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403181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舆情回应制度第一条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健全政务舆情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对涉及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按程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政策措施以及处置结果等,认真回应关切。依法依规明确回应主体,落实责任,确保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事件时不失声、不缺位。第二条落实回应责任主体。机关各股室、直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政务舆情回应工作,切实增强舆情意识,建立健全政务舆情的监测、研判、回应机制,落实回应责任,避免反应迟缓、被动应对现象。局办公室是政务舆情回应的主管股室,负责组织协调、督查督办、监测研判工作。机关各股室、直属各单位按照职能分工,是政务舆情收集和回

2、应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要落实舆情收集和回应专办人员,建立政务舆情收集和回应常态机制。对特别重大的政务舆情,局主要负责人是回应第一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是分管负责人,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指导、协调、督促相关股室、单位做好舆情回应工作。第三条把握重点舆情标准。机关各股室、直属各单位需重点回应的政务舆情是:对涉及本部门重大决策措施存在误解误读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且产生较大影响的、涉及民生领域严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涉及突发事件处置和自然灾害应对的,县政府要求主动回应的政务舆情等。舆情监测过程中,如发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造谣传谣行为,应将有关情况和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网络监管部门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3、。第四条严守时限要求。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及早发布首次信息,重要信息须持续滚动发布,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他政务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调查处理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第五条提高回应实效。对监测发现的政务舆情,机关各股室、直属各单位要加强研判,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并通过发布权威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吹风会、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进行回应。回应内容应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和关键问题,实事求是、言之有据、有的放矢,做到表达准确、亲切、自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吹风会进行回应的,局分管领导和新

4、闻发言人应当出席。对重大及以上舆情,局主要负责人应对出席。第六条畅通回应渠道。机关各股室、直属各单位要适应传播对象化、分众化趋势,采取政务微博、微信和门户网站以及其他易获得媒介进行同步回应,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和政府网站的互动功能,提升回应信息的到达率。第七条建立联动机制。局办公室要加强与宣传、网信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政务舆情回应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有关媒体和网站的沟通,扩大回应信息的传播范围,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第八条加强督查和培训。局办公室要以政务舆情回应制度、回应机制、回应效果为重点,定期开展督查,推动政务舆情回应工作扎实开展、落到实处。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政策把握能力、舆情研判能力、解疑释惑能力和回应引导能力。第九条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局办公室要将政务舆情回应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纳入考核体系。要定期对政务舆情回应的经验做法进行梳理汇总,对先进典型以适当方式进行推广交流,发挥好示范引导作用。第十条严格实施问责制度。建立政务舆情回应通报批评和约谈制度。对工作消极、不作为且整改不到位的股室、单位和个人进行约谈;对不按照规定公开政务、侵犯群众知情权且情节较重的,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