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现场安装测量技术_secret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40008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结构现场安装测量技术_secre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钢结构现场安装测量技术_secre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钢结构现场安装测量技术_secre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钢结构现场安装测量技术_secre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钢结构现场安装测量技术_secre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结构现场安装测量技术_secre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现场安装测量技术_secret(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结构现场安装测量技术总结*大剧院钢结构施工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测量工作,作为施工的依据衔接和指导各工序的施工,它贯穿于整个钢结构施工过程,是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工作之一。通过高精度的测量和校正使得钢构件安装到设计位置上,满足绝对精度的要求,因此测量控制是保证钢结构安装质量以及工程进度的关键工序。1工程测量的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11测量总体思路本工程钢结构测量网线分平面、高程控制两部分,总体思路为:平面控制点使用激光铅直仪向上传递,高程控制点使用钢卷尺分段向上量距,每次传递的点位经自检闭合,再用全站仪复测。1.2测量主要内容及重难点在本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垂直度、轴线和标高偏差是衡量工程质量的主要

2、标准之一,具体测量、监测的基本内容有:总控制网复核;钢结构施工控制网建立;基础预埋件定位、飘带支座、屋盖桁架平整度及标高复测;支撑架安装定位测放及检查;飘带、屋盖桁架的应变及应力监测;主要承力点加固、支撑架应变及应力监测;钢柱垂直度及飘带箱梁水平度的控制;钢柱柱顶和屋盖骨架标高的控制。本工程测量的重点是:控制网的建立和传递;钢柱垂直度和柱顶标高的控制;飘带箱梁、屋盖桁架应力及应变的监测。难点是:一.作业量大,精度要求高;二.施工场地上工种多,交叉作业频繁,受干扰大。2 测量控制准备工作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所以必须充分做好测量前各项准备工作。2.1 .测量人员的配

3、备人员配备:测量负责人由长期从事工程测量的工程师担任,全面负责测量工作质量、进度、技术方案编制与实施;测量员2名,负责日常轴线、标高测量、沉降观测及内业资料整理等。职称人数职责测量工程师1主管工程首级平面控制网的设测、结构整体,定位控制和把握、测量资料的管理专职测量员6主要负责施工全过程的测量技术工作,保障工程顺利有序施工2.2 测量器具的准备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准备齐全,其中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及大盘尺等重要仪器、工具必须计量检测单位检定,送检过的仪器、工具必须保证在符合使用的有效的有效期内,并保留相应的检验合格证备查。拟投入本工程的科学精密仪器如下:序号名称规格数量备注1全站仪型号LEIC

4、A TC4021、用于工程平面控制网的测设;2、构件的拼装及安装检测;3、结构变形检测精度2(2+2PPM)数量1台2经纬仪型号博飞J2用于定线、长轴线测设精度2数量4台3水准仪型号索佳C32用于标高测设精度2mm数量4台4反射棱镜2组结合全站仪测设距离5塔尺4把结合水准仪测设高程650m钢卷尺2把用于短距离量距7对讲机4组测量人员工作联系2.3.测量时机的选择设计院提供的每个施工节段的相应标高和其它变形值,一般是基于某种标准气温下的设计值,武汉市一年气温变化很大,而本工程是跨季节、跨昼夜施工。温度变化,特别是日照温差的变化对于结构变形的影响是复杂的,将温差变化所引起的结构变形从实测变形值中分

5、离出来相当困难。因此,应尽量选择温度变化小,日照不强的时机进行测量,力求将温度、日照对施工控制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2.4. 测量方案的选定在进行本工程测量前,测量专组由测量工程师组织、所有测量人员参加,经过讨论拟定初步测量方案,指导后面具体测量工作的展开实施。3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3.1. 平面控制网布设目的1满足轴线测设、构件安装和细部施工需要。2满足施工监测、建筑物沉降监测和竣工测量的需要。3.2 .平面控制网设计准备工作序号准备工作内容1熟悉所有的设计图纸和设计资料;2进行平面控制网设计工作之前,必须先了解建筑物的尺寸、工程结构内部特征和施工的要求;3熟悉施工场地环境以及与相邻地物的相

6、互关系等;4收集施工坐标和测量坐标的系统换算数据;3.3.控制网的移交与复核工程开始前,协同监理与施工方办理测量控制网移交手续,并收集了以下数据资料:1现存平面基准点的坐标、现存水准基点的标高2施工现场平面图,上附控制点位的三维坐标3现场内及现场附近城市控制点的标高和坐标资料齐备后,会同现场施工方、监理方共同进行现存基准点复测,验证基准点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报监理工程师验证。复测内容如下:复测内容复测要求平面基准点复测按国家四等导线测量的要求实施,测算出精度误差水准基点复测按规范要求进行联测,精度达到国家四等水准要求3.4.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内业)3.4.1. 确立平面控制网层级关系级控制网

