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相互投资、承包劳务合作分析与展望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416198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俄相互投资、承包劳务合作分析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俄相互投资、承包劳务合作分析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俄相互投资、承包劳务合作分析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俄相互投资、承包劳务合作分析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俄相互投资、承包劳务合作分析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俄相互投资、承包劳务合作分析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俄相互投资、承包劳务合作分析与展望(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俄相互投资、承包劳务合作分析与展望一、俄罗斯对华投资的发展趋势与结构特点一俄罗斯对华投资发展趋势分析1992年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几个 特点。一是投资规模比较小。1992年大约为1622万美元,1993年增长到4194万美元。但是随后几年投资规模明显减少,尤其是 19942000年期间仅仅维 持在2000万美元左右,2001年有所上升,扩大到近 3000万美元的规模, 但是仍然未恢复到19931994年期间的最高水平。从俄罗斯对华投资在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比重来看,1992年达到015%,2001年降低到006,这一比例与中俄贸易关系的重要性相比相 差甚远。

2、二是波动较大。1993年俄罗斯对华投资增长达 158,随后连续4年陷入10%以上的负 增长,在2000年出现16左右的下降之后,2001年的增长速度竟高达83%。此外,10年中年均增长速度比中国同时期吸收外资的平均增长速度低10个百分点参见表1。在周边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中,俄罗斯对华投资在中国全部利用外资中的重要性是最低的按照截止到 2000 年底的数据计算,俄罗斯对华投资的累计实际出资 额仅占全部外资的 004,相当于美国的 1200、德国的 158、马来西亚的 117 和菲律宾的 12。二俄罗斯对华投资的产业分布结构根据调研获得的数据,按照截至 2000 年底的累计出资额计算,俄罗 斯对华

3、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建筑业和批发零售商 业餐饮业,所占比重分别达到 585、 159、 61和 59。与同时期全部外资行业结构相比,制造业的比重大致相当,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的比重要高的多。此外,俄罗斯投资在科技研究技术咨询行业的比重达到32,在所有行业中居第六位,相对比重高于全国外资行业结构中的该行业比重。这一点反映了俄罗斯在科技领域的人才、技术实力和近几年来中俄科 技合作日趋加强的特点。在房地产开发、社会服务业、电力能源等行业,俄罗斯投资集中程度 远低于全国外资平均水平,这也是俄罗斯企业在资本实力方面的劣势表现。表1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发展趋势资

4、料来源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表2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产业结构资料来源数据。 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 吉林、辽宁、内蒙古、 山东、天津等地,涉及汽车组装、维修和零配件加工、化工、建材、食品加工、 餐饮服务等领域。从制造业来看, 俄罗斯投资最大的产业是化学工业, 比重达到 182; 其次是皮革毛皮、交通运输设备汽车配件等、塑料、食品、纺织、服装等 行业,比重都在 5以上。这些行业可以归为三类,一是化学工业、塑料、交通运输设备等行业 投资本身需要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大,尽管投资项目并不多,但是投资额所 占比重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二是纺织、服装、皮革毛皮等产业投资主要为 了满足俄罗斯国内市场的需要

5、,如在俄罗斯投资企业出口额中仅纺织品、 服装和皮革毛皮等三类商品就占了 371;三是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俄罗 斯资源性产品加工,如食品加工业等。三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的基本特征根据调研获得的数据, 目前正常营业的 240 家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中 有 162 家集中在制造业。这些制造业企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的平均资本装备程度比较低, 按照企业人均资产计算, 仅相当于外资企业平均水平的 55,在主要投资 来源中是最低的;二是投资规模比较小,资本含量低。按照实际出资额计算,每个项目平均只有 332 万美元,相当于全部外 资平均水平的 1 4 左右;三是在合资企业中俄罗斯方面出资比例较低, 如 162

