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醛教案(人教版选修五)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41163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醛教案(人教版选修五)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3-2醛教案(人教版选修五)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3-2醛教案(人教版选修五)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3-2醛教案(人教版选修五)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3-2醛教案(人教版选修五)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2醛教案(人教版选修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醛教案(人教版选修五)(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醛课标要求1认识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2知道醛、醇、羧酸的转化关系。课标解读 1.掌握乙醛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明确其官能团(CHO)的化学性质。2熟悉乙醛在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相互转化。教学地位醛是考纲及课标要求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醛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更是高考有机合成题中转化成醇和羧基的桥梁。醛基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是用于鉴别醛基存在的特征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新课导入建议注重生活品质,推崇“环保、健康”的居家生活理念。资料表明: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高510倍,而甲醛则是罪魁祸首。甲醛的危害主要有:致敏作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

2、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刺激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严重的呼吸道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致突变作用:高浓度甲醛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患鼻咽肿瘤。你认识甲醛吗?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5658,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并完成【思考交流】。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对【思考交流】进行提问,反馈学生预习效果。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利用【问题导思】中的设问作为主线。步骤7:通过【例2】的讲解研析,对【探究2】中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

3、2】。利用【问题导思】的设问作为主线。步骤5: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2、4、5。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57的演示实验的讲解研析,对“探究1 醛基的检验”中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步骤8: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2】。步骤9:指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框架,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乙醛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3.了解乙醇和乙醛之间的转化,掌握醇与醛之间官能团转化的基本规律。1.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规律。(重点)2.醛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断键方式和规律。(重难点)3.醛在有

4、机合成中的应用。(难点)醛类1.官能团:醛基(CHO)。2通式:饱和一元醛为CnH2nO(n1)或CnH2n1CHO(n0)。3物理性质递变规律:随碳原子数目增多,熔沸点逐渐升高,水溶性逐渐降低。4常见的醛甲醛(蚁醛)乙醛分子式CH2OC2H4O结构简式HCHOCH3CHO物理性质颜色无色无色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状态气体液体溶解性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能跟水、乙醇等互溶1等物质的量的乙醛和乙炔完全燃烧时,二者耗氧量的大小关系是什么?【提示】耗氧量相等。乙醛(C2H4O)的分子式可以看作C2H2H2O,只有C2H2耗氧。乙醛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1)银镜反应实验

5、操作实验现象向(a)中滴加氨水,现象为: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澄清,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壁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有关方程式AgNO3NH3H2O=AgOH(白色)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CH3CHO2Ag(NH3)2OH2AgCH3COONH43NH3H2O(2)与新制Cu(OH)2的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中溶液出现蓝色絮状沉淀,滴入乙醛,加热至沸腾后,(c)中溶液有红色沉淀产生有关方程式2NaOHCuSO4=Cu(OH)2Na2SO4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3)催化氧化乙醛在有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能被氧

6、气氧化为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OO22CH3COOH。(4)燃烧反应方程式:2CH3CHO5O24CO24H2O。2加成反应乙醛蒸气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HH2CH3CH2OH。2乙醛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吗?为什么?【提示】能。因为醛基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Ag(NH3)2OH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等弱氧化剂氧化。而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比Ag(NH3)2OH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强得多,故溴水、KMnO4酸性溶液也能氧化乙醛,而自身被还原,从而使溶液褪色。醛基的检验【问题导思】利用什么试剂

7、检验醛基的存在?【提示】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醛基的反应利用醛的什么性质?【提示】还原性。某同学将乙醛与银氨溶液混合后,放入试管中煮沸,无银镜现象出现,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提示】银镜反应需要水浴加热,不能直接煮沸。1银镜反应醛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新制的银氨溶液氧化为羧酸,同时Ag(NH3)2OH被还原为Ag,若控制好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光亮的银镜(否则,将析出呈黑色的银颗粒)。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试管必须洁净。(2)配制银氨溶液是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滴加顺序不能颠倒,氨水不能过量,否则,最后得到的不是银氨溶液。(3)实验条件是

