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41681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破乳剂是非离子外表活性剂,是由起始剂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嵌段聚合而成或将其聚合物进行改性或进行复配。在常温下是一种浅黄色粘稠液体。主要用于油田原油的破乳脱水,也有降粘作用,炼油厂可用脱盐、脱水。但其生产原料及中间产物具有较大的毒性,动物试验说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具有致突变性。目前,有关破乳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慢性危害的研究报道甚少。我们于20012002年对山东省滨州化工集团破乳剂生产车间进行了空气中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浓度的检测、职业性查体、实验室检查等内容的调查,探讨长期从事破乳剂生产对职业人群的毒性作用。为职业健康监护提供早期敏感的生物学监测指

2、标。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以破乳剂生产工人52名为接触组,其中男33人,平均年龄37.8岁2053岁,平均工龄15.7年1.523.4年;女19人,平均年龄28.6岁2144岁,平均工龄12.4年1.521.8年。对照组为同一集团企业不接触有害因素的职工53名,其中男32名,平均年龄37.3岁1954岁,平均工龄13.8年1.224.6年;女21名,平均年龄29.6岁2048岁,平均工龄11.6年1.322.6年。两组人群每天工作8h,均无遗传病史,半月内无服药史,半年内无放射线照射史,无其他毒物接触史,条件均衡,具可比性。2.空气中毒物检测:仅对破乳剂车间的皂化、精馏、聚合等工段空气中环氧

3、乙烷、环氧丙烷的浓度进行了检测。生产工人每班工作8h,每日3班,在操作室及生产场所设8个采样点,每点每日采样6次,连续3d,样品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GB1172189附录A,求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3.查体:工程包括职业史、体检、血常规、肝菌能、IgA、IgG、IgM及细胞遗传学指标等,特殊检查采用丹麦DISANeuromatic-2000c型肌电图仪检查拇指短展肌、小指展肌、胫骨前肌、比目鱼肌的肌电活动,测定右正中、尺、胫后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与运动远端潜伏期DML及右正中尺、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观察肌肉收缩时的电位波幅、波形和传导速度等。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CA

4、检查,采用常规方法取策量外周全血培养后制备染色体观察片,油镜下每份标本分析50个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细胞染色体,计算各种染色体畸变类型和数量,计算每百个细胞畸变数。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检查,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每份分析20个M2期细胞分裂相,求出每个细胞染色体发生交换的次数。淋巴细胞微核MC检查也采用全血培养法,每例观察2000个胞浆完整的双核淋巴细胞,计算出微核细胞百分率。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0forWindows?中国医学百科全书middot;医学统计学?统计软件包第3版进行x2、与t检验分析。结果1.生产概况:该厂于1974年10月生产破乳剂,采用胜利油田的石油经原油裂解、

5、次氯酸化、皂化、精馏和环氧化物聚合等5个工段,在一个全长缺乏50m的车间内,5个工段紧密相连,而且比拟集中。这一生产过程是在管道内进行的。裂解工段工人经常巡回调油阀、蒸汽阀、放焦油等,次氯酸化、皂化、精馏工段工人在室内定时放残液,取样化验。环氧化物聚合工段是间歇生产,投料、取料全部人工操作,每6天生产一釜。在聚合过程中,工人随时观察反响情况和取样检验此时环氧乙烷、环氧丙烷逸散空气中,并需人工注视继续滴加二异氰酸甲苯酯达3h。厂房内空气流通缓慢,所产生的有毒气体相互扩散,失去了各工段本身的特异性,不同工段的工人接触毒物的时间、浓度根本相同。生产现场操作室内外共采集144份空气样品,检出环氧乙烷时

6、间加权平均浓度范围为2.29.9mg/m3,平均4.8plusmn;0.5mg/m3,比车间空气环氧乙烷的最高容许浓度2mg/m3GBZ2-2002平均高了1.4倍。环氧丙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范围为1.98.2mg/m3,平均4.6plusmn;0.5mg/m3,GBZ2-2002标准为5mg/m3。其他毒物未进行检测。2.病症:主诉以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候群最为突出主诉具有3项以上病症者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其次是流泪、咽干、咽痛、咳嗽、胸闷等眼和呼吸道黏膜刺激病症,食欲不振、恶心、乏力,肢体麻木等自觉病症,接触组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月经

