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中北校杨宗斌10周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2)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394648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中北校杨宗斌10周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中北校杨宗斌10周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中北校杨宗斌10周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中北校杨宗斌10周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中北校杨宗斌10周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中北校杨宗斌10周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时2)八中北校 杨宗斌20111课标要求: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简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理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2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掌握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形成特点及其差别。3理解和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模式:学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多媒体辅助、合作探

2、究教学环境:教室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大气环流的理论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三圈环流是在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等不均匀的表面,那么在不同的陆地表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进行分析.【授导新知】学生活动1 完成学案活动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精讲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容量)陆海(冷)高压(热)低压夏季冬季陆海(热)低压(冷)高压【点拨】1、陆地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且海陆相间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均快于海洋。、由于冬季欧亚大陆降温快气流下

3、沉近地面形成亚洲高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极地低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4、由于冬季欧亚大陆增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亚洲低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热带高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精讲】海陆热力的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由于陆地的热容量比海洋的大,导致在同一纬度上海陆热力的差异。在同一纬度上,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因此,陆地上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而夏季则是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因此陆地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辽阔,性质较单一,因此气压带较好地保留了带状分布的特点;而北半球则海陆相间分布,使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

4、个高的、低的气压中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月份,大陆上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样副热带高气压带就被切断,只残留在海洋上;1月份,大陆上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这样副极地低气压带就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也只能残留在海洋上。时间北半球同纬度海陆温度差异北半球同纬度海陆气压差异被切断的气压带突出的气压中心七月陆海陆海副热带高压带(见图示)一月陆海陆海副极地低压带(见图示)【点拨】气流的冷暖:看气流是由温度高的吹向温度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还是由温度低的吹向温度高(高纬度吹向低纬度)气流的干湿:看气流是由海洋吹向陆地还是陆地吹向海洋

5、【精讲】在东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了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 由于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太平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最显著,因而东亚的季风环流最典型。冬季,在强大的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了势力强大、干燥寒冷的偏北风,即冬季风。 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夏季风。【承转】我们已经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有关知识,那么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有哪些影响呢? 学生活动2

6、 完成学案活动: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注意】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点拨】1、低气压带在垂直方向上气流是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高气压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为下沉气流,多形成晴朗天气。2、盛行风如果是由海洋吹向陆地,会带来充沛的降水;如果是由陆地吹向海洋则降水稀少。3、气压带风带是季节性移动的,一个地区就有可能受到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从而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教师总结】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分布举例热带雨林气 候南北 纬10之 间终年高温多雨终年受赤

7、道低气压带控制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之间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 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060之间大陆西岸终年温和多雨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和分布、东亚季风,简要说明了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够思考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应用于我们的生活,服务于社会。 【板书设计】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

8、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容量)2。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3。亚洲大陆太平洋北美大陆大西洋一月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高压冰岛低压七月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低压亚速尔高压4季风环流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分布举例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当堂检测】见学案“当堂检测相关内容【课后作业】1自主学习丛书336题目.。 P37周末自助餐【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本课目标明确,难度较大,活动充分适当,理解了原因知道了方法,加深了印象达到了教学目标,有较好的效果。()利用学案导学,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案例、活动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的理解,课堂练习起到了较好的巩固作用。(3)理论联系实际,从我们的身边的气候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谈起起,更加深了学生对气候的认识和理解.不足之处:知识难度大,知识容量大,尽管有一部分练习,但是练习还是较少,要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落实。3。改进措施:新课的学习典型案例应设计全面,更有针对性更贴近生活。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