8、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4)加热时不可振荡或摇动试管。(5)长期放置的乙醛溶液易发生自身聚合反应而生成三聚乙醛,也有可能使银镜反应实验失败。(6)必须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因久置的银氨溶液会产生Ag3N,易爆炸。2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醛基能将新制的Cu(OH)2还原为红色的Cu2O沉淀,这是检验醛基的另一种方法。该实验注意以下几点:(1)所用Cu(OH)2必须是新制的,在制备Cu(OH)2时,应向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铜,NaOH溶液必须明显过量。(2)加热时须将混合溶液加热至沸腾,才有明显的红色沉淀产生。(3)加热煮沸时间不能过久,过久将出现黑色沉淀,原因是Cu(OH)2

9、受热分解为CuO。1两个反应都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2两个实验的加热方式:银镜反应需水浴加热,与Cu(OH)2悬浊液反应需加热煮沸。3实验现象不同,一个是生成银镜,另一个是产生红色沉淀。某醛的结构简式为:(CH3)2C=CHCH2CH2CHO,通过实验方法检验其中的官能团。(1)实验操作中,应先检验哪种官能团?_,原因是_。(2)检验分子中醛基的方法是_,化学方程式为_。(3)检验分子中碳碳双键的方法是_。【解析】(1)由于碳碳双键、醛基都能使溴水或KMnO4酸性溶液褪色,故应先用足量的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将醛基氧化,再加酸酸化,然后加入溴水或KMnO4酸性溶液检验碳碳双键。(2)醛基可用银

10、镜反应或新制氢氧化铜检验。(3)碳碳双键可用溴水或KMnO4酸性溶液检验。【答案】(1)醛基检验碳碳双键要使用溴水或KMnO4酸性溶液,而醛基也能使溴水或KMnO4酸性溶液褪色(2)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银氨溶液和少量试样后,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或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CH3)2C=CHCH2CH2CHO2Ag(NH3)2OH2Ag3NH3(CH3)2C=CHCH2CH2COONH4H2O或(CH3)2C=CHCH2CH2CHO2Cu(OH)2(CH3)2C=CHCH2CH2COOHCu2O2H2O(3)加入过量银氨溶液氧化醛基后,调节溶液至酸性再加入溴水(或KMnO4酸性溶液),看是否褪色。解答

11、该题时,易忽视溴水能氧化CHO和CC,而错误设计两种官能团的检验顺序。1下列有关银镜反应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先用热烧碱溶液洗,然后用蒸馏水洗涤B向2%的稀氨水中加入2%的硝酸银溶液,制得银氨溶液C可采用水浴加热,也能直接加热D可用浓盐酸洗去银镜【解析】做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必须洁净,如果内壁上有油污,则产生的银不易附着在试管壁上,一般用NaOH溶液促使油污发生水解反应而除去。配制银氨溶液一定是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滴加顺序不能改变。水浴加热保证试管受热均匀,产生的银容易附着。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排在H的后边,用浓盐酸不能使其溶解,应用硝酸。【答

12、案】A醛与Ag(NH3)2OH、Cu(OH)2反应的定量关系【问题导思】试写出乙醛发生银镜反应及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示】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CH3CHO2Cu(OH) 2NaOHCH3COONaCu2O3H2O甲醛相当于几元醛?【提示】相当于二元醛。1 mol甲醛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时,能得到多少mol Ag?【提示】4 mol。1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反应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时,量的关系如下:1 mol CHO2 mol Ag 1 mol CHO1 mol Cu2O2甲醛的氧化反应甲醛发生氧化反应时,可理解为:COHHCOHOHCOHOOH(H2CO3)所以,甲醛分子中相当于有2个CHO,当与足量的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作用时,可存在如下量的关系:1 mol HCHO4 mol Ag1 mol HCHO4 mol Cu(OH)22 mol Cu2O利用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中的定量关系,可以确定物质中醛基的数目,同时要注意甲醛最终氧化产物为H2CO3。某3 g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结果析出43.2 g Ag,则该醛为()A甲醛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