6、个企业外方平均持股比重只有 427 ,是各主要外资来源中最低的, 而且外方累计实际出资额与合同规定的应出资额相比,仅仅达到785;四是企业经营效益状况堪忧,按照 2000 年数据计算,制造业平均的销售 利润率是负的,在 23 个有投资的制造业行业中 16 个行业出现亏损;五是劳动生产率水平偏低,以 2000 年人均销售收入计算,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仅为 98 万元人,比全部外资平均水平低45左右;六是由于投资规模小,盈利水平低等原因,这些企业的单位销售收入的纳税率、单个项目吸 收就业的规模等当地贡献指标比平均水平低3040%;七是企业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如 2000 年全部出口相当于销售

7、收入的比重达到 378%,除了低于以外向型特点著称的日本、韩国投资企业外,在其他来 源企业中是比较高的,比全部外资平均水平高出27%。由于这些企业的进口依存度很低仅相当于全部外资平均水平的15%,因此净出口额相当于销售收入的比重高达349%,是平均水平的 35倍参见表 2 。值得注意的是, 俄罗斯在华投资企业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纺织品、 服装、 皮革毛皮、文教用品、塑料制品和电器等生活消费品领域,这一点与对俄 贸易的结构特点是一致的,反映了投资对于促进贸易增长的作用。总体上看,俄罗斯企业在华投资规模较小、资本装备程度比较低,经 济效益欠佳,对当地税收与就业的贡献较为有限。但是这些企业产品主要面向国

8、外市场,带动了我国出口增长;而且由 于其原料和材料的当地采购率比较高进口依存度很低,对当地上游产业的 相对生产诱发效果比较明显,这一点明显不同于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日 本、韩国等来源的投资企业。表3各种投资来源制造业企业 2000 年指标比较资料来源数据。二、中国对俄罗斯投资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根据外经贸部公布的资料,截止 2001 年底中国经批准并备案的在俄 中资企业共 455 家,总投资规模约 282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 主要分布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以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涉及贸 易、餐饮业、轻纺加工、家用电器组装、通讯、微电子技术、木材加工、 农业种植等领域。总体来看,对

9、俄罗斯投资目前仍然没有形成规模,多数与双边贸易活 动直接相关,营业范围更多集中在一般消费品和家用电器产品的生产与贸 易方面。目前中国的、春兰、华为等知名家电和电子企业已在俄罗斯投资发展 业务。在 2002 年 4 月的第九十一届广交会上,春兰集团又与一家俄罗斯企 业达成协议,合作建设冰箱厂,预计年产 30 万台,合作的方式将是春兰 出技术、出设备,俄方出资金、厂房等。这些动向表明中国企业对俄罗斯投资的规模和技术层次也在开始出 现新的变化。由于缺乏系统的全国性统计资料,无法进行中国对俄投资的总体分析。 但是由于参与对俄罗斯投资和经济合作活动的中方企业主要集中在 与俄罗斯邻近的黑龙江、内蒙古、辽宁

10、、吉林等地,针对这些地区实际进 展情况的分析对于总体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四省区调研中获得的各地汇总资 料,共有 653 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累计达到 276 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 为 139 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 503 。首先从项目数来看,四省区已经超过了全国批准的对俄投资企业数。据各地反映,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未经过批准,而是根据自身贸易和 生产活动的需要,直接利用境外资金或携带资金出境设立企业,所以使得 实际数超过了经过批准的企业数。以黑龙江省为例,经过批准备案的对俄投资企业合计为 47 家,仅相 当于实际设立企业数的 10。由于各地都存在类似情况,保守估

11、计,全国在俄罗斯累计设立的企业 数可能已经达到 2000 多家;按照表 4 的平均投资额计算,实际的投资总 额和中方投资额估计分别达到 8 亿美元和 4 亿美元以上。表4四省区对俄罗斯投资概况注均为截至 2001 年底数据。资料来源根据各地调研数字汇总。此外,从四省区的概况中参见表 4 还可以看出中国对俄罗斯投资项目 的几个特点一是投资规模普遍比较小, 项目平均投资额仅达到 423 万美元, 多数项目属于中小企业;二是投资企业的当地资本成分比较高,平均中方 持股比例仅保持在 50左右,说明合资或合作企业是对俄罗斯投资的主要 方式,为了适应当地制度和政策环境的需要,中方投资者更多选择了与当 地投

