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的评语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422817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作品的评语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书法作品的评语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书法作品的评语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书法作品的评语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书法作品的评语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作品的评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作品的评语(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作品的评语1. 对于书法怎样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一、用笔书法作为独特的传统艺术,其艺术的物化形态就是用笔来书写线 条,结字外型的。而书法艺术正是通过这种物化的手段达到制造意境、 表达感情的作用,正如康有为所说:“书法之妙,全在用笔。”康有 为认一篇书法作品的好坏,关键就在于对于用笔技巧的把握,而这也 是能够写好一幅作品的基础。晋代的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充分体 现了她对用笔的注重,一开篇就是对用笔的论述:“擅长笔力者多 骨不善笔力者多肉。”这句话的意思是:擅长用笔表现笔画线条力感 的人,他的字会显得骨力坚挺;而不擅长用笔的人,写出的字很简单 使线条流于疲软、乏力。王羲之更是认为:“

2、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 目,一画失节若勇士之折一肱骨。”意思是:一个字中有一个点写得 不好就像是一个美人坏了一只眼睛,一横没有写好就像是一位勇士断 了一条胳膊。二、结构一幅胜利的书法作品,笔法和字法是次要的,是书法美的基础, 但单独的笔画美不能直接构成书法的美。假如字的陈列如一堆乱柴火, 似一盘散沙,必定会使人眼花缭乱。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书法艺术是 以整个字消失的,因而以笔画为组成材料的汉字结体美是极为重要的。 “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关。”。这句话消失在启功先生的论 书绝句中意思是说写字的时候,如何把握字的结构是最难的,每一 笔的位置应当放在什么地方,每一个字的笔画应当如何结构是最重要 的

3、。这个道理很简洁:再美丽的笔画,只要附着在合理的“骨架”上 才能“锦上添花”。假如结构先已“失常”,就是用了王羲之、颜真卿 的笔法,这字也无法组合成美丽的外型。“一从证得黄金律,便觉 全牛骨宽。”一旦把握了结构的规律,写字的时候就会像庖丁解牛一 样游刃有余挥洒自若。黄金律是启功先生总结出的一套不同于传统的 把米字格的中心点作为字的重心的结字方法,它是把一个正方形方格 纵横各画十三个正方小方格,字的重心在“其上其左俱为五,其下其 右俱为八”,的这四个交叉点上。三、章法章法是书法作品重要的构成因素和表现手段。章法与笔法、结体 一起构成了书法艺术的三要素。这正是书法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别于 日常写字的

4、一个重要标志。章法就是支配整幅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 与行之间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使一幅字显现出全体美的法则。 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美,如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 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意思是,篆书崇尚动听圆通, 隶书必要精致严密,今草贵在流畅奔放,章草务求简约便捷。不同书 体都有不同的形质与情性。苏轼说“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谨”。 指的是写楷书时,不只点画要精到,更重要的是把点画写得和谐、美 丽、好玩味、有神态,真书写得灵动。四、“形”与“神”书法中“形”与“神”的统一,是书法艺术的精髓之一,形是神 的所生之地,因而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历代先贤都非常注意形的刻画, 如

5、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就提到:“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意思就是每 写一个字,都要通过这个字的外型来反映出这个字所应 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7613837 反映的那 些客观事物的抽象特征,而且不只仅是形似,更应当神似。卫夫人把 书道的本质,定性为客观事物物理之美,是典型的道法自然者的体现。五、韵提到书法的美,就不能不说草书的动势之美。索靖的草书势 对用结体的变化来表现动态美作出了如下描述:“骐骥怒而逼其辔, 海水窊窿扬其波”以及“玄熊对踞于山岳,飞燕相追而差池”草书结 体就如奔跑中的运动员一样,竭力打破平正稳定的体势,或上体前倾, 或上部后仰

6、,这种前倾或后仰打破了平正稳定而产生了动态美。2. 描写书法作品的好词好句有没有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描述书法、诗文酣畅浑 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描述书法笔势雄健潇洒.也代指挥毫写 字.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 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后用来比方作事 恰到好处.春蚓秋蛇:比方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 样弯曲.剑拔弩张:剑从鞘里拔出来了,弓也张开了.描述形势紧急, 一触即发.后也比方书法雄健,有气概.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 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 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

