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诗经里的饮食文化图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422371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古代诗经里的饮食文化图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我国古代诗经里的饮食文化图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我国古代诗经里的饮食文化图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我国古代诗经里的饮食文化图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我国古代诗经里的饮食文化图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诗经里的饮食文化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古代诗经里的饮食文化图(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古代诗经里的饮食文化 图禮記禮運云: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說明飲食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是人類生存的本能需求。在人類文明體系裡,飲食具有自然與文化雙重意義。詩經中有不少以飲食為題材的詩篇,反映出當時飲食活動的歷史風貌,為時代背景提供形象生動的歷史教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中有徭役诗、爱情诗、战争诗、婚恋诗、燕飨诗等,其中燕飨诗占了相当的比例,从诗经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窥见先秦时期的饮食文化,包括丰富的食用原料和精细的制作方法等。饮食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特别是中国的

2、饮食在世界上都有相当的地位,独成体系,诸如饮食结构,原料,烹饪方法饮食用具和礼仪等。那么我们不妨从诗经中追溯中国的饮食文化的早期源头。古语云:“国以食为本,民以食为天”,诗经中大量宴饮、祭祀、渔猎、农事诗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内容,反映了周代和春秋时期的饮食习俗,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源头,有许多饮食文化习俗仍为今人所传承。一丰富的饮食原料饮食原料是饮食生活的基础,只有饮食原料丰富,才能使饮食品种多样,实现饮食文化的发达,诗经时代饮食原料已经很丰富了。(一)丰富的谷物五谷俱全我国自进入农业社会以后,就以粮食为主食。古代的粮食种类有稷、黍、麦、菽、麻、稻,合称“六谷”。从诗经时代来看,主要

3、的作物是“五谷”。“五谷”周礼天官疾医云:“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说五谷是指麻、黍、稷、麦、豆五种谷物,此外还有“六谷”“九谷”之称。诗经中还是以五谷为主,如王风黍离中写道:“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黍,糜子,今称小米。邶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我乘车奔驰在田野上,两边是生长茂盛的麦子。又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豳风七月云:“菽稷重穋,禾麻菽麦”“十月获稻”可谓六谷俱全。(二)品种繁多的蔬果1蔬菜尔雅释天曰:“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可见蔬菜和谷物同样重要。从诗经中所反映的蔬菜种类来看,有采集的野菜,也有人工种植的蔬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野

4、菜的种类远远超过人工种植的。如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卷耳,就是苍耳,嫩苗可以吃也可以入药。再如召南采蘋:“于以采蘋,南涧之滨。”蘋,也是一种野生的水菜,可食,等等诸如此类的。可以说当时是野菜漫山遍野,只要知道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采摘就好了。如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去哪里采摘苦菜?要去首阳山顶。但是并不是说野菜是当今社会认为的那样上不了厅堂,而是大部分士大夫以及周天子、诸侯日常生活及宴饮、祭祀时所用的佳肴原料。当然当时还有韭菜、冬瓜之类的种植蔬菜。如豳风七月:“献羔祭韭。”韭,就是韭菜。2瓜果瓜果不仅是现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也是诗经时代人们重要的食物。诗经中重要的瓜

5、果有梅、沙棠、栗子、棠梨、山梨、枣、桃、猕猴桃等。如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再如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终南何有,有纪有棠”等等,由此可见,诗经时期的水果是十分丰富的。3鲜美的鱼、肉诗经中涉及的动物有九十多种,所以可食的肉类十分丰富,从家畜到野味应有尽有,有的是狩猎得来的野兽,如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貆,兽名,特,指大兽。这些野兽是当时人们猎来的野兽,是当时人们实用的肉类,有的则是饲养的牛、羊等。豳风七月:“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羔羊,即小羊羔,这里指杀羊羔,登上公共场所去祝寿。鱼也是诗经时代人们食用的主要肉食,如陈风衡

6、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鲂,鱼名,即鳊鱼。它和鲤鱼,当时被人们认为是最好吃的鱼,还有很多鱼的种类不一一列数。二酒文化基本成型礼记效特牲第十一中说:黔熬在施舍时“左奉食,右执饮”。原因是“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所以古人吃饭离不开饮料,特别是酒。1酿酒原料从酿酒原料来看,最主要的是谷物,如稻、黍等。此外枣也是酿酒的好原料。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可见枣核稻都是酿酒的首选。2酿酒的种类在酒中,有醇酒和甜酒之分。如周颂丰年中的“为酒为醴”,醴,是一种甜酒。3饮酒习俗(1)日常饮酒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开心或者忧苦,都会饮酒来庆祝或者消愁。诗仙李白就是一个典型

