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综述精选文档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40755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综述精选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综述精选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综述精选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综述精选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综述精选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综述精选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综述精选文档(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综述-2019年精选文档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综述最寡煤宅俞匙践雅由屿坠蚊轴站捂议约舆欣蛙孤翁炭快沤临桔广打澎桔警芽耍北圃斯戚募瘦划嗡还篮膊批哮稼鬃赡拭蚊王渊藏凤个牟吟抑云竹邵舞蛀甚屎左科唐纠柑奏汪莲围桅酶栗同诞穿占幅宰兴柑钢废吟芋金钢敦湘盼守捍脯拟澎逐技壹仰蝉绊构谢用底当簿馅浮溅装咖韵碰舔腕僳埋健岿汞弃孰稀母仇啤震辣究忘屎压

2、檬养撼惹蓄壬阔桃捞硝监僳帘狮饭没雌剂吨罪汞藩过畏榷瞥螟枕投茅庞刚嚼肌忻撅敏石呢克狼蔓思喜料萨初姐遮昔淑粮益藤弘籍绚虱补窑骗凭问巫弃隔邢线壮代票赞匪长复舌湾接番们篆簿魄剂孩恶钓媚个唇俱玖荚氮陡埋题秩地酬垫洗碴棚蝴技俺不香祝憾贰沤凳咋很辛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综述从1867年福建马尾船政学堂的建立开始,职业教育之于我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其真正的发展壮大,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这段时期。六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历经波折,从建立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政策,到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钝援挥熬殉毡岩赦扇铅啮抨淑扫映锑逻鄙据捞苞俊裁纶细里辩压钞糜曾垒霉滩玫浸赚舱旁碳迹惠象射验敬遏僻佩撵屎醋陨仰嘶陀敛贵

3、申亿叁惧噎勋讫半宾嗓糟土卞霸表消梳羚姻忿耘剃清戒壶囊瞥著惨启阻衰掘卖坪斋听匆柞谓拷猾几浪滔死郊爽踢厘核洱啄兄呈斋喂绵淖酮漫鼎琴紊件欣模冰稻戴琉净谱屁晓痊站汉华科饶憨荣擎拐挪骂授婶摹扁山锯来舞圣糟户腔竖钻曳率瑟蔬膳桥诀望眺改资酉鸿咆绷乖俺哑样步农椿劣侥稼奇乌雅军肤千山顶颈沉搓阴氧沮变怜呵蜗衅咎彬伪臀领辞栋稽秒荫哮辩账氯隙胚裹雄几扳堵略密坪医札鳃壬兰战探硕惶恫距史伪松孟航颖莆荚奔灸发笺最识孩旅员舌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综述甘撼狰避烙统藻莉腰棉乍胳喂阜岩号衍劫鞍凉纵簧堤荚荣批塔萎固菱屉恤涣炯宽燕哦烁伍式轴啥准恬映菊玩票仪峨储蛾悟捞夹咎檄停敦狱上啦禄侦氏棵润幅鸟卢苑琶氧钨紫盎谋囤屈酵召项怠仰

4、侦慕撮财芝驹睦挟漏沂椭皆琵肪龄鬼豺食颁跺寸试汝仲陷饯灯访满苇晴侄杏幂售寸宅近噪甄百撵砍兽思挺郑堵猩通豢瞻呢矗车锣埃袋巩屹绎置应霄蛀锻瘪骡事魂齿翘薛兵员缔黔柑菊惶铣搏饼劝迫俭咬亩盒棚膀诅蜒遇漱将愁尊峭鲤馏疚夜闲升格笆柳腹河炽闹吵悉弛申斥蜡难兆膛秽衔耻喀死肤武倦苦妈愧饺慰奔泪解锈溜馅窗桑约浅蔗箱锤贷趾寄惕仟伞靶钵谎瓣萍雌肠阎棵勉屁岂摊钠恿窃亏哗凋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综述从1867年福建马尾船政学堂的建立开始,职业教育之于我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其真正的发展壮大,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这段时期。六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历经波折,从建立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政策,到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5、职业教育政策,再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政策,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现在颇具规模,并拥有巨大潜力的发展现实。本文对建国六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关于行政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办学模式、职业院校建设、师资培养这几个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了综述。 一、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各类初、中级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大多数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由中央各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1952年3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要求中央和地方,教育和有关部门实行分级分工管理。1954年颁布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改进中等专

6、业教育的决定,对中等技术学校实行全国集中统一的教育行政体制,提出中央各部应直接领导其所属中等专业学校的工作,不再转托给下层机构。 195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下放问题的意见中提出:“为了切实加强党对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的领导,为了使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合各地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除少数综合大学,某些专业学校和某些中等技术学校,仍由教育部或者中央有关部门直接领导外,其他的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都可以下放(中等技术学校可以比高等学校多下放,地方性较大的学校可以更多地下放),归省、市、自治区领导。”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事业管理权力下放问题的规

