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摸底专项练习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419180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摸底专项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摸底专项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摸底专项练习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摸底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一、 按课文填空。(1)_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是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出的,歌颂了_ 、_ 和_ 。(2)白桦一课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白桦的美,白桦 _ 、_ ,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对白桦的赞美,包含着对 _的热爱,对_的炽烈情怀。(3)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_、_、_、_、_、_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二、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篱落疏疏一径深,_。2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_”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荞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的田园美景。3天上的风雨来了,_;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

2、_。4_,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5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老舍为我们刻画了性格的_猫和_的母鸡;在丰子恺笔下,我们看到了一只_的白鹅。三、 我会根据积累填空。1小王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总是不敢请教他人,我们可以用韩愈的名言“_,_?”来劝他。2这里的山从不同的位置观看形态迥异,真可谓“_,_”。(请填写诗句)3秋雨绵绵,气温骤降,但是小明不爱穿秋裤,你能用天气谚语劝劝小明吗?小明,“_,_”,赶紧穿上秋裤,别着凉了。4“人生自古悲别离”,但高适笔下的诗句“_,_?”却豁达乐观,让人对前途充满希望。四、 日积月累。1天行健,_。 2胜任者有力,_。 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_,_。4写出一句

3、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句子:_5在自制的书签上写一句你喜欢的格言:_五、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白鹅这篇课文,作者写出了白鹅_的性格特点。用“架子十足”“鹅老爷”这些词语,表面上是批评白鹅,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_。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是课文前三段的中心句,是对猫性格的概括“古怪”主要表现在有时老实却又_,有时贪玩却又_;高兴时_,不高兴时_;有时勇猛,有时又_。3母鸡一课中,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了”,是因为_。六、 课本链接吧。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_;心中的风雨来了,_。这首诗选自_,它的作者是_,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_的眷恋。2到哪儿去找这么

4、多的绿:墨绿、_、_、_、_、_、绿得发黑、绿得_。这段诗选自_(作者)的_,我想绿色可能还有_绿。3诗和_一样,_全在节奏。朱光潜4诗是人类向_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_的勇气。艾青5诗是强烈感情的_,它源于宁静中_的情感。华兹华斯七、 日积月累。(1)今天和妈妈来到黄果树景区,和一场秋雨不期而遇,冷风冷雨中,妈妈感慨说:“_,十场秋雨要穿棉。”(2)中国古诗词有的意境悠远,有的耐人寻味,有的富含哲理,如:和朋友告别的时候,我们可以说:“_,天下谁人不识君?”借用梅花和雪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时,卢钱这样说:“_,雪却输梅一段香。”(3)韩愈曾说:“_,孰能无惑?”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要善于质疑

5、,勤于思考。(4)贞丰双乳峰被称为“天下奇观”,从不同角度来看形态各异,令人不由得想起了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远近高低各不同”。八、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_,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_,形成一堵_。2._,小尾巴甩得滴溜溜。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_。3._,_。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九、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代诗人(_)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不同位置观看(_)的感觉。2.题西林壁 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_)-(_) (_)-(_) (_)-(_)3

6、.当横着把苹果切开时,你会看到一个星星的图案。但竖着切就看不见了。所以我们看待事物时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因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也许是各不相同的。课文中有一句诗正是这个意思:(_)。十、 回忆课文内容。1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_代诗人_,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_代诗人_,描绘了一幅_的田园风景图;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宋代词人_,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达作者对_的喜爱。2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_、_、_、_的生活。3天窗描写了在乡村里一个_

7、般的玻璃天窗在不同的_和_里给孩子们带来的_和_。孩子们通过小小的一扇天窗,对外面世界的_和_,让孩子们的心灵更加灵动和美丽。4三月桃花水把阳春三月的河水比作_;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_还贵,比_还亮,美得让人沉醉;抒发了作者_。十一、 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_;那声音如同_,好像_。2去年和爸爸一起登山游玩,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我不禁想起了王维的诗句“_ ,_。”3弟弟在读书的时候不喜欢问问题,总觉得书中的道理自己都已经明白了。我想用尚书中的“_,_”这句话来劝弟弟改掉这个坏毛病。4有时候话说的太直不太好,伤人感情,俗话说得好“_ ,_。”说话也是门

8、学问。5春宵一刻值千金,_。6_,绝知此事要躬行。7富与贵,_,_,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_,不去也。十二、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一场秋雨_, 十场秋雨_。2.即使是聪慧的人,也是要学习和向别人求教的,正如汉代王充所说:“智能之士,_,_。”3.读诗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_”描绘的是暮江景色,“返景人深林,_”描绘的是深林余晖;读诗也能让人领悟到深刻的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_”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4.我们跟随课文欣赏了许多美景:有被称为天下奇观的_,有巴金笔下夜空中的_;我们还认识了许多神话人物:有_的精卫,有_的盘古,还有_的普罗米修斯。十三、

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反映农村夏季景物特点的诗句是“_,_。”2宿新市徐公店中描写儿童追逐蝴蝶嬉戏场面的诗句是“_,_。”3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描写三个儿子活动场面的句子是“_,_。_,_。”十四、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_,_。”这句话告诉我们: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2童年的乐园随处可见,可以在小路上,“_,飞入菜花无处寻”;可以在溪头,“最喜小儿亡赖,_”;可以在乡间田野中,“梅子金黄杏子肥,_”;还可以在雨过天晴的路旁,“炫耀着_,一下子_;_的小白菊,_”。3艾青说过:“诗是人类_,诗给人类_。”而诗词往往都寄托着诗人强烈的情感,毛泽东主席

10、借“_,犹有花枝俏”来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罗隐借“_,为谁辛苦为谁甜?”来赞美劳动人民蜜蜂般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十五、 课文精彩内容回放。1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宋代词人_。词中通过描写茅檐、青草、翁媪、三个儿子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乡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_的思想感情。2天窗叙述的是孩子们借助自家的那一方_观看屋子_,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接触和了解_的强烈愿望。3_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_图,文章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来描写“水之美”和“生活之美”,抒发了作者对_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十六、 诗句、名言积累。1诗和音乐一样,_。朱光潜2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_。英国华兹华斯3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_,_?(蜂)4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