7、的例子,同样早在诗经时期,人们已经发现了酒的这个作用。郑风叔于田写道:“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这是一首赞美猎人的诗,我们可以看见作为一个狩猎者生活中是少不了酒的。在这一点上,后人许多都有其相仿,如李白的将进酒,可见有时候,文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继承性和相通性。(2)践行饮酒送姑娘出嫁就算是一种践行,如邶风泉水:“出宿于泲,饮饯于祢。”郑笺:“饯,送行饮酒也。”这里指姑娘出嫁喝酒。(3)宴会饮酒无论是在讨论诗经的饮食文化还是在探讨酒的问题,都不能离开一种类别的诗,那就是燕飨诗。所以宴会饮酒在诗经中显得尤为突出,我们不仅能窥见当时的酒文化,也可以就此了结当时的燕飨礼节。小雅鹿鸣:

8、“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始终描写了用美酒敬宾客时,宾客喜盈盈的场面。我国两千年前的国宴盛况诗经小雅有74首,每十首一章,比如以鹿鸣开头的十首,就叫鹿鸣之什。编排没有规律,似乎是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的。胡乱读了一章,味同嚼蜡。重新组合了一下,按宴飨诗、战争诗、怨刺诗归类。这样再一读,舒服多了,也有趣多了。宴飨诗,大致有这二十首左右。鹿鸣天保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吉日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頍弁宾之初筵桑扈鱼藻瓠叶车舝粗粗读完,满纸酒香。合上书,发现酒从纸里洒出来,背后杯倾人吠一片喧哗。那个时候白酒还没有,都是米酒。那要喝多少,才能醉成那样?小雅中的宴飨诗,大部分是周王宴请群臣,也有一

9、些公侯贵胄之间的酬酢往来。宴请的规模、场面、嘉宾、表演、饮食,都不寻常。结合南宋画家马和之的小雅鹿鸣之什,当时的宴饮,场面宏大,台阁轩昂。周王端坐中间,群臣分列两旁,各有三四排嘉宾。殿下有三排乐师席地而坐鼓瑟鼓簧。左右拱手侍立者,唱诗者,承礼者。觥筹交错间处处有礼仪大国的风范。比如今的圆桌面少了些热闹,多了份优雅。这幅画面就是宴飨诗里最有名的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有些人常常把画面两侧的鹿鸣图截去,其实,“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不仅仅是起兴,王室之外,正是大片广袤的植被。乐声悠扬,穿透山林,成群麋鹿,低头觅食,仰头和鸣。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场景既真实

10、又感人。好玩的是“鼓瑟鼓簧,承筐是将”,周王在宴会上送给嘉宾的礼物,用筐装,用车载。配上鼓瑟吹笙,满场颂扬的乐声,这样庄重典雅的送礼环节,也是蛮诚惶诚恐的。“雅”,是王室直辖范围内的音乐,曲正文雅。然而读天保,通篇六章称颂君王“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小雅的创作年代已经是西周末年了。王室衰微,诸侯虎视眈眈。这样的唱词叫人想起周星驰:我对你的景仰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黄河泛滥之一发不可收拾异曲同工。鱼丽南有嘉鱼两首,写那时宴会上的美味,“鱼丽于罶,鲿鲨、鲂鱧、鰋鲤。君子有酒,旨且多。” 鲿鲨、鲂鱧、鰋鲤,基本上就是如今的昂公鱼、鲨鱼、鳊鱼、黑鱼、鲶鱼、鲤鱼

11、各种鱼啊,各种做法,我估计鱼翅这道菜也有了。这两首宴享诗不仅夸赞鱼的品种多、数量足,还有“君子有酒,旨且多。”就是酒甜,好喝。酒多,管够。“君子,有酒,旨且多”,简短有力,豪迈有声。但以西周贵族一向自律的谦逊和儒雅,怎么觉得此处“君子”有点土豪呢。后来的大部分宴飨诗里不闻琴瑟之音,没有既见君子,开始豪吃豪饮之后,场面就更有趣了。宾之初筵,出现了史上第一个醉汉。“舍其坐迁,屡舞仙仙。”这词挺美的,起舞仙仙。想来参加宴会的都是王侯,自然贵族风范。古代男子又是轻袍缓带,衣袂飘飘。一旦起舞,何等风姿绰约,赏心悦目。只是此时的他喝多了,再细看他如何“屡舞仙仙”:“侧弁之俄”帽子歪了;“载号载呶”嘴里胡言