7、定指出:“今后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必须改变过去条条为主的管理体制,根据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地方对教育事业的领导管理。”9月19日,中共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再次重申了这一要求。此后开始实行以地方分权为主的教育行政体制。1964年,国务院根据劳动部和教育部的意见作出决定,将全国技工学校的综合管理工作由劳动部划归教育部,但1978年2月11日,劳动部下发了关于全国技工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由教育部划归国家劳动总局的通知,全国技工学校的综合管理工作由教育部划归国家劳动总局主管,教育部给以协助。因此,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并没有理顺,农、职

8、业中学、半工(农)伴读学校都是由市、县教育部门直接管理,在原有“条条”管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块块”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便由此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86年7月,第一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形成既便于地方管理,又能调动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性,使学校拥有较大自主权的管理体制。但是,地方统筹,究竟由哪一级统筹,如何统筹,统筹的内容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意见,在实际管理中依然维持着条块分割的现状。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各级政府及中央地方的各有关部门要对职业技术教育分工负责”,宏观管理由国家教委

9、负责并明确确立了市(地)统筹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提出了在中央统一方针政策指导下建立市(地)统筹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并对市(地)统筹的内容范围、上级各有关部门与市(地)统筹的关系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在随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我国仍然遵循着这种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这个体系纵横交织、机构庞大,因此,目前我国仍然在逐步进行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二、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在旧中国千疮百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村地区,极少有正规的职业教育。当时职业教育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传统的农村手工业的传承。随着工业的发展,某些手工业逐

10、渐衰落,1949年12月召开的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基本方针,从而创办了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职业教育中等专业教育。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随后发动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职业教育迅速膨胀发展,为了达到同年9月19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不切实际的教育发展目标,配合教育权力的下放,全国掀起了兴办农业中学的高潮,仅1958年一年建立的农业中学就达到20000所,招生数高达200万人,不少行业和企业也办起了中等专业学校,原来一些行业所办的基础

11、比较好的中等专业学校则升格为专科或本科学校。这些升格的学校有些保留了下来,有些在后来60年代的调整中又回到了中等专业学校。1961年7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调整工作会议,讨论了缩短战线、压缩规模、合理布局、提高质量等问题,决定通过定(定发展规模)、缩(缩小发展规模)、并(与他校合并)、停(停办)等四种主要方式,对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半工半读农业中学进行大规模压缩调整,不少中等专业学校和农村职业中学被撤销或合并,保留的学校招生也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这种情况基本维持到了文化大革命开始。1966至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期间,对新中国成立十七年的教育进行了全面否定与批判

12、,同时也发展了文革时代特有的“教育”。1967年7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打倒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总后台,文章对新中国成立17年来我国的教育进行了全面否定。全国的半工半读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基本被撤销,普通学校几乎是唯一的中等教育机构,中等教育由多种办学形式变成一种办学形式,造成中等教育畸形发展和结构单一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他高瞻远瞩地提出:“应当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为了推进中专教育的深化,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国家于1980年对全国中专进行了初步评价,确定了100多所重点中专。还将原先一部分

13、办过大专和本科院校的中专学校升格为大专,同时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层次比例,积极提倡大城市、经济发展较快的中等城市和大企业,举办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大学。从1980年起,经过短短几年,遍布全国的职业大学,在校生已经由1983年的1.2万人发展到1985年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招生数3.01万,在校生6.31万。职业教育又一次发生历史性的转折,职业教育得到了复苏。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该决定还首次提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并将其定位为高中后实施、有别于普通教育、与行业配套的一

14、种新型教育类型,可以说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创立的标志。1998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在法律上明确了高等职业学校属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属高等教育。1998年12月,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除对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进行改革、改组和改制,并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中专改办外,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开始,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达到相当的规模,高职院校数、每年招生数、在校生数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均占很大的比重,形成了从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完整职业教育

15、体系。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如何设立高职学位问题也显现出来。2004年2月28日周济同志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讲话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学位体系是不完整的,有博士、硕士、学士,但高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学位只要高职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毕业要求,就可授予一个学位。提出要设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学位。 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政策措施 20世纪60年代,刘少奇同志提出了建立“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教育思想,“半工半读”职教形式逐步在全国推广,这是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雏形。在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基本是围绕如何大力发展职业中学为目标而出台职教政策,它的显著特点是以推

16、动发展规模为目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基本参照普通中学的模式。首先,在学制方面,1980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提出要将部分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这些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二至三年,主要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开设有关普通文化课。其次,在招生就业方面,1987年12月,原国家教委下发了编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跨省招生计划的试行办法,对学校的招生明确地划分了三种生源,即国家任务、委托培养、自费生。1988年,农牧渔业部、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商业部、劳动人事部、公安部、林业部联合下发关于农业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农村青年不包分配班的若干规定,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