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体育《跳跃》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395753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体育《跳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体育《跳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体育《跳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体育《跳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体育《跳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体育《跳跃》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体育跳跃教学设计二年级体育跳跃教学设计 商州区第一小学 雷明霞 一、设计理念: 1、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在体育课中体验运动参与的乐趣,增进健康,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是主要任务。所以在上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现状和心理需要,让学生在富有情景的环境中学习体育,参加锻炼。 2、体育与健康课应关注如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情感的体验,所以我在设计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练习中有自我设计、自我展示、自我体验的机会,以完成动作参与、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等各领域的教学目标。 3、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相对开放的环境。适当渗透自我保护的常识,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安全地参加体育活动,提高

2、自我保护能力。 二、学生情况: 1、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常见跳跃方法,如模仿动物的跳跃动作,对跳跃有了一定基础的认识,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由于学生存在差异,应适当考虑给他们自我选择和展示的机会。教学重点应放在起跳有力,落地时屈膝缓冲。 2、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学生已经熟悉了学习环境,能通过一定合作共同参与各种练习,能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能相互交流评价。 三、学习目标: 1、身体发展目标:发展学生下肢力量,提高弹跳力及灵敏素质。 2、能力发展目标:学会双脚跳的动作,能在生活和游戏中跳跃各种障碍。能进行最简单的评价。 3、心理发展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

3、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先摆臂、后蹬地。 教学难点: 双脚起跳,双脚同时轻巧落地,上下肢协调配合。 四、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 热身活动 、课堂常规 、队列练习 1、体委整队 2、师生问好 3、队列练习原地踏步、三面转法。 仔细听、想、看,精神饱满,充满自信。 教学内容:1、单、双脚跳2、游戏:小白兔种蘑菇。 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1、学生分成二路纵队站立。2、师激趣导言。 引入教学内容 师讲解动作方法,并正确示范。 观察学生练习,适时参与学生。 4、师问:谁能来模仿下小白兔是怎样跳的?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同学们跳时脚的动作。 听老师哨声原地跳。 观察学生示范跳跃动作。 5、老师也想模仿兔子跳一跳,

4、请同学们也仔细观察老师跳时脚的动作。 通过对比,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师讲解并正确示范。 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并指导。 指名优秀生进行演示。 点评学生动作。 6、通过双脚跳教学单脚跳。 师讲解并正确示范。 听哨声统一练习。 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并指导。 组织队形: 师 要求 前脚掌起跳与落地,轻巧跳跃 有次序地进行,注意安全。 跳 积极参与,团结协作 1、学生成四路纵队进行游戏。 跳 师讲解游戏规则、方法。 学生分组尝试游戏并进行比赛。 组织队形: 要求:遵守规则。有次序地进行。注意安全。调整负荷、放松身心。 1、师集合,成四路纵队站立。 2、师带领学生放松身心参观、感受劳动成果。 3、学生相互评

5、价。 4、师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5、师生再见。 6、布置学生收器材。 组织队形: 双脚 单脚 师 要求:放松身心,舒畅。 预计运动负荷 平均心率122次左右 预计密度:40%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变化”二字。一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进行简单的跳跃练习时,让他们通过双脚跳,单脚跳、小组跳、自由跳等不同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组织学生创编时学生们创编出了许多好玩的跳跃动作,如:“前中、后中、左中、右中”十字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合、左左合”步,还有围成圆圈的蹲跳与跑跳

6、相结合的练习,一点点变化让学生喜爱,使平平常常的跳跃练习变成学生非常热爱的活动我认为很好。二是把猜谜引进体育课。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导入主题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什么动物的耳朵最长?”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当然,由于能力有限,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师的语言不够简洁,组织教学场地变换过多浪费不少教学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