7、参“发凡起例”.力透纸背: 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描述诗文生动,深刻有力.挥洒自如: 如龙飞腾,似凤飘舞.原描述气概奔放雄壮.现多描述书法笔势活泼, 描述敏捷娴熟地书写,也描述栩栩如生的龙凤外型艺术.龙蛇飞动: 描述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 仙翁,壁上龙蛇飞动.”鸾飘凤泊:鸾:传奇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描 述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方进修生夫妻离散.鸾翔凤翥:翥:高高 地飞起.比方书法笔势飞动的姿势.美女簪花:描述书法或诗文风格的 娟秀多姿.入木三分:原描述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 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描述分析、描写、谈论的深 刻有力.近似的词力

8、透纸背,描述书法根伟贴切.铁画银钩:画:笔画; 钩:钩勒.描述书法又刚劲又美丽.信笔涂鸦:信笔:任凭书写.涂鸦: 比方字写得很拙劣,任凭乱画.后用“信笔涂鸦”、“涂鸦”描述书法 拙劣或胡乱写作.信手涂鸦:信:听凭,随便;信笔:任凭书写;涂 鸦:比方字写得很拙劣,任凭乱涂乱画.后来用“涂鸦”或“信笔涂 鸦”描述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也有人自称信手涂鸦,以示虚心的.。3. 书法作品是怎样评价的猪小戒旧房焕新老房装修专家为你解答一幅书法作品,放在我 们的面前,怎样评价、怎样读懂、怎样观赏,是我们每个爱好书法的 人尤其是业内人士应当晓得的问题。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 次之

9、,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他所强调的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我认为在读作品之前,心里首先要明确书法观赏的审美标准,这 是正确进行书法评价与观赏的基础。其次是要把握书法观赏的方法, 这是进行书法评价与观赏的关键所在。书法的审美标准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 的书法空间结构;“神”次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一)书法的点画线 条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笼统,所构成的书法 抽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涵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别的要求。要求具有力气感、 节拍感和立体感。1、力气感 点画线条的力气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 方,教导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

10、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特地的讨论,他指 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二“点画势尽,力 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现力度。需要留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 视两头行笔。两头行笔必需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 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 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依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外行草书中,千变万 化。观赏时,既要留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留意中段能否浮滑轻 薄。2、节拍感节拍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凹凸、强弱、长短的变 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

11、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 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 点画线条产生了节拍。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愈加强了书法中 点画线条的节拍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拍感较弱,动态的 书体行书、草书节拍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3、立体感立体感是 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值其中, 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 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注重。但是,我们不难发觉,在书法创 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外行草书中,侧锋 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

12、,更是随处可见。(二)书法的空间结构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照汉字的形体和笔顺 准绳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构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 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全体的规划三部分。1、单字的结体单字的结体要求划一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 这样,才能在平正的基础上留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抽象自然,于 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2、整行的行气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构成“连缀”, 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 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 气还应留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真假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拍 感。这

13、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3、全体的规划书法作 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 并由此构成了书法作品的全体规划。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 相生;参差参差,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 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崎岖跌宕。(三)书法的神采意味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 神采是教导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显露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 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 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规划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 提和基础;因而,书

14、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 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一直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高境界。书法中神 采的获得,一方面依靠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 面,只要创作心态恬淡自若,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 真情至性,融进本人的学问修养和审美趣味。书法观赏的方法书法观赏同其他艺术观赏全都,需要遵照人类熟 悉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于书法艺术的特别性,又使书法观赏在方法上 表现出独特性。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从全体到局部, 再由局部到全体书法观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 术风格有一个也许的印象。进而留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能否法意兼

15、备,生动活 泼。局部观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初次欣赏获得的“也 许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留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能否协调全都,作品何处精采、何 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二)把静止的抽象还 原为运动的过程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观赏时应。4. 古代人们对书法的评价王羲之说:“一点所失,若美人失一目。一画之失,如勇士失一肱。不行不慎”唐太宗赞王羲之其字“烟 霏洁露,若断而连”,赞王献之的字:“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神光 离合,乍阴乍阳”。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他的书法秀美高雅,而有人却站在壮丽 的立场上说他的作品“虽圆丰妍美,乃乏神气,无

16、戈戟钻锐可畏,无 物象生动可奇”,“有女郎才,无丈夫气”。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古 今书人优劣评中,评钟蒜书法“如云鹊游天,群鸿戏海”,评王羲 之的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风阀”唐张怀璀在书论中 称书法是“无声之音,无形之象” “每书欲十迅五急、十曲五直、 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又说:“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 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每作一折,如 屈折钢钧;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 节拍自见。孙过庭在书谱中已经指出:“伯英不真,点划狼藉,元常不草, 使转纵横,乍显乍晦,若行若藏。” “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说:“柳公权师欧(阳询),不及远甚,而 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又说:“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祖”,“颜鲁公行字可教,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