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十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36细胞工程限时训练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402498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十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36细胞工程限时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十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36细胞工程限时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十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36细胞工程限时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十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36细胞工程限时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十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36细胞工程限时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十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36细胞工程限时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十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36细胞工程限时训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36 细胞工程(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2017北京西城十三中高三月考)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二倍体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幼苗(如下图)。关于这一科学事实,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培养基中要添加葡萄糖作为碳源C此过程中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D利用该技术获得的后代能保持亲本性状【解析】 将离体的植物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培养基中要添加蔗糖作为碳源,若用葡萄糖会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而生长不良好,同时葡萄糖可作为

2、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碳源,而蔗糖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减少微生物污染,B错误;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培养过程中,这些体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C正确;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D正确。【答案】 B2(2018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以下关于胚胎的早期培养和动物体细胞培养的说法错误的是()A胚胎的培养液中,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B培养细胞的增殖方式均为有丝分裂C培养过程中都要进行细胞分化D都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解析】 胚胎的培养液中,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

3、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A正确;胚胎的早期培养和动物体细胞培养时细胞的增殖方式均为有丝分裂,B正确;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不会进行细胞分化,C错误;胚胎的早期培养和动物体细胞培养都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D正确。【答案】 C3(2018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治疗性克隆有希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下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中体现了中心法则的部分内容B上述过程涉及到细胞核移植、克隆培养法和胚胎移植等技术C治疗性克隆解决了器官移植中的排异反应,已成为目前器官移植中的常用手段D上述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全能性【解析】 、过程都有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4、而有丝分裂间期会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因此体现了中心法则的部分内容,A正确;图中治疗性克隆的过程利用了核移植、克隆培养法等技术,没有涉及胚胎移植技术,B错误;治疗性克隆解决了器官移植中的排异反应,但还没有成为目前器官移植中的常用手段,C错误;上述过程仅获得了脏器组织细胞、神经细胞等,没有得到个体,因而没有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答案】 A4(2018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如图表示培育转基因克隆羊和胚胎工程的部分操作流程,其中字母代表有关结构或个体,数字代表过程、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过程17所涉及的生物技术有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细胞核移植B通过1、2过程

5、获取分散的细胞时,用到的酶是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接触抑制C图中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应将细胞置于5%CO2的气体环境中,此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感染,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D通常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外,还因为它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解析】 分析题图:1是动物细胞培养,2是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3是取出细胞核,4是去掉卵母细胞的核,其细胞质和体细胞核形成重组细胞d即核移植,5是早期胚胎培养,6是胚胎移植,7是从早期胚胎中获取胚胎干细胞。图中过程17所涉及的生物技

6、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细胞核移植等,A错误;通过1、2过程获取分散的细胞时,用到的酶是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培养的细胞在充满培养皿底时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接触抑制,B正确;图中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应将细胞置于95%的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环境中,C正确;通常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外,还因为它的细胞质中含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D正确。【答案】 A5(2018北京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细胞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成功的关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

7、的细胞B选择去核的卵细胞作为核受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C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可获得有用的突变体D较小的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解析】 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难以恢复分裂,A项错误;去核的卵细胞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和可以使已分化的细胞核恢复分裂的物质,作为核受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B项正确;植物的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旺盛,容易获得突变体,C项正确;较小的植物茎尖很少感染病毒,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D项正确。【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75分)6(15分)(2018北京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红豆杉能产生抗癌药物紫杉醇,为了培育产生紫杉醇的

8、柴胡,红豆杉(2n24 )与柴胡(2n12)进行了不对称体细胞杂交。(1)科研人员剥离红豆杉种子的胚作为外植体接种于经过_处理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选用胚作为外植体是因为胚的分化程度低,易于_。 (2)将红豆杉愈伤组织和柴胡愈伤组织用_酶分别处理,各自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红豆杉原生质体,破坏部分染色体,与未经紫外线照射的柴胡原生质体用化学诱导剂_诱导融合,得到融合细胞。 (3)诱导融合后,科研人员只统计了7组染色体数目不大于24条的细胞,如下表所示。科研人员筛选的目标细胞不包括染色体数目大于24条的细胞,因为柴胡细胞染色体数为12条,并且红豆杉细胞_。实验时,科

