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生命与我”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39772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生命与我”主题活动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班“生命与我”主题活动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班“生命与我”主题活动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班“生命与我”主题活动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班“生命与我”主题活动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生命与我”主题活动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生命与我”主题活动设计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大班“生命与我”主题活动设计方案1(一)主题由来1(二)学情分析2(三)主题目标2(四)主题网络图3(五)主题环境创设4二、大班“爷爷变成了幽灵”(语言领域)具体活动设计方案6(一)活动目标6(二)活动重点与难点6(三)活动准备6(四)活动方法6(五)活动过程7(六)活动延伸7三、设计反思8参考文献9一、大班“生命与我”主题活动设计方案(一) 主题由来大班这个阶段的幼儿已开始注意“我、亲人、老师、同伴”的生老病死,花草树木的升华凋敝,或许有些幼儿已经经历了弟弟妹妹的出生以及身边亲人的离世。在生活中,在与成人、同伴的交往中,幼儿不可避免的对诸如“我是怎样来的”、“死是怎么回事”、“花儿

2、为什么谢了”等问题产生疑问,对有关生命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幼儿的发展需要来说,幼儿生命教育奠定了幼儿幸福愉悦的人生基础,对幼儿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个主题,对幼儿做出一个正确的引导,让幼儿学会珍爱、保护自己的生命、引导他们尊重和珍爱大自然和其他生命个体。此外,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提到的教育建议:“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因此我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与区角创设,带领幼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同的生命形态,以及观察发现生命的不同阶段。并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

3、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所以对于幼儿的生命安全我们不能只进行一昧的过度保护,而是要在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幼儿生命安全意识,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生命,培养幼儿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使幼儿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积极的生活观和生命观。从而达到指南中健康领域“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力”,和5-6岁幼儿科学领域中“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目标。与纲要中5-6岁幼儿科学领域所要求的“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目标。为了帮助幼儿初

4、步的认识和理解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及自然之间的重要联系,感受生机勃勃的世界、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爱护生命,将主题分为了“生命形态”、“生命过程”、“生命爱护”三个单元。在这三个单元的活动中让幼儿从认识不同的生命体、了解生命的历程到珍惜爱护自己与其他生命形态,如在“生命过程”单元中,开展综合活动我从哪里来?,通过经典绘本故事结合幼儿对生命的已有认知经验带领幼儿初步探索生命的起源。另外,开设养殖区域让幼儿在观察自然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有了呵护生命的意识,从而养成不破坏花草树木、不残虐动物的良好习惯。(二) 学情分析1.幼儿的认知特点本班为大班,幼儿的平均年龄在5-6岁,该阶段的幼儿对周围存在的事物

5、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方法。这时候的幼儿的年龄正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后期,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但根据不同个体思维发展的不同,泛灵性的程度也不同。有些幼儿能够区分有生命与无生命,但有些幼儿不能。所以要抛开枯燥的讲解知识,而是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运用实物形象直观的让幼儿明白生命的含义。并且这时的幼儿对死亡的概念还十分的模糊。所以设计的一些活动不仅仅是认识生命也有让幼儿初步了解死亡的含义,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化石馆”和经典的绘本故事爷爷变成了幽灵让幼儿对“生与死”得到初步的理解。 2.幼儿的学习习惯

6、大班的幼儿喜欢主动的去探索发现,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喜欢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内容。学习的内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学习的外部动机逐渐增长。所以要特别注重幼儿的主动探索,经历、体验探究和发展的过程,在本次主题活动中设立种植、养殖区域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乐趣。3.幼儿的潜在状态在施行生命教育活动中,有的幼儿可能对此类活动不感兴趣,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很难想象发生危险时的情况,不清楚灾害发生的后果,所以不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所以我想通过视频让幼儿直观感受灾害发生的时的惊险,或者有条件可以请专门的消防人士来园里对幼儿进行宣传

7、讲解,组织消防灾害演习等提高幼儿的生命安全意识。(三)主题目标1.了解认识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了解不同的生命形态,能够探索发现生活中身边周围的生命体。2.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这个过程,了解生死是一个自然规律。3.懂得珍惜生命,爱护自己。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与一些简单的逃生自救知识。4.尊重他人和大自然的生命,关心他人,善待万物。对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有一颗感恩之心。(四)主题网络图生成预设(五)主题环境创设主题名称环境创设主题墙区角生命与我主题墙用黄色KT板作为底板,“生命的旅程”(大标题居主题墙正中央)用艺术字贴标题。版块一;“人生胶卷”(位于主标题正下方贴艺术字标题)分别

8、按顺序贴出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的形象。版块二;“我从哪里来?”(位于主题墙的左侧)参照绘本小威向前冲里的“小威”的形象将绘本故事的内容用贴图的方式来体现。版块三;“当我老了”(位于主题墙右下贴艺术字标题)在这个板块下展示幼儿之前参与的艺术活动完成的作品。1.阅读区:动植物大世界投放动物大世界、神奇的植物朋友等一些与动植物生命体相关的图画类书籍。让幼儿更多了解到地球上不同的生命体,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2.养殖区:我和蚕宝宝一起长大投放蚕宝宝若干只、充足的桑叶、透明的塑料盒、木架。让幼儿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感受生命神奇的力量,热爱周围的小生命