7、业主测设在用地范围内的各红线桩界点级控制网基坑外围6个主控制点组成的矩形控制网级控制网建筑轴线网3.4.2.平面控制点的布置由于本工程平面占地面积广,开挖面积大,考虑到钢结构施工队进场时回填工程还未完成,故选择将级控制网点设计在通视条件良好的未开挖区域,共布设6个控制点,组成钢结构施工级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点布置图3.5. 平面控制网施测(外业)3.5.1 .平面控制网施测的精度要求I级和级平面控制网按照四等导线的精度进行观测。精度要求如下:等级边长(m)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I10030051/3000010030081/20000角度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2测回,按照规范进行仪器操

8、作和记录,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等级仪器型号测角中误差()测回数两次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2C互差()各测回方向较差()I DJ1521696DJ25338139 DJ282-121812距离采用对象观测2测回,当采用全站仪测距时,应注意仪器的指标设置和检测,采用仪器的等级及测回数应符合下表的精度规定:控制网等级仪器分级总测回数I级I、精度4级I精度23.5.2 平面控制网的具体施测方法(1)首级和级控制网采用四等导线的精度要求施测,准确计算出导线成果,进行精度分析。角度观测数据样表:测回测站目标竖盘位置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角值()IS11左0 0

9、0 000 13 540 13 540 13 560 13 542右180 00 040 13 55180 13 59S11左0 00 000 13 580 13 570 13 582右180 00 020 13 56180 13 58I级控制点的设置按规范要求做好测量标石标志,在选择好的点位上埋设。为了预防标石的沉降,标石的下部先浇灌混泥土,周围做好通向控制网点的道路和防护栏杆,并作好标志。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在标石埋设后一周内不得进行观测。图:控制点标石(2)建筑主轴线的设置要在设计图纸上设计主点坐标数据,在I级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用极坐标法初步放样出主点位置,一条轴线上至少设置3个主点。然后

10、把全站仪架设在建筑轴线中间主点上,观测3个主点的水平角,按控制基线定线要求,其夹角值控制在18024为控制基线精度要求,如超出要求,则需调整主点位置。调整方法按建筑基线调整方法反复进行,直到3个主点的水平角满足18024的范围要求。建筑物定位轴线允许偏离理论轴线量为L/20000,且不应大于3.0mm(L为定位轴线长)。平面控制网的测设在收到开工通知后7天内完成,并将测设资料书面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4.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4.1 已知高程控制点的复核本工程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24.300m(武汉月湖),总包高程控制点移交后,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将已知水准点与武汉市导线网进行水准联测,

11、复核水准基点的准确性。水准点经复测,精度满足要求后,把平面级控制网的控制点高程引测,得到各控制点的三维坐标。根据建筑工程细部需要,引测到各位置。4.2 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布设原则:1方便对控制点进行统一维护2通视条件良好3可远离基础沉降区与重型机械施工影响区4.2.1 高程控制网施测的仪器要求1、对施工中所用到的水准仪必须经过相关检测部门的专业检测,并附有检测报告;2、水准测量仪器本身精度应根据等级要求满足下表的条件。等级望远镜放大倍率水准管分划值243015/2mm2025/2mm4.2.2 高程控制网施测的原则在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弱其影响,以提高测量成果的精度。同

12、时避免在测量成果中存在错误,因此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各点:1在测量过程中,水准仪及水准尺应尽量安置在坚实的地面上。三脚架和尺垫要踩实,以防仪器和尺子下沉;前、后视距离应尽量相等,以消除视准轴不平行水准管轴的误差和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的影响;2前、后视距离不宜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00m。视线高度应使上、中、下三丝都能在水准尺上读数,以减少大气折光影响;3水准尺必须扶直不得倾斜。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和清除尺底泥土。塔尺衔接处要卡住,防止二、三节塔尺下滑;4完数后应再次检查气泡是否仍然吻合,否则应重读;5记录员要复诵读数,以便核对。记录要整洁、清楚端正。如果有错,不能用橡皮擦去而应在改正处划一横,在旁边注上改正后的数字;6在烈日下作业要撑伞遮住阳光避免气泡因受热不均而影响其稳定性。4.2.3 高程控制网的具体施测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已知水准点BM,采取常规水准测量方法,由水准基准点组成闭合路线,各点间的高程进行往返观测,闭合路线的闭合误差应小于5mm(n为测站数)。观测数据样表:测站点号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