有剥土,探槽,试坑等探坑工程2. 为了保证工程地质图的详细程度,求工程地质条件各因素的单元划分,相 应比例尺在图纸上大于2mm者应反映在图上为了保证各种地质现象在图上表示的准确程度, 在任何比例尺的图上,建筑 地段的各种地质界线(点)在图上的误差不得超过3mm其他地段不应超过5mm 所以实际允许误差为上述数值乘以比例尺的分母三•野外编录砂土及粘性土应主要描述内容砂土: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和矿物成分;湿度;密实度;层理特征 粉土和粘性土:颜色;稠度状态;包含物;致密程度;层理特征四•常用取土器(适用范围),土样等级.取土器:1.类型:二钻孔取七器类型f散口血上器 衣厚醸》贯入式取土器的类型.取 ”薄墅丨活座取丄器,固定活塞“》术压固定活塞1 4自由活塞A回转式取上器的类型]产单动二重(三重)管取土器»取动二重(三重)营取土器2. 适用范围:贯入式:一般适用于采取相对较软的均匀细粒土具体见:P-47表3— 7.回转式:可采取较坚硬、密实的土类以至软岩的样本。

单动式取土器适用于软塑~ 坚硬状态的粘性土和粉土、粉细砂土, 汝阳质量I ~^级:双动式取土器适用于硬塑~坚硬状态的粘性土、中砂、粗砂、 砾砂、碎石土及软岩,土样质量亦为I 级二:土样等级:等处扰动程度心试验内即不扰动〜土类定茗、含水量,密度、强虞试殓、固结试验*哄轻微扰动A土类定名、含水重、国度PIIP显著扰动2土类定名、含水罩」12完全扰动・站定名P“不扰动土样”或“原状土样”的基本质量要求是:(1) 没有结构扰动2) 没有含水量和孔隙比的变化3) 没有物理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五•场地取水数量及稳定剂韶简分柿水样应敢IWOmL分析侵恤性CO,曲水樣康中500ml加大理石糙A落 全分析欢祥朗R3ftKn山b取水捕直耕艸口觀齡辟務定性般酬屁 和泳取样前用取徉点的水如冲舵比釆样时戶缺蛹人匸水试籽取肆立瞇肺口腐上*样标鼠耗干不网无I谢繃敝唐 毬囂脚+水踹飜时同穂过长.曲繃水秫斛72h对I!曼存集的水不朋 il48h瀟覺朋的水不胭过饥六•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方法(各因素的评判内容)岩土工程勘察的等级,是由工程安全等级、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三项因素 决定的一. 工程安全等级:工程安全等级工程的规模和特征破坏后果一级重要工程很严重二级一般工程严重三级次要工程不严重二•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是由 建筑抗震稳定性、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情况、地质环境 破坏程度、地形地貌条件和地下水等五个条件衡量的。

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1) 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2) 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3) 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4) 地形地貌复杂;(5) 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 专门研究的场地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1) 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2) 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3) 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4) 地形地貌较复杂;(5) 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3.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场地(简单场地):(1) 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6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2) 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3) 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4) 地形地貌简单;(5) 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表1-3 场地复杂程雙等飯’等帥—级J二级匚三级丿建筑旗儀性Q危臨有刹(或傾设 防烈度Ve度)匸不良换験舞債吐TS賄卫已经或可能観炭和已经或乖辭一般跡斟未受破环帧地貌钟复亲匸较复熱简单」鶴札岀文地废粋复架基册于地勺炮爪元眺q注:一级、卫场地薛件口恶舲其料持化都陌」慕氐】”]有利.-te.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地戲易别ift®, It®.地験有利地段梯定基轩.坚哽土,开1«、甲坦*密实、均匀的中建土等-ftjfe 段车凤干有利.不利和危险的也恿小利地段ttS±i Sfttr条狀突岀的山甯•爲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 河冷和边坡的边缴.平面付布1■成因.岩件、狀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 克含敌河追、菰松时断层破砰帝、睛埋旳塘浜洵奇和半填半挖地基八 髙律水蚩的吋塑裁土*地表存在跻构性製蛛耶堆第时可能发生楷坡、Niiffl.地陷、题製、泥石輒等及发戛斷裂带 上可腿3?生地表也错的部位三.地基复杂程度等级:I符合F列条件之一杆为一级地基(复杂地基儿H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待殊处理^2)严重湿陷、腸胀.盐液*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 其他情况复杂■需作S门处理的岩土.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地基(中等臭杂地棊片1) 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辛2) 除丰条第1款规定以外的特殊性岩土『3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地基(简单地基hO岩土种类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2>无侍殊性岩土“四•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七.建筑物勘察(总钻孔数量(取土孔和原位测试孔数量)、钻孔深度(控制性钻孔及一般性钻孔))一.初步勘察阶段:1. 钻孔深度:按下表确定工程重要性等级一般性勘探孔控制性勘探孔一级(重要工程)> 15> 30二级(一般工程)10 〜1515〜30三级(次要工程)6〜1010〜20注:①控制性钻孔:满足场地稳定性评价和沉降验算的钻孔)②一般性钻孔:探明地基各岩土层分布规律、各岩土层的工程性质及地基强度的钻孔 当遇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① 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 探孔深度;② 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 其他 勘探孔达到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③ 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 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 减小;④ 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 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⑤ 对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2. 总钻孔数量(取样及原位测试要求):①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 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 1/4〜1/2;② 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 6个。

3. 钻孔间距:按下表确定,局部异常地段应予以加密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勘探线间距勘探点间距一级(复杂)二级(中等)三级(简单)50 〜10075 〜150150 〜30030 〜5040 〜10075 〜200注:①表中间距不适用于地球物理勘探②控制性勘探点宜占勘探总数的 1/5〜1/3且每一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4. 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②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 段,勘探点应予加密;③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④ 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下列各条的 规定二. 详细勘察阶段:1. 钻孔深度: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 5m时,勘 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 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 倍,且不应小于5m ;② 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 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 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 入稳定分布的地层;③ 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 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④ 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⑤ 在上述规定深度内当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 勘探孔深度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⑥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 重压力20%的深度;对于高压缩性土层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 10%的深度;⑦ (不记,仅了解)建筑总平面内的裙房或仅有地下室部分 (或当基底附加 压力p0< 0时)的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但应深入稳定分布地层,且根 据荷载和土质条件不宜少于基底下 0.5〜1.0倍基础宽度;⑧ (不记,仅了解)当需进行地基整体稳定性验算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 根据具体条件满足验算要求;⑨ 当需确定场地抗震类别而邻近无可靠的覆盖层厚度资料时, 应布置波速测试孔,其深度应满足确定覆盖层厚度的要求;⑩ 大型设备基础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