7、不调也占一定的比例,为女性受检人数的36.87/19。但病症与工种无关,经x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体征:主要有跟腱反射、膝反射减弱,慢性咽充血、慢性鼻炎、面部色素沉着、面部痤疮、脱发、肺纹理增多。接触组各体征出现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有随工龄增长而增多的现象。4.实验室检查:RBC、WBC肝功检查判断,按内科学标准。两组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接毒组比对照组高,分别为46.224/52、13.92/53和26.914/52、3.72/53。两组IgG、IgM比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CA、SCE及MC与对照相比拟

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5.肌电变化:接触组大多表现为轻度外周神经损伤,未发现中、重度损伤,损伤率为40.421/52。轻度外周神经损伤肌电诊断主要指标为:1静息时插入电极时出现的电位。2用力收缩时频率减少,电压降低,时程变宽,多项电位增多。3电刺激诱发肌电异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多相或缓坡型,电位、电压降低,阈值升高和时程变宽。4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变慢。5肌电异常区分布符合周围神经支配区。综合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对照组轻度外周神经损伤率为9.45/5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13.50,P0.01。肌电图显示神经元性损害的异常比神经电图的异常相对多,符合轴索变性为主要

9、损害的周围神经病,提示跟腱反射减退及神经肌电图显示的神经元性损害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讨论破乳剂是一种原油脱水剂,是聚氧乙烯、丙二醇醚和二异氰酸甲苯酯的线型聚合物。性状棕黄色粘稠油状液体,具有芳香气味,可溶于甲苯、二甲苯和酒精等有机溶剂。工业上主要用于地上原油的油水别离。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主要是生产过程的中间物,主要有乙烯、丙烯、氯乙醇、环氧化物、丙二醇、甲苯、二甲苯、二异氰酸甲苯酯等,危害的特点是长期在以上毒物的联合作用下,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炎,以及眼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病症等。调查结果也以头晕、头痛、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候群最为突出。其次是眼结膜炎、咽干、咽痛、咽部

10、充血、扁桃体肿大、鼻炎、咳嗽、胸痛、呼吸音粗糙等表现。这可能与以上毒物联合作用有关。二异氰酸甲苯酯不仅对皮肤、黏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接触后可发生气管、支气管炎。因其有致敏作用,还可引起支气管哮喘、常伴有嗜酸性细胞增高。调查中还发现食欲不振、恶心,腹痛占一定比例、该集团医院也反映消化系统疾患较多。这些可能是石油产品生产工人的多发病。血液检验显示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增高,与文献报道一致。脱发原因有待研究。破乳剂生产作业空气中的主要毒物为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比最高容许浓度2mg/m3高1.4倍。环氧化物不仅对眼、呼吸系统有强烈作用,而且对神经系统有损害作用,可出现肌束颤抖、肢体无为、麻木、运动和感觉

11、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因此重点选择测定环氧化物的浓度,判定与神经损害的关系,在此浓度长期作业的工人,突出的临床表现为乏力、肢体麻木、跟腱反射、膝反射减弱。肌电图观察在肌肉收缩时多相电位增多,可见纤颤波、正锐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环氧化物进入体内毒物可穿透血-神经屏障侵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周围运动神经纤维,发生代谢障碍,致使周围神经发生轴索或髓鞘变性,是导致工人肢体麻木、乏力,跟健反射和膝反射减弱的原因。对照组个别职工出现的轻度外周神经损伤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是诊断职业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一项客观而敏感的指标,本次受检人群敏感性肌电图高于神经电图,远端潜伏期高于神经传导

12、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外周血CA、SCE、MC经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厂破乳剂生产过程对作业工人无明显的致突变作用,与文献结论根本一致。内容总结1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破乳剂是非离子外表活性剂,是由起始剂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嵌段聚合而成或将其聚合物进行改性或进行复配2女19人,平均年龄28.6岁2144岁,平均工龄12.4年1.521.8年3对照组为同一集团企业不接触有害因素的职工53名,其中男32名,平均年龄37.3岁1954岁,平均工龄13.8年1.224.6年内容总结(1)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破乳剂是非离子外表活性剂,是由起始剂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嵌段聚合而成或将其聚合物进行改性或进行复配(2)0.5mg/m3,比车间空气环氧乙烷的最高容许浓度2mg/m3GBZ2-2002平均高了1.4倍(3)0.5mg/m3,GBZ2-2002标准为5mg/m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