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环境保护工作对比分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397376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环境保护工作对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美环境保护工作对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美环境保护工作对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美环境保护工作对比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美环境保护工作对比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美环境保护工作对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环境保护工作对比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写作说明中美环境保护工作对比分析兼论我国环保工作的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班级负责的模块徐时康2220141377大二交通运输一 班摘要、关键词、排 版总合袁恒2220143466大二交通运输一 班第一、二部分王俊2220142159大二交通运输一 班第三、四部分丁世仪2220144619大二交通运输一 班第五部分、参考文 献问题与突破方案【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环保工作的制度问题,主要从中美环保工作的历史架构、环境问题的演 变过程、中美环境问题的应对策略、我国环境工作的问题这四个方面揭示我国环保工作亟待 完善的现实需要。我国当下进入“政府主导、市场施治、公众参与”的新时期,需要改善改 进原有工作方

2、案,避免陷入误区。对比美国,文章探讨并提出了我国在环保工作的可借鉴措 施。【关键词】中美环境保护工作环境问题的应对策略环保工作的可借鉴措施美国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人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以及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人 为的环境问题是随人类的诞生而产生,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明显的环境问 题在全球工业化后更加突出,已经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环境问题成为生存问 题, 应对环境问题,全世界都已开始关注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一、中美环保工作的历史架构1. 工业生产下的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

3、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经济开发的扩大化、区域化、集中化,人 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和规模空前增强,排放的工业废弃物也迅速增加,形成了环境问题 的高潮工业化在极大地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归根结底,不合理 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环境问题的关键原因。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历过环境变化的 全过程,并且在环保理念盛行的趋势下,许多国家采取了各个措施来治理环境污染,比如中 国和美国的环保政策方针。2新中国环境制度结构变迁过程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来看,经过了一元到三元的治理结构变迁。计划经济时期,是 国家计划性一元结构时期。事实上,自1972年参加联合国环境会议后,中国的环保意识才 开始

4、增强。从1978年到2013年,是政府主导和市场基础性作用的二元时期。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被纳入国家基本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环境策略安排进入“政府主导、市 场施治、公众参与”的三元时代。“气十条” “水十条”均要求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施 治、公众参与”的防污新机制。这显然是开启环境新纪元的重大策略,因此更加需要完善改 进原有的方针方案。1】3美国环境制度结构变迁过程美国对环境问题关注较早,环境治理效果明显。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和美国会计总 署(GAO)是环境治理的两大机构,共同致力于保护环境,减少有害污染物的排放,维护民 众健康权。2以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作支撑、环境政策始终注重

5、环境政策的效果、虽制与 合作的平衡是美国环境工作的三大进化原因和特点。简而言之,美国环境工作和制度是对原 来问题的改进过程,同时强调多方激励、各项参与的机制,环保理念和环境执法执行深入到 广大人民的心中。1970年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同年7月尼克松总统签发了一 九七零年政 府改组计划第三号令。EPA于1995年12月发布了自我管理激励:发现、 披露、纠正和违规预防。2008年8月发布了新成立企业适用环境审计政策的临时办法。 另有联邦水污染控制法、联邦农药法、清洁空气法、噪声控制法、安全饮用水法、 职业安全和健康法等多项法律。二、环境问题的演变过程1我国的环境问题的历史回顾回顾我国的环境

6、问题。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政府的有关管理部门还没有意识到 工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会导致严重的恶果,因计划经济时期是我国污染不受管理肆 意排放的年代,形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 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 环境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为实现工业化我国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是相当惨重的。进入新世 纪以来,我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治理环境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但短期内无法解决环境污 染破坏问题。3】2美国环境问题简说19世纪末,美国完成了近代工业化,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实现了电气化。50年代, 晶体管的

7、发明给美国带来了又一次科技革命,美国经济又出现了空前的持续繁荣。但是伴随 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水污染、核污染、化学污染,以及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空气和 噪音污染等,随之而来。好的结果是后来美国环境保护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其规模和 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诸多环境立法被确立,以及1970年环境保护局和职业安全和健康管 理局的成立。美国环境政策走上制度化轨道。这些政策法规的实施,也使美国环境状况有了 很大改观,空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此外,美国人的环保意识 也开始加强,出现了许多环境保护组织,群众性的街头抗议不断,报刊杂志也不断发表呼吁 保护环境的作品,这又进一步促使有

8、利于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案例裁决产生。3环境问题的原因说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是相通的,所以中美两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几乎一致。为,主要原因 有以下几方面:a. 盲目的工业发展过分强调发展工业和经济,从另一个侧面也就意味着忽视了环境保护b. 环境保护理念缺失一旦对环境的价值的认可还未引起足够多的人的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尊重的理念还未深入 人心之时,经济发展优先的战略一旦被重点强调,环境问题的产生总是难以避免的。很多国 家很难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历史怪圈。c. 具体经济活动因素在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的具体经济活动过程是导致环境问题的直接因素。工业废水、废渣、 废气的排放。d. 工业布局不合理如两国众多石

