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策划书1329188889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403719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策划书1329188889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策划书1329188889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策划书1329188889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策划书1329188889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策划书1329188889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策划书132918888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策划书1329188889(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策划书1总论1.1项目背景汾江河是北江下游三角洲河段的一条支流,流经佛山市禅城区北部和南海区桂城、罗村、平洲、大沥等镇区,总长约30公里,具有泄洪、排涝、航运等多项功能,对佛山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曾被誉为佛山市的“母亲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急剧膨胀,汾江的纳污量大幅度增加。多年来,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严重超标直接排入汾江,同时沿岸单位、住户随意向河内倾倒垃圾废渣,使河水污染日趋严重,枯水期河道淤塞,河水长期变黑发臭,鱼虾不生。极大地破坏了沿河的生态环境,并对下游造成不良影响。沿岸土地及岸线

2、的利用亦不尽合理,缺乏总体规划。大量工厂、住宅紧贴河岸线而建,甚至侵蚀河道;大小码头分布凌乱,各自为政;过量违章建筑失控建设;三类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相互干扰;绿化和交通道路用地匮乏。种种弊端导致整个沿江两岸景观残旧不堪,与城市的总体规划极不协调。汾江河的治理,一直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一九八七年被国家环保局列入全国第二批限期治理项目;一九九六年被广东省列入“南粤碧水工程计划”14项综合整治工程之一,同年,佛山市政府成立了“汾江综合整治委员会”,并多次对汾江综合整治进行了多部门的规划和论证工作。近几年来,汾江综合整治全面考虑了沿河治污、水质保护、交通航运、沿河两岸城市建设、产业布局调整和防洪

3、排涝等方面的要求,突出治污为重点,综合安排了南岸治污、堤路建设、绿化美化等系列工程,进行系统性的综合整治。并提出要实现四个推进:由分段整治向全流域整治推进;由分散点源治理向集中治理推进;由单纯的工业污染源治理向面源治理和综合治理同时推进;由末端治理向控制源头和全面实施清洁生产推进。规划中的工程项目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截污工程,引水冲污工程,工业废水同类分片集中处理工程,雨污分流工程,河道清淤裁弯取直工程,路堤合一,绿化美化工程等。2004年3月,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公布,确立以“2+5”组团即2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区和5个30万50万人口规模的城区为主体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政府正

4、致力于现代化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各项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作为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之一,汾江综合整治工程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下,目前汾江综合整治工程已全面展开。截止至2004年底,东鄱污水处理厂工程,九江基至文华路段截污工程,河堤的上朗至佛山大桥段、汾江桥至文华路段、军桥至丰收段以及人民桥至华英中学段岸线整治工程等一批工程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已完工。本项目即汾江河北岸罗村至大沥总长6.67公里河岸段的综合整治已列入计划并于2006年至2008年实施。受佛山市水利局委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和佛山市水利水电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完成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项

5、目建议书和编制工作。1.1.1项目名称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工程1.1.2编制依据(1)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2003年3月)(2)佛山水道亮点工程土地利用与景观规划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4年12月)(3)汾江河两岸综合整治规划研究报告佛山市环境保护局、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0年6月)(4)广东省佛山市江河流域(区域)综合规划报告书佛山市水利局(2000年8月)(5)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项目建议书编制委托书1.1.3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汾江河段沿岸建成区内,尤其佛山大桥至人民桥段沿岸,是佛山市早期人口、产业分布和发展的密集地带,是80年代以前佛山市的经济、社

6、会活动的中心区域,同时也是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问题多、矛盾较为集中、最不易改造的区域。该段土地开发强度过度,几乎没有可供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人口密度大,建筑陈旧,空间景观差,街道狭窄,绿地不足,各种问题突出。佛山市人民政府希望通过汾江河段沿岸的改造,改善环境和交通状况,形成一连续、开敞的绿色城市空间走廊,以加快老城区旧城改造的步伐,并塑造具有城市标志性地段的城市新形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开发建设、城市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全面展开,建设资金的需求巨大,为从多渠道解决工程投资,市政府决定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项目与汾江河清淤及处理等项目一起合并作为世界银行贷款项

7、目,并于2004年3月由佛山市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编制了有关材料上报、省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希望能列入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并于2006年至2008年实施。1.2项目概况1.2.1建设规模与目标工程范围为:汾江河北岸罗村至大沥段,即沿河西侧从佛开高速公路桥至东侧规划中的海五路大桥,横向纵深为岸线以内15米25米或从岸线到沿岸道路中山路、河滨路的内侧。主要包括总长6.67公里的岸线整治工程、沿岸布置的截污管线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和对现有中山路、河滨路扩宽改造工程。其中河滨路从文沙大桥至规划海五路大桥段为汾江河景观亮点生态湿地公园(西岸)的组成部分。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沿岸交通及景观,绿化美化堤岸,提高防

8、洪和河道排涝的能力及护岸结构安全性,为该片区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系统提供必备条件。实现汾江河该河段“河岸美、交通畅、无洪涝”的目标。1.2.2主要建设条件(1)项目涉及范围内城市用地、绿化、道路、截污管网和河道控制岸线规划的已基本落实。(2)沿岸征地拆迁的问题已有初步的了解,总规模已有控制。(3)项目前期工作如地形图测量和地质勘察已局部展开并取得一定的资料。1.2.3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本工程估算总投资为46282.02万元人民币,其中工程征地及拆迁费用约 21509.18万元,岸线整治工程12228.37万元,道路及其他配套工程4382.45万元,园林绿化工程1048.00万元,截污工程9

