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机关安全防护工作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399369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做好机关安全防护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做好机关安全防护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做好机关安全防护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做好机关安全防护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做好机关安全防护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做好机关安全防护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机关安全防护工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好機關安全防護工作壹、前言千尋之堤,潰於蟻穴,禍常起於所忽,機關執行安全防護工作,其目的即在確保單位物質、器材、設備與人員等之安全,由另一種角度解釋,安全防護工作也就是預防的工作。惟綜觀現今社會及政府機關重大影響安全事件卻一再重演,除充分表露人為的怠惰,更突顯安全觀念與警覺嚴重不足,因此,惟有加強建立員工安危與共之認知,並輔導積極參與各項安全防護工作,對於一切可能發生的危安因素,及時發掘並消弭,才能防止單位危安事件發生,就算不幸發生,亦能有效應變與處理,將傷害或損失程度減至最低,為建立共識,謹彙列安全防護工作應有的認知、危安案例及落實安全防護工作應有的作為如后,以供參考。貳、安全防護工作

2、應有的認知為能有效落實機關安全防護工作,單位在擬定安全防護預防作為時,在規劃上首應決定目標、預定方向;在作為上要內、外兼顧,配置適當,防所當防,使不至於備多力分,顧此失彼。故應確實掌握機關安全狀況,考量預防機制並置重點如次:一、在想定階段:全盤瞭解機構安全狀況,預判機構首長、重要人員,在遭受危害破壞、劫持、恐嚇;或發生竊盜、縱火、爆炸、襲擾等危安狀況,研析單位安全防護存在那些缺失,妥為規劃防範。預判機構發生風災、水災、火災、震災後,現有各項器材設施及措施,在安全防護強度上,還有那些不足與缺失,協同各級行政單位,著實檢討予以強化。機構安全防護軟、硬體設施應加強危安預防措施,尤其科技警報系統,對安

3、全防護功能深具影響,應考量機構任務特性及預算編列,適時配置,俾能有效發揮輔助功能。二、在計劃階段:安全防護工作計畫之規劃作業,必須兼顧防護對象的內、外硬體環境與機構任務特性,並考量安全防護目標的必要性、效益性、適時性,避免資源的浪費,以做好安全防護基礎工作。明訂機關安全防護定期、不定期檢查計畫,不僅要做重點檢查,更應經常做好全面之實作演練,以避免因安檢作業廢弛,或人為操作不當,導致預防功能喪失,形成安全罅隙。 辦理安全防護設備實物檢驗,應實施預知危險的動態檢測,排除任何可能引發災害的變因,尤對於可能間接產生災變的潛存因素,均應妥擬防制措施,確保設施安全無虞。三、在執行階段:依據安全防護計畫,統

4、合各分工單位,善盡教育、管理、督導、檢查的責任,定期實施單位物質、器材、設備安檢,不僅列行性的檢查要落實,紀錄要詳盡,對於尚存之缺失,更應綿密管制複查,俾建構安全防護工作的體檢機制。 透過各種時機,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員工高度警覺觀念,對本單位各項設備之使用保持高度之關注,並經常留意其他機構所發生的案例與專家的建議,反諸自省,並研擬機關防範措施,以機先掌握危安因素,弭患於未然。落實單位安全防護會報責任分工,定期集會檢討機關設施安檢缺失,並結合辦公處所,明確建立安全防護責任區制度,賦予各級單位主管與員工安全防護責任,統合全體員工的力量,共同防護本機關之安全。參、案例探討檢視當前各機構安全防護工作上

5、所發生之危安案例,雖案情態樣、災害程度各有所不同,但追本溯源分析、比較,總是發現有共通之性,謹歸納並分述如后:一、安全防護規劃不當,致產生防護罅隙:科技設備的裝置,雖能彌補人力之不足,若事前未能週延策畫,考量其必要性、效益性,徒有良好的設備,亦無法發揮其功能,反而喪失預防救災的先機,如:(一)某銀行金庫發生竊案,保全系統於案發當時雖正常發出警報,惟金庫裝設之密碼定時鎖必須在設定時間輸入密碼,始得進入金庫捉竊賊,為此延誤保全人員處理時效,而使竊賊縱容逃逸。(二)某國營公司機房,誤將火災受信總機設置於無人值勤之隔間內,某晚,機房空調室發生電氣火災,雖經由偵煙式火警感應器迅速偵得,並發出警報,且火災

6、受信機亦明顯標示火災發生的地點,惟因距離值勤人員處所甚遠,以致延誤救火時機。二、安全防護檢查疏漏,致延誤救援時機:定期安全督導檢查,為先期發掘潛存影響安全因素,弭患於未然的重要手段,以下二則案例,一為緊急求援連絡專線警鈴;一為緊急災害逃生緩降機,由於平日疏於檢查與保養,在緊急狀況時,非但無法發揮預期救援功能,反而成為救災的絆腳石:(一)某國營機構架設通往管區警察局之專線警鈴,因未定期實施測試,某日,該機構適值發生竊案,警衛人員在按下專線警鈴時,卻發覺未有反應,經改以電話連絡,又發現電線已被切斷,而延誤救援時效。 (二)某消防機構人員,某日受邀做火災逃生防護演練,在實施以逃生緩降機自高樓逃離火場

