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名词解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425593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的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微生物的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生物的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的名词解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伴孢晶体 P27 少数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2、L型细菌 P17 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3、古生菌 P16 称又古细菌,是在一个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大多数嗜极菌,包括极端嗜盐菌(P124)4、菌物界 P41 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5、子实体 P56 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

2、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气生菌丝体主要特化成各种形态的子实体。6、锁状联合 P60 形成缘状突起而连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7、二级菌丝 P60 不同性别的一级菌丝发生接合后,通过质配形成了由双核细胞构成的二级菌丝。8、包涵体 P65 包涵体是病毒在增殖的过程中,常使寄主细胞内形成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变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多为圆形、卵圆形或不定形。一般是由完整的病毒颗粒或尚未装配的病毒亚基聚集而成;少数则是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不含病毒粒子。9、温和噬菌体 P73 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能与宿主细胞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3、,不引起细胞裂解(溶源性)。10、溶源菌 P73 温和噬菌体的宿主即溶源菌11、类病毒 P77 指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12、生长因子 P85 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13、基团移位 P89 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其特点是溶质在运送前后还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因此不同于一般的主动运送。14、选择性培养基 P97 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15、鉴别性培养基 P98 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

4、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16、次生代谢产物 P142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是指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物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所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学物。17、ED途径 P105 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糖酸(KDPG)途径,这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18、发酵 P113 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

5、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19、异型乳酸发酵 P114 通过HMP途径的发酵。凡葡萄糖经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和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20、生物固氮 P133 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21、石炭酸系数 P179 指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碳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22、同步生长 P152 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23、连续培养 P57 又称开放培养,是相对于上述绘制典型生长曲线时所采用的那种单批培养或密闭培养而言的。连续培养是在研究典型

6、生长曲线的基础上,通过深刻认识稳定期到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而实现的。具体地说.24、恒化器 P158 是一种设法使培养液的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装置。25、恒浊器 P158 是一种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器。 26、质粒 P197 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分子,即cccDNA。27、F因子 P199 又称F质粒,是E.coli 等细菌决定性别并有转移能力的质粒。28、营养缺陷型 P202

7、/221 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能力,因而无法再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称为营养缺陷型。29、准性生殖 P234 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30、溶源转变 P229 当正常的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上,而使宿主获得了除免疫性外的新遗传性状的现象。31、Ames试验 P215 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3

8、2、光复活作用 P212 把经UV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就可出现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33、互生 P259 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34、拮抗 P264 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35.、大肠菌群 P98 包括E.coli 、Enterobacter aerogenes (产气肠杆菌)和Citrobacter (柠檬酸杆菌属)等一些G-、无芽孢、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兼性厌氧杆菌。36、BOD5 P271 即生化需氧量,又称生物需氧量,是水中有

9、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一般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其单位为mg/L)37、类毒素 P287/308/332 若用0.30.4%甲醛溶液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原有免疫原性(抗原性)的生物制品。38、半抗原 P306/307 凡缺乏免疫原性而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39、干扰素 P295 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dsRNA等诱生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活性、广谱抗病毒等功能的特异性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很小(约2.0104)。它的功能除能抑制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和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