12、资者合作出资的方式。黑龙江省是我国对俄投资项目最多的省份,由于其距离相近、经贸往 来频繁等特点,中方企业对俄罗斯投资环境变化的反应最为灵敏。因此黑龙江省企业投资的动态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对俄罗斯投资的动态发展趋势。19921994 年是黑龙江企业对俄投资的高峰期,每年的合作投资项目 平均为 110个,投资额也达到 1830万美元左右;但是 1994 年以后出现很 大变化,投资项目逐年减少,19952001年的7年中,每年的投资项目平 均只有15个,1997年以后甚至减少到 57个,投资额也降低到年平均 390万美元左右,最少的年份只有 1 0万美元。通过与黑龙江对俄贸易增长趋势比较

13、可以看出,投资波动与 1994 年 以后对俄贸易的急剧降温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中国对俄投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开展贸易活动为主要目的, 双边贸易受到严厉打压,不仅会影响到贸易额本身,对俄投资也受到了直 接的冲击。因此,贸易和投资环境的变化是导致对俄罗斯投资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 四省区调查结果显示, 90 年代以来开业的在俄投资企业中 多数出现亏损、经营状况欠佳。这也是影响投资增长的一个因素。总体来看,中国对俄投资由于受双边贸易波动的影响,在过去 10 多 年中增长十分有限,目前仍然没有形成较大规模,而且投资多数以中小型 项目为主,企业经营对当地资本成分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经营效益并不

14、 理想。三、中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工程承保与劳务合作是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的又一个重要领域。由于俄罗斯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等领域拥有较大优势、苏联解体导 致社会经济体制剧烈变化等原因,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包括尖端科技研 究在内,大批俄罗斯科技人员通过中俄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议或者其他途 径来华从事科学研究、咨询与新产品开发、技术转让活动,构成了俄罗斯 对华劳务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来华从事长期或短期商贸、演艺、餐饮服务等商业活动的 俄罗斯劳务人员也达到了一定规模。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 2001 年中国接待的俄罗斯客人达到 120万人次 的规模,相当于全部外国客人的 110 左右

15、,比 1995年增加了 53 倍,由此 可以看出人员往来增长迅速。保守估计,其中大约有 177这是全国接待外国游客中劳务项下入境 人数的平均比重是从事劳务活动,照此推断,目前俄罗斯在华劳务人员大 约有 21 万人次左右。根据外经贸部统计,截止 2000 年底,中国与俄罗斯累计签署工程承 包与劳务合同 4181 项,合同金额为 358 亿美元,实际营业额达到 137 亿 美元,派出劳务人员 165 万人次。按照目前年度水平计算,中国在俄罗斯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营业额占全国对世界总额的比重大约在 12%之间,高于对俄投资的相应比重。从构成来看,劳务合作所占份额达 566,占全国的比重为 23,可 见与其他国家地区不同,对俄经济合作相对集中在劳务合作领域。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政府劳务合作统计的派出劳务人次数,与上述俄 罗斯在华劳务人数次的统计范围有很大区别,仅仅包括双方签署劳务合同、经过政府部门批准的派遣劳务人员, 如果将旅游、 探亲、留学等因私出境, 参与劳务活动的中方人数计算在内,中国在俄罗斯的实际劳务人数将远远 超过政府劳务合作统计的规模。与俄罗斯接壤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在19922001年期间累计对俄签订工程劳务合同达 2700 多项,合同额约 24 亿美元,派遣劳务人员 122 万人次,是中国对俄罗斯经济合作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但是从同期对俄承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