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轼_苏轼介绍_1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41503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苏轼_苏轼介绍_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苏轼_苏轼介绍_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苏轼_苏轼介绍_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苏轼_苏轼介绍_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苏轼_苏轼介绍_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苏轼_苏轼介绍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苏轼_苏轼介绍_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苏轼_苏轼介绍 苏轼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苏轼介绍”。 诗词有意 仕途无情 浅谈苏轼坎坷仕途下的豁达人生 曾经见过一位作家将诗人与政客的人生分别称为“审美人生”和“官宦人生”,这两种不同的人生似乎就出在一个对立面上,政客需要的是官场应酬的虚伪圆滑,而诗人需要的则是内心的纯真与澄澈。苏轼沉浸于文学艺术的美丽之中,与诗词歌赋为伍,崇尚人生的愉悦,自然的和谐,是典型的审美人生。但当诗人遭遇仕途,一个是面带假面的政客,一个是赤子之心的诗人,苏轼的人生又会有怎样的波澜? 苏轼的一生从政四十多年,一直在政治漩涡中起起伏伏。“问汝生平如何,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2、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这样形容自己。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人生中,被贬谪黄州、惠州、儋州的这三段时间是最为艰苦、最为失意的,但他却将这生平的功业都归功与这三段时期,可见这三段时期对苏轼的影响之大。虽然此时生活上饱受磨难,但在这时苏轼的文学创作却走上了顶峰,它的人生态度更是有了巨大的改变。真实这所遭受的一切,塑造了苏轼随遇而安,旷达乐观的人生精神。 元丰二年,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作湖州谢上表,只因“陛下知其愚不失时,难以追陪新近;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几句话,遭到李定等人的扭曲,到湖州还没有三个月,就因为讽刺新法,诽谤君相的罪名,被关入大牢,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在几经砍头的遭遇之后,

3、被贬至湖北黄州作团终副使,因深受管制,苏轼与外界也不再接触,终日“醉酒狂言醒可怕”,“闭门谢客对妻子”,心情跌落谷底。 虽然这次被贬黄州,苏轼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是在被贬期间,苏轼的人生态度也有所改变,他此时的文学诗作,也留下了许多经典。 初贬黄州时,苏轼作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残月,静夜,月下独自徘徊的作者,似乎只有孤鸿知道他的悲伤。苏轼凄清寂静,痛苦难耐的心情跃然纸上,那幽暗月色透出的伤痛,深深刺痛读者的心。然而,可喜的是,儒家思想和佛学深深的影响了苏轼,他在千万次的深思和探

4、索后,从痛苦悲伤中解脱出来,一词定*,豁达壮阔之感震撼人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许这就是苏轼此时的人生态度了,无悲无喜,胜败两忘,苏轼旷达超脱,风雨无惧的人生理想与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坎坷催人奋进,正是这一次的困境,让苏轼感悟到了很多,千古绝唱念奴娇 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诞生,那些恢弘悲壮,苍凉豪放的呼喊深入人心,将所有的读者,都领入了那片苏轼的旷达心境之中,与之共鸣。绍圣年间,苏轼离开黄州远到惠州,尽管仕途已经断绝,但苏轼仍然心境豁达,他

5、寄情于风景优美的惠州山水之中,品四季美食,享受平淡生活的简单快乐。苏轼写到“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这些诗句,都表明苏轼已经厌倦了官场,崇尚超然物外的平淡生活了。“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 皎月之下,朦胧月色,陶醉于惠州西湖的夜景之中。 苏轼晚年时期又一次被贬至儋州,这次的贬谪全因一首诗而起:“白头消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是苏轼所作的纵笔,但是的宰相章淳看到后笑道:“苏子瞻竟如此快活。”于是苏轼被贬谪到海南儋州。苏轼在给苏辙的信中写到:“莫嫌琼

6、州隔云海,圣贤尚许遥相望。平生学到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虽然日子日子过得艰苦,居无定所四处流浪,但苏轼仍然,没有消沉,他在枕榔树下买了几间茅屋,取名“桃榔庵”,用超脱的眼光看待生活,苦地也就成了乐园。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真如始终作者所感慨的,人生在世如飞鸿,我们只知道今日,又怎知明日如何?人的一生,我们所做的一切,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也许就微不足道了。苏轼的一生大起大落,几次贬谪,却没有消沉,堕落,反是以豁达的心境面对失败,绝不随波逐流,它的一生都在逆境中

7、保住气节,在困难中树立人格,它的睿智思想,超凡脱俗早已融入诗词之中,世世代代被传承,被品读,被歌颂。 “问汝生平如何,黄州惠州儋州。” 真是这一次次的贬谪失败,才塑造了苏轼的非凡人格,创造出这千百手动人诗词,将苏轼的豁达形象,深深的刻入脑海之中,流传青史。也许这就是苏轼将生平功业归功与此的原因了吧! 苏轼 苏轼1.苏轼的妻子:苏轼的三任妻子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 苏轼 我眼中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宋代大文

8、豪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长江边,英姿勃发、豪情满怀、手执.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 苏轼 苏轼(1037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平与思想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 苏轼 苏轼一、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