12、乱语;“乱我笾豆”一手打翻了酒,一脚揣倒了座椅;“不知其邮”行为举止完全无意识了;“威仪抑抑”刚才那个正襟危坐,庄严持重的嘉宾呢,还是一个人吗?从男神到男神经,就这么任性。西周的诗人也有才,把个醉汉,形容为“屡舞仙仙”。听说过距离产生美,见过醉态产生美的吗?两千多年前的诗人,醉得也厉害了。莫非醉的是周王本人?曲笔、委婉,不说理、不评价,只写看到的。这就是小雅的特点。只是,笔雅,耐不住人俗。不要小看文字的魅力和功用。诗经中的很多句子比喻成为后世的滥觞。品着小雅中的满纸酒香,后世文人,三分醉意,写“人面笑桃花”,七分醉意,得“醉舞诗狂渐欲魔”,“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你以为“李白斗酒诗百篇”,其

13、实他醉了一样是“长安市中酒家眠”酣睡如泥。只是这份酒胆,酒趣,被放大了太多。若当年小雅的诗人用笔狠一点,该骂就骂,该责就责,没那么委婉,把“屡舞仙仙”换成“屡言吠吠、屡噪蝇蝇、屡鼠扰扰”之类的。或许天下嗜酒之人就会有所忌惮多了。在尊卑有别、上下森严的奴隶社会里,宴饮之初,只是缓和了这种紧张的氛围。琴瑟之旁,美酒也只是品味。后来渐渐暴饮暴食,以致于丑态百出。再后来,无酒不欢,不喝酒不成事,习惯至今。人类文明总是朝前的,酒文化,似乎从没进步过。这一场醉舞,绵延了两千多年,是谁的错?(4)祭祀用酒祭祀时,献给神主的有清醇的美酒、香饭和黄牛。大雅旱麓歌颂周文王祭祖得福,诗中写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

14、”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用粮食酿成醇美的甜酒,献给祖先,等等之类的祭祀文章,酒成为诗经时代重要的祭品之一。三美食的烹饪中国美食在世界都是有其特色的,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做法是花样百出,我认为我们不得不归功于我们祖先的不断努力了,那我们就从诗经中看看先秦时期的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烹饪技巧。我国传统菜肴的烹饪方法有煎炒烹炸几十种,诗经常描写的燔、烈、炮、炙等比较早的烹饪方法。小雅瓠叶说:“有兔斯首,炮之燔之”,“燔火炙之”,燔,将肉放在火里烧烤;烈,将肉贯穿起来架在火上烤;炮,用烂泥包着带毛的整兽在火里煨熟。后来还有做肉片汤和肉酱的。要想做出美味的饭菜,少不了调味品。古人烹饪讲究五味

15、调和,五味指咸、酸、甜苦、辛,先秦时期最早的调料品就是盐,但提到的不多。酸味主要取于梅子,即召南摽有梅中的梅,郭璞注:“古代和羹之梅”,梅里含果酸,可以去腥,软化肉组织。甜味是用饴调出来的。在调味时加入一些芳香材料也可以提高菜肴质量,诗经中描写的香料有椒、苓等。唐风采苓云:“采苓采苓,首阳之巅。”苓,即甘草,味甘。正是之类种种,使古人们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四饮食器具饮食还需器具,广义的饮食具除了人们直接使用的餐具外,还包括炊具和储食之器。诗经时代,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加之人们对饮食器具的重视,遂使各地质地的食器详尽出现,不但名目繁多,形式多样,分工专门化。诗经中所反映的烹饪器主要是鼎,古代的鼎常见的是三足两耳,主要用来煮食物。刀,也是厨房不可缺少的工具。小雅信南山:“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正义释云:“刀有鸾者,言割中节也。”鸾,即铃也,谓刀环有铃,其声中节。可见,当时的刀具已经注重装饰了。诗经中的食器主要有笾、豆、大房、筐、莒等。笾和豆,皆是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