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阅读附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42231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阅读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阅读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阅读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阅读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阅读附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阅读附答案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开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弛缓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示例,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的契丹族、建立金的女真族、建立元的蒙古族及建立清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

2、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涵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

3、。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开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奉献中华民族的智慧。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效劳。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那么。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那么,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由孔子创立、

4、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标准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标准;礼制既有教化成效,又有法制标准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到达“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人民日报2022年03月25日1以下对中华礼制的表述,不合乎原文内容的一项

5、为哪一项3分A中华礼制历史悠久,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B中华礼制能起到弛缓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C中华礼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在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身,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合乎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孔子所称颂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都体现了中华礼制注重道德涵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的内在精神。B中华礼制在历

6、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效劳,自然会包含一些糟粕,但这并不影响其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的趋势。C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礼记进一步提出的“时为大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那么。D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因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评,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3以下对本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办法,列举了我国历史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B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进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形式,“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C本文第四段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及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是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D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开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是,正反比照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参考答案:1.B2.D3.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