9、66.85万元,基本预备费3808.99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338.18万元。工程建设的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即改善工程及周边地区的环境、交通及景观,提高河道防洪和排涝的能力及安全性。从而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民生。1.2.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佛山市汾江河北岸综合整治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序号名 称单位数 量备 注1防洪标准P=2%堤(岸)顶综合安全超高1.00米2设计洪水位米3.893.15 北江(外江)50年一遇洪水,汾江分洪300立方米/ 秒3城市道路等级级城市支线道路4永久占地亩188.945绿化面积平方米642006排水截污控制面积平方公里29.007总投资(静态投资)万元4628

10、2.028征地、拆迁补偿费万元21509.181.3问题与建议(1)由于本项目汾江沿岸土地使用规划、绿化系统、道路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的详细规划尚在调整之中,本项目建议书所依据的有关规划资料是2000年的规划成果或近期调整的阶段性成果。因此,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对本项目建议书所采用的有关规划资料进行专门的审查,以确认这些资料有效性; (2)项目涉及民房、工厂企业、商铺等的拆迁安置工作量大,问题复杂,对项目投资规模影响较大。建议尽早开展工程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实物调查、资产评估和相关谈判工作,落实征地拆迁及安置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相应的投资规模,为进一步论证工程布置方案提供依据。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任务2.

11、1项目建设的依据2.1.1自然地理 汾江河(佛山水道)属北江河下游网支流,外接东平水道。上游西起沙口水闸,东行横贯佛山市禅城区北部,到南海区沙湾处分为两支,一支到沙尾桥,另一支至鱼尾桥,下游汇入东平水道。汾江河从进口到沙尾出口长约25公里,到鱼尾桥出口长约30公里。其中沙口水闸至谢叠桥段属干流,总长约15公里,现状河面宽约45米110米,河底高程约-2.00米至-3.30米(珠基,下同)。汾江在人民桥处分叉,干流则北上至谢叠桥止,支流(佛山支涌)向东转南,经军桥至南海区石啃水闸,称为军桥涌,长约8.40公里,河面宽约18米50米,河底高程约-1.40米至-1.90米。汾江两岸地表形态总体表现为

12、:地面低洼,地表分割零碎,低平的冲积平原与起伏的台地、丘陵区相间分布。丘陵、台地较集中位于西部王借岗古火山遗址,岗顶海拔高48.40米。本地带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光照较多,雨量充沛,冬暖夏热,四季常青,年平均气温21.7。年均降雨量1646.90毫米,具有雨量多、强度大、年内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常出现冬春干旱,夏秋洪涝,特别是在连续大暴雨后,汇遇西、北江洪水,易受洪涝灾害侵袭。区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1700毫米,境内分布总的趋势是由北向南递减,由西向东递减。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大与最小降水量相差2.1倍;年内分配也不均匀,汛期(4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2.1.2社

13、会经济佛山市位处珠江三角洲腹地,领改革开放之先,经二十余年开拓拼博,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屡创佳绩,已成为广东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佛山市总面积3848.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8.6万亩),2003年底户籍总人口341.62万人。根据2001年4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区域内总人口533.79万人(含暂住人口),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75.06%。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1381.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人均40437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增长14.7%;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5:55.9:38.6;全市税收总额2

14、73.11亿元,增长9.68%;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44亿元,增长15.87%。2003年底,佛山市调整了行政区划,全市设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区。2004年3月,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公布,规划形成两个100万人口以上、五个30万50万人口的城区,以及由多个组群式节点为发展主体的组团式大城市新格局。2.1.3相关规划成果概述1998年6月,受汾江综合整治委员会委托,佛山市环境保护局、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汾江两岸的整治规划、截污、排水规划。2000年6月提出了汾江河两岸综合整治规划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了佛山市汾江综合整治办公室和佛山市城乡规划处的评审,将作为汾江

15、河两岸综合整治主要的规划性依据。随着人们对城市河网在城市系统中定位认识的深入,除了传统的水利功能外,更加强调景观的要求。2004年12月,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根据佛山市政府将汾江综合整治建设成为城市亮点工程的要求,编制了佛山水道亮点工程土地利用与景观规划。主要规划成果简述如下。(1)用地性质沿江用地功能布局,以生活用地(居住和商业用地、公建用地)和绿化用地(包括景观岸线、生态保护地等)为主,以生产用地(工业、仓储、码头等)为辅。规划岸线向陆地15米纵深范围内,除规划保留的码头区和超过六层确需保留的建筑物外,均严格控制为滨江的防护绿化带。规划岸线向陆地15米45米内,尽量控制为滨江的城市绿化带。(2)规划岸线及堤岸规划岸线详细控制点坐标按汾江河岸线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补充报告及修正过的岸线控制点坐标,只对局部岸线进行必要的调整,调整部分主要是文沙大桥至规划海五路大桥段河心沙岛两侧。该段岸线规划以自然岸线为基准,目的是为了维护该河段的生态意义和塑造自然岸线的景观效果。防洪标准按五十年一遇洪水沙口水闸分洪300立方米/秒水面线设计,综合安全超高1.00米。 (3)航道航道规划按V-(3)级航道双线通航的要求确定为航道宽40米,适航300吨级驳船。局部河段现有的弯曲半径不足2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