9、。3.种植区:看看谁长的快投放废旧罐头、泥土、小花洒水壶、蒜、萝卜头、芹菜根。激发孩子对植物的兴趣,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一些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4.益智区:危险标识我知道投放若个小型危险标志的模型、若个与危险标志相对应的发生的危险场景图片卡纸。让幼儿根据图片卡纸内容找出相应的危险标志模型,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增进了解对危险标识所表达意思,对生活里出现危险标识的地方产生警惕。 附:主题墙设计图3二、大班“爷爷变成了幽灵”(语言领域)具体活动设计方案(一)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感受爱与亲情,珍惜与家人美好的情感记忆。2.认知目标:初步理解死亡的含义。3.技能目标

10、: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与主人公产生共情。(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2.活动难点:感受亲人之间特殊的亲密关系,初步理解死亡的含义。(三)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绘本PPT、家庭相册幻灯片、温情的纯音乐音频。2.经验准备:知道有死亡的存在,或经历过身边人的离世。(四)活动方法1.观察法:教师让幼儿绘本图片,观察人物的表情。2.提问法:教师通过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3.谈话法:教师让幼儿说说与亲人在一起的事情,迁移生活经验。4.操作法:让幼儿模仿幽灵的声音,激发幼儿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五)活动过程1.幻灯片导入,迁移生活经验(1)展示摘取自幼儿家庭相册或家庭录

11、像中的精彩画面,激发幼儿对亲情的积极经验。(2)对幻灯片内容进行提问:“有哪些人?他们在一起做什么?”再由幻灯片联系到自己的家庭,请幼儿说说家里有哪些人,和与亲人在一起的美好的快乐的回忆,体验亲情带给人的温暖愉悦。(3)教师小结,过渡引入主题教师小结与提问:我们有爱我们的家人,我们与家人度过了这么多幸福快乐的时光。与家人有许多难忘的回忆。小男孩艾斯本与他的幽灵爷爷也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们来看看他们之间都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吧!2.展示绘本封面,简要介绍人物教师提问:在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猜猜这个人为什么能够穿过墙壁?介绍主人公教师:这位小男孩就是艾斯本,这位是非常爱他的爷爷,可有一天爷爷离开了

12、艾斯本,去了天堂。3. 结合课件播放,师幼共读绘本(1) 教师讲述绘本1-3页教师提问:爷爷离开了艾斯本,艾斯本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感)教师提问: 什么时候会举办葬礼?你参加过葬礼吗?心中是什么感觉?(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相关经历)(2)教师讲述绘本4-10页教师提问:爷爷变成了幽灵回来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为什么爷爷说“我本不该在这里呢?”(引导幼儿思考爷爷出现的原因)(3)教师讲述绘本11-17页请小朋友们跟着爷爷学模仿幽灵的叫声“呜啊啊啊啊啊啊”(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提问:艾斯本看的关于幽灵书上说人为什么会变成幽灵?(强调故事的主线内容:帮助幽灵爷爷想起忘记的事情)教师提问:

13、爷爷想起来了拿些事呢?(4)教师伴随音乐讲述绘本18-25页,教师提问:爷爷活着的时候和艾斯本做了哪些事情?(引导幼儿回忆爷孙之间的故事)让幼儿观察绘本上爷爷生前与艾斯本在一起的画面(让幼儿感受亲人之间的温情)并提问:他们看起来心情是怎么样的呢?(5)教伴随音乐师讲述绘本26-28页,故事结束教师提问:爷爷忘记的是什么事情?艾斯本还会想爷爷吗?他还会那么悲伤吗?回到第26页重点引导 幼儿观察爷爷和艾斯本道别时的面部表情(慈祥、充满了爱)鼓励幼儿不再害怕亲人离去。教师总结,活动结束教师总结:虽然总有一天亲人会离开我们,我们也不要太悲伤,因为他们不会从我们的心中消失。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现在与家人在

14、一起的每时每刻,多为他们做一些有爱的事情多多关心他们多陪陪他们。(六)活动延伸1.在家时与家人一同翻看家庭相册。2.带领幼儿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及其习俗文化。三、 设计反思在本次的毕业设计过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知识,也获取到了不少的经验。进一步的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最重要的是更加深刻明白了一点:在设计活动时,一切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思考孩子在活动中会怎么想怎么做,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与兴趣需要,这也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理念。(一)“生命与我”主题单元活动设计反思本次整体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设计,大班幼儿抽象思维开始萌发,然而“生命”对于幼儿还比较抽象,直接生硬的解释

15、对于幼儿是行不通的,所以我通过设置多种形式的具体活动让幼儿感受生命的含义。大班的幼儿对周围存在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思维积极活跃,喜欢主动的去探索发现。所以我在每个单元下都设置了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开设的种植区、养殖区相辅助,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幼儿激发对生命的好奇与探索,切身感受生命的神奇力量与奥秘。但设计还有不足之处,无法准确预测部分活动的可施行性,还需在幼儿园实习期间考虑其各方面因素、了解幼儿园现有资源进行判断。(二)“爷爷变成了幽灵”具体活动反思在活动的开始用家庭相册幻灯片导入,唤起幼儿与家人的美好回忆,感受家人之间爱的力量。在活动过程中我多采用提问法与观察法,加深幼儿对绘本的理解,重点让幼儿观察人物的表情,感受亲人之间的温情与爱。在绘本的最后结束部分伴随柔和的音乐讲述内容,帮助幼儿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由此产生共情。通过这本特殊的绘本的阅读,孩子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初步懂得珍惜美好的情感记忆,同时间接地体会亲人离别的伤心,学习使用积极的情绪化解悲伤。相信这一切都会成为积极的力量,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们发挥正面的影响。具体活动设计也存在不足,活动环节不够丰富,还需在今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