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学总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41712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统计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物统计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物统计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物统计学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物统计学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统计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统计学总结(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统计学总结绪论统计工作的四大步骤:设计、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三大类型:e 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值单位用定量方法测得每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e 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照*种属性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e 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的资料同质与变异同质:除研究因素外,其他因素一样或相近为同质变异:观测值的不齐性总体与样本: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所有研究对象性质一样的全体观察单位*项变量值的集合总体含量:总体中所包含的观察单位数有限总体:总体观察单位数可数无限总体:总体观察单位数不可数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局部观察单位样本含量:样本中所

2、包含的观察单位数抽样:从总体中获得样本的过程放回式抽样不放回式抽样抽样误差:因个体变异的存在,由抽样而导致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统计量:有样本所得指标或数参数:由总体所得指标,关于特征的表征频数:完全一样的观察只出现的次数频率:*一观察值出现的次数与样本含量的比值概率:描述*事物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样本空间:一次实验所有可能的结果的集合根本领物:样本空间每一个可能的结果小概率事件:P=0.05或P120个才足够稳定,所以当样本含量不够大时,不宜取两端百分位数3用百分位数确定正常值范围,习惯上95%离散趋势的描述1. 极差R:样本资料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样本波动幅度的大小

3、,但它只受样本中两个极端个体数值大小的影响,不能反映样本中各个观测值的变异程度,稳定性差2. 四分位数间距:是上四分位数与下四分位数之差,用四分位数间距可反映变异程度的大小.稳定性好,灵敏度不够3. 标准差:1) 定义:描述一组同质计量资料离散程度大小的指标反映了均数对一组观察值的代表性说明了观察值围绕均数分布的离散程度,个体变异2) 计算:3) 应用:1. 表示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2. 结合均数描述正态分布特征3. 结合均数计算变异系数4. 结合样本含量计算标准误4) 注意:(1) 不同单位,一样标准差,不能比拟(2) 大个体差异大,变异度大,小个体则变异度小4.变异系数CV1) 定义:标准差

4、与均数之比,用百分数表示2) 计算:3) 应用:单位不同的几组资料变异度及均数相差悬殊的几组资料的变异度的比拟,不单独使用自由度泛指可以自由取值的变量的个数正常值:正常动植物解剖生理生化等各种数据的波动范围1) 必要性1. 区分正常和异常2. 看不同种群在不同时间地域上*一指标的差异2) 选取1. 极差中的一局部2. 单侧或双侧正常值之分,由指标实际情况及实验要求确定3. 方式之一为正常值范围的百分位数,习惯上95%双侧:确定P2.5或P97.5单侧:P5或P95,看实验需要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统计推断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参数估计:由样本结果对总体参数在一定概率水平下所做出的估计假设检验正态分

5、布1) 概念: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分布函数:2) 特征:1. 在横轴上均数处最高2. 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3. 有两个参数4. 曲线下的面积分布有一定的规律F(*)3) 应用:1. 以曲线下的面积反映频率及概率分布2. 估计正常值范围或正常值范围的正态分布法双侧正常值范围3. 质量控制4. 正态分布是很多种统计方法的理论根底标准正态分布,u分布U与面积的关系对数正态分布原观察值*呈偏态正偏,取对数后,lg*呈正态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均数的抽样误差1. 定义:平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2. 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度量标准误1) 定义:样本均数的标准差2) 意义:反映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样

6、本均数围绕总体均数分布的离散程度,衡量了样本均数的可靠程度3) 计算:一般一次抽样估计总体没有标准误,只针对样本4) 用途:(1) 计算可信区间参数估计(2) 用于统计推断假设检验t分布1. t变换与t变量2. t分布的特征1) 单峰,一0为中心,左右对称2) 曲线中间比正态分布低,两端翘得比正态分布高3) 有无数根,中间越低,两端越翘t分布与自由度有关,自由度越小,中间越低,两端越翘当自由度趋向无穷时,t分布趋向标准正态分布,tu3. 概率密度函数与分布函数4. t介值与t介值表t,:给定自由度为,两侧双尾面积之和为时,相应t值。5. t分布原理:P(-t,= t = t,)=1-方差分析方

