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一中2016年5月四模语文考试卷模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419478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台一中2016年5月四模语文考试卷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台一中2016年5月四模语文考试卷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台一中2016年5月四模语文考试卷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台一中2016年5月四模语文考试卷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台一中2016年5月四模语文考试卷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台一中2016年5月四模语文考试卷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台一中2016年5月四模语文考试卷模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台一中2016 年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命题:陈文君闫文义 巨利宁 陈晖时间 2016.05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第卷阅读题( 70 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论述 20 世纪最初三十年中国小说转型中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所起的作用,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研究对象不只很少提供可资直接引用的论据,反而冒出许多反面的证词。也就是说,新小说家不大论及他们接受西洋小说的影响,而强调其与传统中国小说的联系;反之,“五四”作家则大都否认他们的创作与传统小说有直接的联系,

2、而突出域外小说的影响。关键不在于对吴趼人、林纾或者鲁迅、叶圣陶的说法加以辩证,而是必须说明,为何那么多真诚而且精明的作家,会同时产生这么一种显而易见的“错觉”。 除了策略的考虑, 作家们之所以不大谈论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主要原因在于, 这种“转化”,是在作家不自觉的状态下完成的。 对于“五四”作家来说,幼年时代熟读经史、背诵诗词,以及明里暗里翻看三国水浒,只是一种必要的人文修养,或无功利的娱乐,并没想到从中学习什么写作技巧。而青年时代如痴如醉地啃读域外小说,却颇具学习借鉴之心。这就难怪他们创作小说时,理直气壮地以域外小说为榜样。偶尔也会师法“传统”,但有意无意间将其西洋化进而合理化。一方是无意中

3、接受,一方却是有意去模仿。尽管后世的研究者可能对那无意中接受的观念如何歪曲模仿的对象、限制模仿的效果更感兴趣,“五四”作家则大多只意识到后者而忽略了前者。还不只是前者“得来全不费工夫”,故视而不见,后者“踏破铁鞋无觅处”,故弥足珍贵;更因为传统文学更多地作为一种修养、一种趣味、一种眼光,化在作家的整个文学活动中,而不是落实在某一具体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无疑,具体而可视的“手法”,比起抽象而隐晦的“趣味”,更容易为作家和读者所感知。 新小说家的情况恰好相反。梁启超、吴趼人、刘鹗等人的实际创作,已经突破了旧的格局,可仍喜欢使用传统的批评术语。大家似乎都有“以中化西”的愿望,只不过不像林纾表达得那么直

4、白而已。在借鉴域外小说技巧的同时,尽量在传统文学中寻找对应物;一旦证明古已有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共12页第 1页之,用起来自然更得心应手。接受外来文化,本来就有重新选择、解释传统的权利,“以中化西”也无可厚非, 只要不过于离谱。可这么一来,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并没接受什么新东西,只不过是“出土文物”。殊不知“文物”之所以“出土”,也必须借助新的眼光。不理解这一点,单从言论及术语判断,新小说可能显得很旧。 也许更重要的是,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接受的不仅仅是中国古典小说,而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单从小说的承传,确实无法说清从儒林外史到狂人日记的嬗变。只有将其置于20 世纪初整个文化

5、变迁的大背景下,才能纠正上述并不轻微的“错觉”。 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汇中演进的中国小说,既不可能完全固守传统,又不可能被西方小说所同化,而是在诸多个平行四边形的合力作用下蹒跚前进。(选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不大谈论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作家们之所以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谈论得少:从自身层面讲,有出于策略的考虑;从受传统影响层面讲,主要是这种“转化”是在其不自觉的状态下完成的。B对于“五四”作家来说,他们对待传统小说与域外小说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是无功利性的娱乐,无意中接受;一个是带有功利性的借鉴,有意去模仿。C作家们通过不断地熟读、背诵、翻看等方式

6、将传统文学变成了自身的一种人文修养、趣味、眼光,并将其化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变成了下意识的行为。D相对于域外小说在“手法”上的具体且可视而言,传统文学则显得过于抽象而隐晦,这使得作家和读者不容易感知,而作为后世的研究者也未能幸免。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在对待传统小说与西洋小说的问题上,新小说家与“五四”作家的表现恰恰相反,前者强调其与传统中国小说的联系,而后者则突出域外小说对其影响。B梁启超等人的实际创作虽已突破了旧的格局,但仍喜欢使用传统的批评术语,这种表现是他们“以中化西”的愿望的体现,其中林纾表达得最为直白。C新小说家在借鉴域外小说的技巧时, 是有所选择的

7、, 般选择那些在传统文学中存在对应物的技巧,而在证明其古已有之后,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D在接受外来文化时,新小说家有重新选择、解释传统的权利, 但不可过于离谱地 “以中化西” ,即便这样其作品也容易给人造成“出土文物”样的错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研究对象不只很少提供可资直接引用的论据,反而冒出不少的反面证词,这些是在论述20世纪初中国小说转型中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所起的作用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共12页第 2页B对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产生重要影响的不仅仅有像三国水浒这样的中国古典小说,还有包括经史、诗词等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学传统。

