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39962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神星镇中学 李春慧摘要: 当今社会,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了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教育正处在有别于工业化时代的教育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中。教育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获得知识途径从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可见,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如何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焦点、难点问题之一,尤其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到来,我们应转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专业化教师、研究型教师。关键字:信息技术 变化 角色转变“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

2、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的确,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今天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更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同时对教育的改革发展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这一职业群体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使教师工作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对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环境的改变,教育手段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 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环境的变化1、教育资源的变化过去,学生的信息资源

3、主要来自于书本的阅读及教师的讲授讲什么听什么,属于单媒体、非数字的固化资源。现在有了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资源实现了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特别是信息资源支持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加展示出信息资源应用于教学的广阔空间。2、教育设施的变化过去多数教师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在这三尺讲台上“包打天下”,有三机一幕的学校极少。全国教育信息化投入达到了上千亿元,乡镇学校基本实现了“班班通”。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从而使教师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3、教育空间的变化在传统的教与学的师生双边活动中,教学双方所占有的信息资源是极不对称的,教师是教育资

4、源的垄断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中,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到来,网络进入家庭、社会和学校,达到了资源共享,师生间信息对称成为可能,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需要在信息对称条件下重构教育体系。二、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长期以来,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扮演着权威性的“教师中心”角色。现在,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而角色变化又是教师核心职业素养转变和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专业发展要适应信息化环境,由传统的“单面手”转变为“多面手”。1、注重学法,培养能力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

5、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我校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2、.驾驭教材,灵活使用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们要求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地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教师们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

6、活。3、转变角色,和谐教学要求教师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情感交流,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经过不断努力、改进,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悄然形成。形成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协调一致、共同合作的局面,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前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勺水,自身先有一桶水”。然而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却应该是“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需要长流水”。因此我们教师要经常学在前面,参阅资料、请教他人,取他

7、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成为一位名师,在新课改中我们要重新定位,重新思考。三、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1、教师要自主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其中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要使自己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进行不断地学习。掌握多媒体网络化教育环境下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不仅要具备普通教学的基本素质,还要具备计算机技术、视频技术、音频技术、通讯网络技术、影视技术、编导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资源库中选择和进行教学设计的知识技能;强化网络意识和网络文化适应意识;应富有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卓越的

8、教学监控能力,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全方位地加强自身适应信息生存环境的能力,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主力军。2、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专业化教师。加强中小学教师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的自觉性。技术是一种能力,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祝智庭在一次记者访问中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想境界是,信息技术对学生、教师都变得透明,师生关注的是技术所支持的学习和交流。技术的使用就像你呼吸空气一样自如。否则,为了技术而技术,造成技术滥用和无用,故意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但对提高教学成效无益,还会徒增教学成本,致使教育信息化难以维系,无法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要加强

9、技术的理解与运用,强调运用技术的有效性。 3、加强教师素养的培养. 在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以前教学思路,而侧重于传授过程和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今已不是“教师拥有一桶水就足够的时代,教师应该是源头活水”。由于计算机是教学的媒体和工具, 这样在备课制作课件或使用课件过程中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平时所积累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处理, 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到“活到老, 学到老”, 唯有如此, 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否则就会落伍。因此教师要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具备全面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极强的自学能力更新知识、技

10、能,这样才能灵活驾驶课程。4、提高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来构建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最终体现在能够成功地将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能够利用技术支持教学革新和持续性专业发展” 成为信息时代的教育创新者,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探索和继续学习的精神将成为教师职业的内在属性,教师要精通计算机,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出发,提升设计和指导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总之,做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我们要努力从以上几个方面打造自己,使自己能更好的适应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让我们教师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永远充满激情、永不停息,向着我们的目标不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