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设计创新教育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结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418972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设计创新教育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结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设计创新教育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结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设计创新教育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结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设计创新教育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结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设计创新教育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结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设计创新教育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结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设计创新教育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结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设计创新教育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结合 论文关键词:设计创新传统美学艺术设计论文摘要:现在中国的艺术设计中受西方设计元素的影响很正常,不过艺术设计要有自己的东西,就和文化一样,继承和吸收才是表现一个时代特征的含有民族性的东西。本文就将围绕在怎样培养学生计创新的时代前提下,浅论怎样将传统美学和设计创新相结合。1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中挖掘传统美学和设计创新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讲?综合能力就是将现有知识“重新组合”为新知识的能力?新组合的独特和新奇标志着创新。我们的教育对象将要面正确是一个从学科知识高度分化走向高度综合的社会?国家创新能力的取得是快速的知识共享和连续的新的组合应用的结果。绝大多数创新全

2、部是现存知识根据新的方法的组合?是“创新.和“新组合”的结合所谓知识的“重新组合”?就是把原来几个知识联络起来合成为一个综合知识或把一个知识拆分成多个部分?然后以新的形式将这些部分重新联络起来?成为含有新特征、新功效、新内容的知识。课程学习中的知识重组通常包含三种不一样的层次:一是将某学科课程内部的知识进行重组?二是将不一样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重组?三是将学科课程所包容的知识和课程未能包容的知识进行重组.三种层次的重组?后一个比前一个要求更高。课程教学可从第一层次入手?期望学生最终能够做到跨学和跨出课程要求的内容去自学?把进入当代社会所必需了解和掌握的全部知识重新组合?融会贯通?利用这种“重组”

3、的知识处理复杂的问题?从而内化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这一点的研究上能够以传统美学研究和当代工业设计创新结合。联想集团在0260年IDEA中获两项金牌?在随即的社论中?评论家分析到消费者需要的不一定是世界名牌设计?而是符合消费者的产品设计。在设计心理上的迎合就成为了我们设计教育的一个主要课题。从这点上分析传统造型研究和当代工业设计创新结合也有她的时代要求。其实?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当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新技术的不停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和国外的多种艺术思潮的涌人正确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面对着一个怎样认识传统造型艺术和当代设计的关系

4、的问题?也就是在我们的当代设计中对传统造型艺术何去何从的问题。完全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可取的?对西方当代艺术纯粹的模拟、简单的挪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而对传统继承是必须的?也是必定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全部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的当代设计艺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必定是建立在的传统基础之上的。对传统的继承是必定的?而我们该怎样继承呢?新的观念和思维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阅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索维度,而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为我们传统造型的再设计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性。只要我们把握住“神”和“意”,最终会寻求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新“形”象的。2用文化去欣赏艺术在整个艺术美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一

5、直遵照着一个原理去分析不一样国家地域的艺术美。这就是用这个国家地域的文化思想去了解分析其多个多样的艺术类型。马克思认识的美:(l)从本质论讲,美是主观的,即美是人的社会意识。(2)从源论讲,美是客观的,即美源自于一个客观存在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即客体和主体的统一(3)从中介论讲,美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即客观对象的审美价值符合人作为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人作为审美主体就给客观对象以美这么由衷的审美判定、审美评价,美,这是人人全部知道的,不过对于美的见解,并不是全部的人全部相同的。同是一个东西,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甚至于同一个人,她对美的见解在生活过程中也会发生改变,原先认为美的,

6、以后会认为不美;原先认为不美的,以后会认为美。因此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应,是一个观念。3引发情韵的思索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因为其文化传统的影响,对设计的了解关键也有所不一样,日本的设计对色彩、造型极为敏感,在设计观念上,有显著见出东方文化的意味。设计风格含蓄大方。欧洲诸国如芬兰、荷兰、丹麦、瑞典、挪威等。设计风格则君然不一样。其设计在观念上追求功效主义、理想主义、在新式上讲究简练、明快,喜爱用几何图形等。在产品造型中受西方的影响很正常,不过要有自己的东西,就和文化一样,继承和吸收才是表现一个时代特征的含有民族性的东西,现在的设计师只有向国外吸收,而没有自己作为东方文化特征的沉淀,不过只是元素的

7、拼凑结果却是可笑的,因此从以前的经典形象中提炼一点造型特征是能够的,但问题是怎么消化,怎么和现在的审美趣味结合起来,是个欣赏抽象美的国家,但却不是机械感的那种抽象,现在有部分味的设计,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那只是部分元素的利用才会有这么的结果。有些日本的设计还是比较能够表现她们的文化,尤其是部分器皿的形态和材质,不过她们的指导设计的哲学却是的老庄思想。欧洲自有她们的一套哲学体系,设计其实是受这种哲学思想影响的,哲学思想影响价值观而价值观影响人的审美观,因此我以为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审美观之因此不一样原因就是我们有着不一样的哲学。”4东方情韵发明当代设计设计界的人士现在很关注中国2021年奥运会的相

8、关设计,从会徽到吉祥物,全部表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设计师韩美林先生被称为福娃父亲。韩美林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以动物和人物为主,把写实、夸张、抽象、写意、工笔、印象等诸手法的东方、西方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北京奥运会是人的一个情结,被给予的期望太大了,众口调一不轻易,但怎样能让更多人满意,怎样经过详细的吉祥物向全世界人民展现抽象的“中华文化”?韩美林介绍说,此次吉祥物设计充足展示传统文化。比如在数量上,如向公众透露的那样,此次北京奥运会选择五个吉样物,突破了往届奥运会吉祥物的数量。在佛教文化中,“五”代表圆满,而“五”也契合了中华文化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学说”,更和奥运标志“五环遥相呼应。韩美林先生还介绍,此次奥运吉祥物也突出了母爱这一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吉祥物的制作过程中也揉进了仰韶文化、大演口文化等多个古文化遗产。比如利用了彩陶制作的点、线、面组成画面。在创作时也打破了迪士尼平构的线条而采取了版画的线尽可能将古文化的精华全部收进来。在吉祥物的色彩利用上采取了五环标志的五个颜色来凸显和奥运的紧密连接。5结语总而言之,中国应该在设计教育中更多的关注文化和当代设计,从教育影响中国的艺术设计,作为老师应该在工业设计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经过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提升传统美学研究和当代设计创新结合的能力。使中国在当代设计中表现自己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