9、研人员判断组号为_的细胞为杂交细胞,并进一步采用PCR方法鉴定这几组细胞。PCR扩增DNA时,需要分别以_为引物,扩增红豆杉、柴胡和杂交细胞的DNA,观察并比较扩增DNA的电泳结果。 (4)红豆杉和柴胡的_较远,两种植物细胞的染色体间排斥较为明显,应在能够高效合成紫杉醇的杂交细胞中选择_的核基因含量较低的杂交细胞进行培养。【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工程,考查对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明确杂交细胞含有红豆杉的部分染色体(含有控制紫杉醇产生的基因)即可。(1)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应灭菌处理。选用胚作为外植体是因为胚的分化程度低,分裂

10、能力较强,易于脱分化。 (2)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别处理红豆杉和柴胡愈伤组织,可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常用聚乙二醇诱导融合,得到融合细胞。 (3)融合细胞含有柴胡细胞的全部染色体,根据实验目的,融合细胞含有红豆杉染色体组中的部分染色体即可,柴胡细胞染色体数为12条,红豆杉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为12条,因此筛选的目标细胞不包括染色体数目大于24条的细胞。融合细胞含有柴胡细胞的全部12条染色体,1号、2号细胞染色体数目少于12条,应不是杂交细胞,3、4、5、6组的细胞为杂交细胞;采用PCR方法鉴定3、4、5、6组的细胞是否为杂交细胞,需要分别以红豆杉和柴胡的特异DNA序列为引物,扩增红豆杉、柴胡

11、和杂交细胞的DNA,观察并比较扩增DNA的电泳结果。 (4)红豆杉和柴胡属于不同物种,亲缘关系较远,两种植物细胞的染色体间排斥较为明显,因此应在能够高效合成紫杉醇的杂交细胞中选择红豆杉的核基因含量较低的杂交细胞进行培养。【答案】 (1)灭菌(或“无菌”)脱分化(2)纤维素酶和果胶PEG(或“聚乙二醇”)(3)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为12条3、4、5、6红豆杉和柴胡的特异DNA序列(4)亲缘关系红豆杉7(15分)(2018北京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青蒿素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具有高效抗疟活性的酯类化合物,但提取量较低。内生青霉菌是位于黄花蒿体内的一类微生物。为研究不同处理的内

12、生青霉素对黄花蒿组培苗生长以及青蒿素合成的影响,设计实验流程如下。(1)图中茎段通过脱分化过程形成_,过程中培养基主要区别在于_。(2)过程中振荡培养基的目的是_和_。(3)过程中的处理方法及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对照组处理办法为_。过程中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的组培苗应_以避免实验材料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且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应_。(4)据表中结果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较,三个实验组的各项测定结果指标_。1组处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从提高青蒿素的产量看,_组处理效果最佳,原因可能是_。(5)由上述实验及青霉菌的营养方式推断,内生青霉菌与黄花蒿之间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形成了_关系。【

13、解析】 本题考查主要组织培养技术,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实验目的和所给实验步骤,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图中茎段通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可以调控愈伤组织的生芽或生根。(2)过程中振荡培养基的目的是增加溶氧量,同时使青霉菌与培养液混合均匀,提高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利用率。(3)根据实验组的处理方法可知实验是研究不同处理的内生青霉素对黄花蒿组培苗生长以及青蒿素合成的影响,对照组处理办法为未接种青霉菌的培养液高压灭菌后备用。为避免实验材料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过程中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的组培苗应长势基本一致

14、;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各组应接种多瓶,最后统计其平均值。(4)与对照组相比较,三个实验组的各项测定结果指标均高于对照组。1组处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根据3个实验组不同的处理方法,推测可能的原因是1组中除了含有培养液成分外还含有菌丝(胞内产物和胞壁成分)。从提高青蒿素的产量看,3组处理效果最佳,原因可能是3 组经过滤除菌,培养液中一些特殊的活性成分如酶类物质能够保持活性。1组、2组加入成分均经过了高压灭菌处理。(5)根据实验结果及青霉菌的营养方式推断,内生青霉菌与黄花蒿之间相互有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形成了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1)愈伤组织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例不同(2)增加溶氧量使青霉菌与培养液混合均匀(3)未接种青霉菌的培养液高压灭菌后备用长势基本一致接种多瓶(或同时进行多组实验)(4)均高于对照组1组中除了含有培养液成分外还含有菌丝(胞内产物和胞壁成分)33组经过滤除菌,培养液中一些特殊的活性成分如酶类物质能够保持活性(5)互利共生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