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严师出高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425981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也谈“严师出高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也谈“严师出高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也谈“严师出高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也谈“严师出高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也谈“严师出高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也谈“严师出高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也谈“严师出高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也 谈 “ 严 师 出 高 徒”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崇尚“严师出高徒”。长期以来“严师出高徒”被看成是教育的训言。不可否认,历代“严师”确实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其实现代人误解了“严师出高徒”这句名言。理解这句话的基点站错了。其中“严师”一词是指能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质朴方正,学识深厚,不怒自威,自然为人爱戴。而不是仅凭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提要求、搞检查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也是要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榜样,作楷模,在润物细无声中一点点感染、教化学生。这种教育才是育人的教育,才是正确的教育之路。一、家长对“严师”的期待 每每有家长到学校,或是用其他方式联系,总对任课教

2、师说:“麻烦你对他/她更严些。”新生入学时,更是要挑一个“管得更严的老师”。然而以前的“严师”,不外乎动辄耳光、竹杆、篾片,面壁、俯卧撑、下蹲、马步、蛙跳、跑操场,否则无非言语尖酸刻薄、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现在看来,这样的“严师”,是在体罚学生,是没有师德的,体罚学生,是被严禁的。严格并没有错,问题在于严要严得有“度”。严师之所以能出高徒,是在于老师有较高的教育技能及良好的自身素质,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当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学生是对“严师出高徒”的误解。人们常常误解热爱学生就不要严肃,其实任何有慈爱

3、之心的老师在面对学生违反纪律、思想行为不符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时候,他们都会给予严肃批评。二、“严师”对学生的好处一个老师的严厉,对于懒散的学生来讲是一剂良药,因为学生的自控力不强,很少有学生能做到主动学习,老师要求严格,能让大部分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严师”是需要的,没有严厉的鞭挞和逼迫就没有自觉性的学生是不会成才的。但严厉是要讲究方式和限度的,一个不讲究方法、一味逼迫或是偏激偏向的老师是缺乏师尊的老师,不但让学生产生反抗心理,甚至会给学生的心理制造阴影。三、“严师”一定能出高徒吗?孔子,被奉为“至圣先师”,教育教学中的“严”都应该是从他开始的吧?然而,他有三千弟子,为什么也只有七十二贤人呢

4、?再说,他的弟子宰予,懒惰成性,昼夜贪睡,整日昏昏沉沉,以致给后世留下了“昼寝宰予”这样的成语,极言人之懒惰。孔子也对他发出了“朽木不可雕”的叹息。若严师出高徒,宰予是什么样的高徒呢? 四、所谓的“严师”的局限性以及对国家的危害所谓的“严师”在讲课时,说一,学生从不敢说二,一切跟着走,“一切行动听指挥”。试问: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还有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还有没有创新精神?严格有好处,但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没有自由发挥,就没有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人格的独立与尊严。富强文明的社会是由能够独立思考的公民组成的,而不是由奴隶组成的。西方一位哲人曾说:平时把自己的国民作为奴隶来统治,当国家

5、有事时却要让他们成为战士,那是不可能的。希特勒在总结其独裁心得时说:“不要让青少年有判断力。只要给他们汽车、摩托车、明星、刺激的音乐、流行的服饰就行了。剥夺青少年的思考力,根植他们服从指导者命令的服从心。让他们对批判国家、社会和领袖抱着一种憎恶。让他们深信那是少数派和异端者的罪恶。让他们认为想法和大家不同的就是公敌。”他还说:“不思考的民众是弄权者之大幸!”这些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独立思考的民众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有多重要。独立思考不是自然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是一种后天形成的社会人的基本属性。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有赖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具备承认独立思考是人的基本权利和属性的外部人文环境和制度保

6、障;二是个体具有看问题的独特角度、宽阔的视野、科学的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的方法和充分真实的材料。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基本都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形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训练科学的思维能力; 培养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方法。能独立思考才能有独立思想,有独立思想才能有独立人格,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才能有创新能力。诺贝尔获奖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在比较中美教育制度后认为:美国的科研新成果大多是由早期比较调皮的学生发明创造的,而中国早期听话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却无所作为。一个社会只有相当数量的人能够具有这样一种思想与心灵上的自由,真正的文明与进步才是可能的。16世纪的一位瑞士钟表匠认为:金字塔的建造者不可能是奴隶,一定

7、是自由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就必须学会“点到为止”的教学原则,不能为了考试获得高分,而把所有的话都说完,留给学生的只有记忆与背诵。这种“点死为止”的教学原则是对学生独立思考权利的粗暴剥夺,是对学生学习欲望的残酷扼杀。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要相信学生思维能力的可塑性,要把独立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学校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贯彻民主和自由的原则,使学生能在宽松环境下充分激发独立思考的欲望。五、“高徒”来自兴趣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教育学中也有句话:“外因要靠内因起作用。”还有句俗语,说的是“大腿不转,小腿拧烂”。我平常也总

8、是把“不是老师教好的,而是学生自己学好的”挂在嘴边。实践表明: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远远比天天在那死抠课本好,思想问题解决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甚至老师不用再去拿着课本对学生唧唧歪歪地费劲了。同在一间教室听老师讲课的学生,其表现并不相同:有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有的东瞧西看,心不在焉;有的神情焦灼,如坐针毡;有的则是满面倦怠,恹恹欲睡。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表现呢?这是由于学生们学习动机不同造成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有紧密的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的动力。为什么有的人看小说能废寝忘食,非一口气读完不可?为什么有些人看电影、电视那么入迷着魔,一分钟也舍不得丢开?这就是兴趣

9、的作用。六、也谈“严师出高徒”通过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悟出了一点点“严师出高徒”的含义,所以也学着先辈来谈谈“严师出高徒”的说法。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乐,乐而不乱。严中有慈,慈中有爱,爱而不宠。审势度量,严的有理,严中有道。也就是教育学上所说的和谐教育、寓教于乐。怎样才能做到这几点呢?首先,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思想素质方面:要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热爱学生,只有一个对学生有爱心的老师,才能处处严格要求学生。(二)、业务素质方面: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三)、了解学生,探讨学生的内

10、心世界,包括学生的体质、思想、兴趣、爱好、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情况。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相互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四)、还要学点哲学知识,以应对处理错综复杂的情况。教师具备了以上条件后,就是如何运用的问题了。运用时先要确定该项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哪些环节该严、该宽,什么时候该严、该宽、该慈、该爱、该乐;要严到什么程度,一定要把握好时机。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对学生严格要求,这是所有教师的神圣职责之一。但绝不可“严”而无方,“严”而无度,更不可因“严”失道,因“严”损德。一个好教师,除了以崇高的师德教育学生外,还必须懂得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到既能循循善诱,又会因材施教。只有

11、这样的“良师”,才能培养出“高徒”。 时代呼唤“良师” !教育教学论文也 谈 “ 严 师 出 高 徒 ”济南市平阴县胡庄小学付 延 玲附件12014年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论文申报评审表申报人姓名付延玲性别女职称职务小学一级教师工作单位济南市平阴县胡庄小学联系电话15854149501通信地址济南市平阴县胡庄小学邮编250400电子邮箱论文题目也谈“严师出高徒”论文摘要我国的教育崇尚“严师出高徒”, “严师”一定能出高徒吗?所谓的“严师”,使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没有创新精神;“高徒”来自兴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做到:和谐教育、寓教于乐;教师具备了哪些条件,才是一位“良师”?原创性声明本人承诺,申报评选的科研成果是本人独立完成的作品,因抄袭或剽窃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自负。 申报人签名:付延玲专家评审意见一审二审奖次签名奖次签名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