9、化企业位于河流沿岸导致水源受到严重污染。e. 科学技术落后科学技术方直接跟环境问题相关,如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排污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根源 就在于技术的落后。同样,美国发展之初的环境问题也在于此。三、中美环境问题的应对策略1. 建国以来中国的环境策略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环境保护从治理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起步。 20世纪80年代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进行贯彻落实,20世纪90年代后实施的是环境与 发展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灾后,中国开始大规模生态建设。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工业污染防治开始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从单纯浓度 控制向浓度与总

10、量控制相结合转变,从分散治理向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转变,限制资源消 耗大、污染重、技术落后产业的发展,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展清洁生产的试点。“九五” 期间,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压缩工业部门过剩生产能力,关停了 8万多家15种重污染的小 企业,从源头上减少了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o 2002年和2008年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污染治理模式由末端治理开始向全过程控制转变。 19962005年,国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大力推 进“一控双达标”,全面展开“三河” “三湖”水污染防治,“两控区”大气污染防治、一市、 “一海”(简称“33211”工程)的污染

11、防治。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 变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的环境管理手段逐步多样化,不仅包括行政,还包括经济、技 术等多种手段,特别是经济手段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排污收费制度、城市污水处理费、垃圾 处理收费等。42. 美国的环境应对策略(主要从法律法规上说明)美国对环境问题关注较早,环境治理效果明显。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和美国会计总 署(GAO)是环境治理的两大机构,共同致力于保护环境,减少有害污染物的排放,维护民 众健康权。美国从20世纪中期开始,尤其重视环保工作的进行,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 规。1970年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同年7月尼克松总统签发了一九七零年政

12、府改 组计划第三号令。EPA于1995年12月发布了自我管理激励:发现、披露、纠正和违规 预防。2008年8月发布了新成立企业适用环境审计政策的临时办法。另有联邦水污 染控制法、联邦农药法、清洁空气法、噪声控制法、安全饮用水法、职业安全和 健康法等多项法律。四、我国环境工作的问题1. 政策问题对环境的影响及调整不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 评估,但对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并未涉及。如毛泽东时代,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就曾深深 地破坏了环境,但国家政策之初并未对此参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计划政策均可能影 响环境,我国在制定政策、颁布法规时需要注

13、意。2. 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公众的参与理应是环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保公众参与度的底下造成我国环保 领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在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虽实行了 公众参与机制,但广度、深度不够,且多数由公众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环境权益要求。3法律制定与执行缺失我国虽然有诸多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许多方面缺少更细致的规定。环保法在 各方细则规定上主体不明,法律效果不显著,也未进行恰当的宣传,民众认识欠缺。同时, 国家力度未能很好地取缔大型污染企业,当然这也与经济相关。由此可认为,我国的环保工 作在法律上制定上相对不完善不够严谨,在法律实效与执行上不够落实。4民众环保

14、意识有待提高毫无疑问,公众参与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动力,如何更好地凝聚这股动力,使其成为 政府环境治理的重要补充,是各级政府特别是环保部门的重大任务。事实上,我国宣传工作 仍然不够完善,群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偏低、差异巨大等特点。这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 民生活健康十分不利。环境污染处理、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民众环保意识 的普遍提高。五、环保工作的可借鉴措施(总结)1构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在环境法律体系方面,美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其中在污染防治方面有多 项法律法规细致可分。在环境机构设置方面,美国设立了统一的环境保护机构EPA。在环境 执法方面,EPA 一直鼓励受管制

15、经济主体进行环境审计,提供环境审计援助和激励,执行效 果良好。我国也已经有了污染防治法和资源保护法两大法律体系,但在环境执法机构和环境 审计机制方面仍有欠缺。因此我国应改变目前环境执法方面的缺失,贯彻落实环保法的 各项规定,同时建立健全相关部门以及法律条款。2动员多方参与,落实宣传工作,提高民众环保意识美国的环境审计政策变迁体现了强制与合作的平衡,突出合作与激励,其中合作既包括 政府和受管制主体的合作,也包括政府与普通民众的合作。为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 生活健康,我国应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环保积极性。环境污染处理、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 的共同努力,需要民众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同时,环境保护应紧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根本目标,强化环保工作的实施效果。3. 深入政策评估,推动预先机制美国国家政策对环境考量相对深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 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但对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并未涉及。而且我国目 前开展的环境审计主要是环保资金财务收支审计和重点项目的专项审计,更多地是事后的惩 处而非预防,未能充分发挥环境审计在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国家理应 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估重大方针政策的环保性,同时进一步预测和防治未来的环境问题,做好 相应的准备。【参考文献】1 朱留财张雯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