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8单元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397014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8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8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8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8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8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8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8单元教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五单元 课题:观察物体 第1教时 总第 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书P41-42例题和想想做做1-2题教学目标:1.通过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观察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搭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并冷静思考;乐于帮助同学,并与同学分享学习的成果。在观察、操作、思考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难点:能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课前准备:学生

2、若干个小正方体调整与思考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拼拼摆摆”乐园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形状的物体?2.出示:问:你能用自己手里的4个小正方体摆成其中一个形状吗?(学生操作)二、探究交流和交流共享1.谈话:从左向右依次观察这3个物体,从正面你看到了什么向状?把它画下来,这些形状相同吗?2.谈话:如果从侧面看,看到的形状还是相同的吗?请你画出来。3.问:如果从上面看呢?你能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吗?4.小结:问:我们换了三个方向观察,看到了多种形状,你有什么发现?说明: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三、反馈完善1.活动1想想做

3、做1,出示题目,提出要求:你能照着样子摆出来吗?问:从哪面看这三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调整与思考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班内展示,共同评价。2.活动2出示图形问:观察左边的图形,下面的形状分别使从哪一面看到的? 问:观察右边的图形,从正面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形状相同吗?从侧面和上面看呢?3.活动3根据要求拼摆图形。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摆,从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是 。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摆,从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是 。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摆,从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是 。四、全课总结今天的学习,你又什么感受和收获?五、作业:补

4、充习题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由4个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 侧面: 上面: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五单元 课题:观察物体 第2教时 总第 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书P42-43想想做做3-6题,思考题教学目标:1.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难点:能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课前准备:学生若干个小正方

5、体调整与思考教学程序:一、知识再现。今天我们首先回忆一下你如何观察物体的?二基本练习1.想想做做4出示题中各图形,并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拼搭。独立思考,完成题目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班级反馈,组织讨论。2.想想做做5 出示题中楼房模型图,并思考每个模型分别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搭而成的。让学生独立进行拼搭。组织交流与讨论。为下一题数小正方体做知识上的积累。3.想想做做6 出示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独立数一数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搭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组织讨论与交流,对存在意见分歧的用小正方体摆一摆以确认结果。 教师小结。二、综合练习调整与思考1.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搭成从正面、上面、侧

6、面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物体,怎样拼搭?2.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从上面和正面看都是 ,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要用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最多要用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3.P43思考题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 最后班级进行交流、反馈。 教师小结。三、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帮你解决的吗?四、作业:补充习题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六单元 课题:认识千米 第1教时 总第 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书P44-46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7、千米=1000米。 2.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3.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概念的建立。课前准备:情境图、小黑板、课前到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多少步,大约用了多少分钟?教学程序:一、情境引入: 调整与思考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曾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分米、厘米、毫米)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2.它们之间

8、的关系你还记得吗? 3.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一般我们用这些长度单位。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图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探究交流 1.介绍千米 (1)出示图。 你能说出每张图所表示的意思吗?(指名说) A.这是铁路中的里程碑,说明到这里是180千米。 B.这是公路上的里程碑,离南京还有98千米。 C.这是限速标志,限速每小时60千米。 D.这是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就是用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16千米。 (2)你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 (都用千米作单位) (3)是的,在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时,由于都是比较长的长度,通常我们用千米作单位

9、。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做公里。(板书课题:认识千米) 调整与思考(4)千米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谁来说说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请学生说) 2.感知1千米有多长 (1)那你们知道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 同学们一定有体育课中100米赛跑的经历吧。那10个这样的100米是多少米呢?(1000米) 所以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1000米。(板书) (2)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是1千米呢? 3.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概念。(1)算一算,课前我们已经量出了我们学校跑道一圈的长度是250米,想一想几圈是1千米?(2)估一估:课前已经请大家到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

10、多少步,大约用了多少分钟?你能估计出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吗?走1千米大约要用多少分钟吗?(3)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4) 找一找:从学校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独立描出1千米的长度 (2)交流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说说你的想法 (3)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解决 (2)说一说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独立完成后读一读,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每条河流大约多少千

11、米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直接算一算 (2)先讨论该怎样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要根据图中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估计出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和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如果把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度看作1份,那么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度有这样的2份多一点,即大约长700千米;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度大约有这样的4份,即大约长1200千米。 调整与思考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2、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又学到什么新知识,和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有关?学了有什么用?五、作业1.补充习题2.实践作业:课后调查各种交通工具的一般时速,各路段的距离,记录下调查结果。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 1千米=1000米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六单元 课题:认识吨 第2教时 总第 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书P47-49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

13、和了解吨的缓役,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能通过推算感知1吨有多重;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准确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课前准备:情境图、小黑板教学程序:调整与思考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曾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吗? (千克、克) 2.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还记得吗?(1千克1000克 ) 3.我们知道在计量比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和克这些质量单位。那我们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图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探究交流 1.介绍吨。 (1)出示图。 图上画的你都认识吗?(指名说) (2)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大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这些堆放的或运输的都是些比较重的或大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