7、差分析又叫变量分析,俗称F检验用途:1. 两个或多个均数的比拟2. 别离各有关因素,并分别估计其对变异的作用3. 分析两个或多个因素的交互作用4. 方差齐性检验适用条件用于多个均数比拟时1. 个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2. 小样本要求正态方差齐根本思想:把全部观察值之间的变异,总变异,按设计需要,分为两个或多个组成局部再作分析计算总体均数的估计1. 总估计2. 区间估计:1) 定义:按一定的概率估计总体均数在什么范围内可信区间:按一定的概率估计总体均数的可能范围2) 方式:1. t分布法:按t分布的原理估计总体均数在什么范围内适用于总体标准差未知且n50总体标准差:n50:假设检验为什么做假设

8、检验检验差异是否由抽样误差造成的根本思想假定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然后计算由抽样误差引起这么大,甚至比这更大的差异的概率P根据小概率原理,作出拒绝或者承受假设的判断步骤1. 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先确定是单侧还是双侧的假设考虑u,u0有误差异双侧假设不仅考虑差异,还关注u,u0大小单侧一般认为双侧无效假设H0:从反证法的根底上提出的,无论何时,假设差异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备择假设H1:与H0相对立的假设,是依H0而产生的,一旦H0不成立,只能承受H1,现在H0不成立非H0表达单双侧之分检验水准:界定小概率事件的一个标准有单双侧之分通常=0.052. 选定检验方法,计算统计量3

9、. 确定P值,做出统计推断P值:指由H0所规定的总体中做随机抽样,获得等于大于或小于现有统计量的概率。假设P,承受H0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e 第一类:拒绝实际上成立的H0e 第二类: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客观实际拒绝H0不拒绝H0H0成立第一类错误推断正确1-H0不成立推断正确1-第二类错误e 可信度 1-e 把握度:未知,只能估计,不能单独存在,只有与H1结合才有意义e 检验效能1-:计量总体却有差异,按水准,能够发现他们有差异的能力注意1. 样本的代表性组间的均衡性资料的可比性2. 选用的假设检验方法一定要符合其适用条件3. 正确理解差异有无显著性的含义显著、极显著不意味着差异的大小4

10、. 结论不能绝对化5. 报告要标准化检验方法一、完全随机设计一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拟的假设检验1. 小样本,总体标准差未知t检验要求取自正态总体2. 大样本,总体标准差未知:1) t检验严格法2 无需来自正态总体2) u检验,tu法13. 大样本,总体标准差u检验二两个样本均数比拟的假设检验1. 小样本有一个就算,总体标准差未知,正态方差齐t检验A. 先求合并方差B. 再求两样本均数差的标准误C. 计算t值2. 小样本有一个就算,总体标准差未知,方差不齐非正态1) 采用适当的变量变换使到达方差齐性的要求2) 采用不要求方差齐的方法比拟非参数统计3) 采用近似的t检验3. 大样本u检验不考虑正态

11、方差齐的情况下,仍可用t检验三两个样本几何均数比拟的假设检验对*取反对数,用t检验或者u检验四多个样本均数的比拟单因素方差分析条件:1. 个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2. 小样本要求正态方差齐 *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拟q检验二、配对设计一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的比拟小样本,t检验三、配伍组设计一多个样本均数的比拟两因素方差分析多个性质一样的配伍,同一配伍组中的N个受试对象分别承受k种处理作用:1.可改善处理组间的均衡性2.可分析配伍因素的的影响3.提高设计效率,分析两个因素 *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拟q检验正态性检验一、为什么做正态性检验特定统计方法要求的描述统计平均数、标准差正常值范围的正态统计法统计推断 t检验 F检验二、定义判定资料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或样本是否来自正态总体的一类检验方法三、何时用?1. 为了说明资料是否服从正态分布一定要做2. 为了满足特定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