8、C虽然单从小说的传承,无法说清从儒林外史到狂人日记的嬗变,但只要将这个嬗变置于 20 世纪初整个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就能将其说清楚。D在 20 世纪初东西方文碰撞与交汇中,中国小说的演进,既离不开传统小说,也离不开西方小说,准确地说,是以两者为代表的合力作用促成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柳敏,字白泽,河东解县人。父懿,魏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汾州刺史。敏九岁而孤,事母以孝闻。性好学,涉猎经史,阴阳卜筮 之术,靡不习焉。年未弱冠,起家员外散骑侍郎。累迁河东郡丞。朝议以敏之本邑,故有此授。敏虽统御乡里,而处物平允,甚得时誉。

9、及文帝克复河东见而器异之乃谓之曰今日不喜得河东喜得卿也既拜丞相府参军事俄转户曹参军兼记室每有四方宾客恒令接之,爰及吉凶礼仪,亦令监综。又与苏绰等修撰新制,为朝廷政典。迁礼部郎中,封武城县子,加帅都督,领本乡兵。俄进大都督。遭母忧,居丧旬日之间,鬓发半白。寻起为吏部郎中。毁瘠过礼,杖而后起。文帝见而叹异之,特加廪赐。及尉迟迥伐蜀,以敏为行军司马。军中筹略,并以委之。益州平,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迁尚书,赐姓宇文氏。六官建,拜礼部中大夫。 孝闵帝践阼 ,进爵为公,又除河东郡守,寻复征拜礼部。出为郢州刺史,甚得物情。及将还朝,夷夏士人感其惠政,并赍酒肴及土产候之于路。敏乃从他道而还。复

10、拜礼部。后改礼部为司宗,仍以敏为之。 敏操履方正,性又恭勤,每日将朝,必夙兴待旦。又久处台阁,明练故事,近仪或乖先典者,皆按据旧章,刊正取中。迁小宗伯,监修国史。转小司马,又监修律令。进位大将军,出鄜州刺史,以疾不之部。武帝平齐,进爵武德郡公。敏自建德以后,寝疾积年,武帝及宣帝并亲幸其第问疾焉。开皇元年,卒。临终诫其子等,丧事所须,务从简约。其子等并涕泣奉行。(选自周书柳敏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及文帝克 / 复河东见而器异之/ 乃谓之曰 / 今日不喜得 / 河东喜得卿也 / 既拜丞相府参军事/ 俄转户曹参军 / 兼记室 / 每有四方宾客/

11、恒令接之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共12页第 3页B 及文帝克复河东/ 见而器异之 / 乃谓之曰 / 今日不喜得河东/ 喜得卿也 / 既拜丞相府参军事/ 俄转户曹参军 / 兼记室 / 每有四方宾客/ 恒令接之C 及文帝克复河东/ 见而器异之 / 乃谓之曰 / 今日不喜得 / 河东喜得卿也 / 既拜丞相府参军事/ 俄转户曹参军 / 兼记室 / 每有四方宾客/ 恒令接之D 及文帝克 / 复河东见而器异之/ 乃谓之曰 / 今日不喜得河东/ 喜得卿也 / 既拜丞相府参军事/ 俄转户曹参军 / 兼记室 / 每有四方宾客/ 恒令接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卜筮

12、 ,中国古代预测吉凶的两种办法,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诗经卫风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一句,就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采用这两种具有迷信色彩的办法占卜吉凶祸福的现象。B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职位和职权在不同的朝代不尽相同,后又把中医医生称为郎中。C 居丧,又称守丧、值丧或丁忧,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丧期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以表示哀悼。按照居丧制度,父母之丧官员必须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D 践祚,指古代帝王继位。古代庙堂前有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 。有时也指大臣升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柳敏出

13、身名门,深受皇帝宠信。他的父亲做过高官,他也很受文帝的器重和信赖,先后担任一系列官职,并得到赐姓宇文氏的荣耀。B 柳敏博学多闻,讲究孝道。他广泛涉猎经史,学习阴阳等道术;他孝敬母亲,曾因母亲去世而悲伤过度,十日之间一半鬓发变白。C 柳做事中规中矩,尽职尽责。他长期担任尚书一职,凡是违背先朝典章的礼仪一律废止;他多年抱病工作,皇帝亲自去慰问他的病情。D 柳敏为人低调,严于律己。他卸任郢州刺史后,为了躲避当地人送行,另选道路回家;他临终前告诫后人,丧事所需一定要简单节约。7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敏虽统御乡里,而处物平允,甚得时誉。(5 分)( 2)及将还朝,夷夏士人感其惠

14、政,并赍酒肴及土产候之于路。(5 分)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共12页第 4页(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 题。上京即事(元)萨都剌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代出自蓟北门行(节选)(南北朝)鲍照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注】上京即上都。元代定今北京为大都,以在今内蒙古正蓝旗的开平府为上都,每年夏天移驾上都。此诗写于萨都剌在元顺帝元年赴上都公干时。蝟:刺猬。8. 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边塞场景有什么不同?分别展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5 分)9. 请简要分析代出自蓟北门行最后四句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