7、演練時,不幸發生緩降機纜繩斷裂情事,肇致該名消防隊員墜落重傷之意外。三、安全防護觀念薄弱,致釀成意外災害: 諸多安全事件的發生,均因當事者未能確實遵守安全規定,或因一時疏於防範,而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果,諸如:(一)某安養機構殘癱病患深夜在床上吸菸,不慎引燃棉被,釀成火災,雖該機構值勤人員緊急疏散殘癱病患並將火勢撲滅,但已造成一死一傷的慘劇。(二)某醫院宿舍僱用保全之守衛,未能確實遵守安全規定,擅在木造崗亭以電壼燒開水,致引發電線走火而釀成火警,雖即時撲滅,已造成損害。四、安全防護警覺不夠,致引發安全事件:漫不經心,對安全規定認知產生錯覺或忽略等行為,而釀成安全傷害事件及財物的失竊,不僅個人遭受傷

8、害,亦使單位蒙受損失,故惟有提高員工的安全警覺,貫徹執行相關工作之安全規定,始能防止意外災害的發生,或使損害降至最低,譬如:某辦公大樓職員遺失該樓門禁刷卡卡片、按鍵密碼鎖密碼及辦公室鑰匙一串,事後並不在意,亦未向大樓管理單位報失,亦未迅速變更密碼及更換辦公室門鎖,致於某日上班時發覺,辦公室門被打開,保險櫃內所存放之現款遭竊,後悔為時已晚。肆、安全防護應有的作為一、做好安全狀況判斷:各機構應依據任務需要及重點工作項目,針對辦公場所環境、駐地治安及預判可能發生之危安因素,做好狀況判斷,透過安全防護會報共同研討,訂定適切可行之實行計畫,詳列工作要項、預防措施、緊急應變作為,明確分工建立安全責任區制度

9、;另依會頒緊急狀況處理組設置要點,有效編組人力、物力,對危害、破壞、陳情、請願、滋擾及各種意外災害等緊急狀況,均能立即動員妥善應處。二、賡續辦理教育宣導:單位偶發重大危安事件時,員工均能知所警愓,但終究抵不過健忘的個性,難以記取教訓,致危安事件始未根絕,因此各級單位必須利用各種集會時機,或運用各種機會教育,反覆不斷的實施有關安全案例宣導,期使員工提高安全警覺,發現問題或遭受危害破壞之虞時,能及時反映處置,以維護機構設施的安全。三、落實預防整備工作:單位對天然、人為災害或其他危安全事件所發現之安全防護缺失,應積極檢討改進,探討發生的因素,並針對本機構安全狀況、特性及應行注意事項,詳細擬訂檢查項目

10、,分組綿密執行,尤對已發現之安全缺失,更應列為複查重點,嚴格查驗,環環相扣,不致脫節,確實維護機構安全。四、加強預防應變演練:各機構依據會頒緊急狀況處理設置要點,針對單位任務特性與狀況需要,編組現有人力、物力、設施,成立緊急狀況處理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就防火、防颱、防災、防暴、自行演練,或配合全國性各項防災週與駐地民防機構共同演練,以期提昇員工警覺與防災救援能力,做好各項應急準備。五、簽訂安全支援協定:任何危安事件醞釀之初,必有其徵候可循,若能見微知著,先期掌握預警而機先防制,並將機構全體員工納入安全防護團編組,厚植組織力量;另與駐在地之警消單位簽訂安全支援協定,結合單位災害救援編組加強演練,以

11、增進員工之應變能力,減低災害所造成的損害程度。六、強化安全值勤功能:安全警衛之設置,為機關重要之安全防護網,因此,要落實警衛措施,必須訂定警衛守則,加門禁管制及車輛進出與人員辨識作為;另結合警衛部署與機動巡查,對於機要處所、重要廠庫,實施責任區劃分,落實各項管制措施,以構成多重綿密安檢管制防線,藉由此種主動式安全檢查管制與被動式警示系統,始得以機先應變制變,弭患於未然。七、確實執行安全檢查:安全檢查為先期發掘潛存影響機構安全因素,防患未然的重要手段,各機構應責由專人,並納編相關技術專業人員,對水電、警報、消防、照明、阻絕等安全設施及重要廠庫,實施綿密之安全檢查,加強防災、防火、防盜設施,以發揮

12、安全檢查的預防功能。八、貫徹專案防護措施:重要節慶期間為不法分子蓄意破壞的重要時機,故各單位對重大集會或活動期間(如春安、十月慶典、各項選舉、榮民節等),除應依據會頒專案性維護機關安全工作實施要點等有關規定,並結合行政力量策劃、協調各相關單位,加強首長及機構各項安全防護措施,有效維護機構安全。 伍、結語患生於所忽,禍起於忽微,有備則無患,在在說明安全工作不可疏忽懈怠,而成敗在於有備或無備之間。因此,機構安全防護應建立整體防範、人人有責之共識,在預防工作上保持高度警覺,落實預警防處觀念,並依據會頒預防危害或破壞實施計畫,結合機關任務需要與安全特性,訂定本機構具體防護作法,明確律定機構安全責任區,使員工體認安全防護工作,係全體員工共同的責任,而政風機構為安全防護會報秘書單位,負責綜合協調推動安全工作之執行,透過安全防護會報分工功能,責由各相關部門依權責落實各項安全維護措施,期能發揮整體力量,確保機構物質、器材、設施與人員的安全。 基隆市立醫院政風室啟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