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外念书≠接受好教育.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42056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去国外念书≠接受好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去国外念书≠接受好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去国外念书≠接受好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去国外念书≠接受好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去国外念书≠接受好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去国外念书≠接受好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去国外念书≠接受好教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去国外念书承受好教育去国外念书承受好教育去国外念书承受好教育最好的教育是不花钱的教育艾玛 中国青年报 2023年07月09日 12 版 高考完毕,新的一批考生和家长来到了十字路口。在国内升学,还是去海外,或者去_澳门? 在高考升学的十字路口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这里,我想先向大家讲述几个小故事: 杨是个来自普通工薪家庭的女孩,她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今年,她高中毕业,前不久,她被一所美国名校录取,获得该校全额奖学金。我认识她是在她念初三那年的一场英语演讲比赛上,她给我的印象是:认真、执著、刻苦。后来,我知道了杨是在一所重点初中念书,成绩优异,英语尤为突出。杨之前读的是很普通的幼儿园和小学,她的家庭

2、条件决定了她的父母无法为她提供优越的教育条件。杨在高三时决心报考美国的大学,为此,她放弃了国内的高考,全力为报考美国大学作准备,甚至,她只身前往美国,参加了大学招生面试。 李是个18岁的男孩,家境优越,一切正常和顺利的话,李今年应该赴美国念大学。李初中毕业时,他的父母为他选择了国内某所重点高中的国际班,并为他在校外报了英语培训班,还请了英语私教,父母一切的努力就是希望儿子学好英语,可以适应国外大学的学习。遗憾的是,李今年不能按原定方案赴美念书,他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仍停留在初中程度,他很迷茫,没有自信,他的父母也感到矛盾和困惑。 刘和张都是在国内普通高中念高三的男生,成绩中等,他们的父母都在

3、犹豫是否把他们送到国外念大学,他们都来自富裕的家庭,父母有才能承当他们出国念书的费用,但这两个男孩态度一致地表示要留在国内参加高考,读国内的大学,在大学进步自己的英语程度,再考虑出国读书的事情。他们的父母也都支持了孩子的决定。 作为教师,我非常欣赏、喜欢杨这种类型的孩子,他们有明确的目的,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他们会整合和调动能为他们利用的教育资,他们的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快乐的。李是一个典型的还没有长大的孩子,他的父母尽可能地为他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他的父母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孩子,假如孩子缺少学习的动力,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刘和张是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典型,他们开场有了自己的主

4、张,可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们内在的学习诉求正在萌芽。 听了以上几个故事,大家也许可以建立几个方面的印象: 高考的选择,不是哪里的大学好,就可以去哪里,不管你有多少钱,孩子的根本条件摆在那里,不是孩子聪明不聪明,而是十几年教育的结果。 学习是孩子的学习,孩子自身的动因远远超过环境的重要性。 客观评价孩子当前的情况,尊重孩子的意见,最终的选择是属于孩子的,只要他对将来的人生道路负责了,不管如今选择了什么,将来都是光明的。 从高中到大学的转折,是广阔人生的一个阶段,不是全部,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承受着考验,允许并鼓励他们自省,使这样的一次转变成为他们成长的一个时机,帮助他们将来的人生开展。 文化

5、碰撞要么产生火花 要么两败俱伤 当出国留学成为流行时尚,风险也便随之而来:一方面,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合适去国外念书,尤其是当家长抱着逃避的心态时。事实上,去国外学习的压力不会比国内的小,因为在国内,孩子是用母语学习,和同学、教师的沟通不会有语言上的障碍,而在国外,孩子需要面对的除了学习本身的压力外,还有语言差异、文化差异、生活方式差异等新的压力。家长和孩子是否真的作好了准备?另一方面,不是去国外念书就是承受好的教育。教育和文化相关,在孩子还没有建立对本民族、本国文化的根本认知和情感时,父母把他们送到国外承受教育,很可能使这些孩子成为“飘浮”的一代,既融入不了所在国的主流文化,又没有本国的文化根基

6、,无论到哪里,都产生不了归属感,这对孩子和对国家、民族都是一种伤害。 我并非不认同出国留学,我不认同的是出国留学就能成才的态度。当前,很多人都有“流行病”,就是看流行什么就做什么,好似你不这么做,你就落伍了。出国留学也是如此! 去年暑假,在上海的一个夏日学校SUMMER SCHOOL,我应邀到一位美国社会学教授的课堂给回国休假、顺便参加课程修学分的中国留学生作了主题为“文化与人生修养”的演讲,我和留学生们分享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其间,有一个睡眼惺忪的男生提问:“个体的意义是什么?”他的问题让我眼前一亮,我意识到,这些留学生正在面临着一些困惑,于是,我对个体所面对的困惑和困惑中所蕴藏的

7、时机作了阐释。完毕的时候,学生们围拢过来,和我热烈地讨论。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这些学生都已经在美国有至少两年的学习经历,他们充满热情,他们思想自由、独立,他们相信梦想,他们追逐理想,我被他们感染了,我巴不得使出浑身解数,把我所知道的文化知识全部教给他们。文化的碰撞要么产生火花,使碰撞的双方都得到升华;要么两败俱伤,撞得伤痕累累,体无完肤。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有开放的态度,我们需要走出去,但我们也需要使自己变得强大。 最好的教育是不花钱的教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教育的探究,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们得时不时地转过头,往后看看我们走过来的路,我们也得时不时地伸长了脖子,

8、看看前面的路,当然,最重要的还有,我们如今脚下的路。 在很长的时间里,教育开展和经济开展严密相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国家的教育投入增大了,我们建立了一批硬件设施齐备的现代化校园;从个体的家庭来说,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随着收入的增长,对教育的投入也增大了。我们看到的是,家长不计价格,努力为孩子争取好的教育条件,周一到周五,孩子上学,周六周日,孩子上培训班,孩子的成长空间被局限在课堂里。 当我们不缺钱了的时候,我们便追请教育的品质。但你知道,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吗?最好的教育是不花钱的教育! 不花钱的教育从哪里来?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首先,我们都得学习,学习自我的完善,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化;其次,从社会的有识之士开场,为身边的孩子开拓学习的空间,成人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都是给孩子的绝好的教育素材;第三,社会化的教育效劳体系需要建立起来,社区、企业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和体验的场所;最后,关于学校的课程,需要增加学生自我认知、生存生活技能、社会效劳、理论训练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丰富,使他们可以尽早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获得成长的动力。 假如那样一天可以到来,当我们再面对选择,何去何从,我们都会有更准确的判断,更果断的选择。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